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一名首次出现不是在清朝末年:翁同龢看了杨露禅演拳后,写在了那对条幅中;而是在李亦畲编撰的《廉让堂太极拳谱》提及的,此前杨家一直叫绵拳,陈家沟则称作“陈家拳”。直到武禹襄根据《王宗岳拳谱》,将赵堡和杨露禅的拳法融合修订后,才正式命名为太极拳。可是武李郝三代均没有从拳法和内功上公开诠释此拳因何名之“太极”,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阎志高和霍梦魁来沈阳设帐传艺,将武式原传功夫传授刘长春、冯景春和刘长佳等人,世人才知太极拳之名不虚传。
武式原传拳法讲究手上阴阳圈、脚下梅花转同时旋转,双手一阴一阳走S形抽丝划弧,脚下一虚一实,脚尖和脚踵同时旋转出落地梅花。我在九十年代用台里的专业摄像机完整的拍摄过家师刘常春演练的拳剑刀和双头蛇,那时他的身体正值最佳状态。我将拍摄的全套武式小架视频快放后,发现九九八十一式太极拳就是一个个旋转的阴阳鱼。2012年五月我在小河沿又采访报道了霍梦魁先师的嫡传弟子刘长佳老先生,刘先生特意让我完整的把霍先生的拳法拍摄了下来。回到台里,我在非线上加快了视频播放速度,结果霍先师的拳法也是如太极球在旋转。我确实曾经跟吴本萍学过武禹襄的原传快拳,但没跟他划经他自己改编成108式的武式太极拳,因为我当时就感觉他的这套拳跟武式的太极宗旨相去太远,他演练的武式拳根本没有太极球旋转的味道。
今天很多人都怀疑太极前辈的功夫是否真实,因为现在的太极拳不仅不能打,而且还作假。其实是今天的人太急功近利,大多数都练错了!我的几位太极师傅均教导我:太极拳修炼分三个阶段,炼形、练意、炼神。辉璞先师告诫我:炼形阶段不可片面追求大松大软,只要不无谓用力即可。但一定要把身法八要练上身,站太极桩和抖大杆子一样都不能马虎,不仅拳架要标准,而且行功走架必须下势,太极拳不能站着打!练意阶段才求尽量放松,但意无定向,必须八面支撑。此阶段练拳最易出偏,如理解“气沉丹田”,即将体内外之气皆硬压入小腹,肯定患小肠疝气或糖尿病!如果再把小腹中的有形之气左转右转而成球,则更是求死之道!再如作意手上有气,能发出丈外,或曰:能用气圈打人,那可就离神经病不远了!到最后的炼神阶段更要无知无识、无欲无求,此时如果还体会什么大松大软,那就是识神作怪,或者顽空、或者入魔,跟修炼太极元神南辕北辙。
现在那些刚一学拳,就站在那儿玩大松大软者,不求拳架准确而低头猫腰,不求修炼筋骨皮的坚韧,而一味的幻想:一朝练出松劲、空劲和凌空劲;其结果肯定是崂山道士似的笑话。你看哪个玩大松大软的主儿敢跟练拳击和散打的比划一个回合?他们那种练法如果想技击简直就是缘木求鱼!不仅练不出太极功夫,而且于健身也无益。这些人大多都是从小都没跟人打过架的话唠,他们对于武术的想法原本就天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