从技术层面上讲,太极拳源自古老的吐纳术和导引术。所以,太极拳是内外兼修之法,既练外,又练内,。
吐纳术,是道家修炼的基本功。早在老庄的论著里,已对吐纳术有所描述,老子《道德经》有:“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hui)。” 庄子的《刻意》篇有:“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道家特别重视气对养生的作用,认为:气聚则生,气亡则死。同时认为,人生之初,寓于胎胞,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相通,无有隔阂,脐通母体,受先天之气(元气),谓之“胎息”。一旦降生,脐断窍闭,始常人之呼吸,上断口鼻,下断尾闾。常人之呼吸,气粗而浮,呼长吸短,久而久之,先天之气渐失,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吐纳术,试图通过返本还源,回归婴儿状态,使呼吸归根,保先天之气,固生命之本。
吐纳术方法众多,例如《六字气诀》、《抱朴子胎息法》、《何仙姑胎息诀》、《道家筑基功》和《彭祖闭气法》等,可归纳为六音决、胎息法和闭气法三大类。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腹式呼吸,并且闭口提肛(使任督二脉相通),呼吸要求细、缓、沉、匀、长。
导引术,是与吐纳术相生相伴的一种养生法。导引术的记载,最早始于秦汉,《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中,多处提到导引术对养生与治疗的功能。一九七三年,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帛画《导引图》,更详细地记载了44种导引术架式。
导引术的依据,是中医的气血理论。认为“导气令和,引体今柔。” 导气,就是以意念导引呼吸,使内气和顺,以利康健;引体,就是以意念导引动作,使肢体柔软,肢体柔软,则气血畅通。这就是“柔则活,僵则死”的道理。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导引术,从古老的《华佗五禽戏》、《八段锦》和《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等,到现代的《太极导引功》,种目繁多。它们的共同点,都要配合吐纳术,用意念导引呼吸和肢体的运动,用意念审视体内的气血变化。
太极拳,非常讲究调息,即呼吸。太极拳习练时,虚实开合,都要配合调息,开呼合吸,收吸发呼,升吸降呼。而且,采用腹式呼吸,闭口提肛。太极拳注重意念,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讲究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谓之“内三合”。所以,太极拳与吐纳导引术的功法,完全一致。(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