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均写的《中国太极拳史》有兴趣的太极爱好者不妨一读,会让你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在于志均看来,陈家沟的太极拳是引进的而不是原创的。大量的史料证明了这样的观点。
当然,现在的陈家沟,上到温县政府,下到个别所谓的名人,都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观点。原因很简单,“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要难”。
作为太极拳爱好者,不会去关心他们利益,只会关心太极拳的源泉之灵魂。幸幸苦苦在太极拳领域,修炼多年,最后在花甲之年才发现自己走在太极拳的旁门。那将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王宗岳《太极拳论》有言:“斯技旁门甚多”。既然正门只有一个,修炼者务必找到再下苦功。当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时间花费越多,离目标越远。
走南闯北看到,公园广场的练拳者很多很多,权当作是舞蹈与体操,这无可厚非。而要作为一种传承,那么,正脉还是偏脉,修炼者应该搞清楚。这是对自己修炼的一种负责态度,也是对真正太极拳术的尊重。
兼听则明
,偏听则信。 搞明白太极拳术的过程,同样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修炼过程。这种理论进修的方式,收益匪浅。为自己练拳,作好理论准备,着实必要,必不可少。也为自己找到明师,打下基础。理论是实践成功的保障。
我们需要百家争鸣,这样真理才会越来越明晰。我们需要百花齐放,这样香花才能脱颖而出。太极拳界现在名人倍出,但这些名人是争钱名人还是真正的太极拳术之名人?社会需要名人,为了太极拳商业化之路走得更宽广一些,然而太极拳界更需要明人,为了中华国粹不会失传。
学拳如人生选择。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拳架,选择跟什么样的老师。只是我们更要清楚地知道,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成就。选择在对与错之间,那就是南辕北辙,选择在正门与旁门之中,那就是提高了成功的时间成本。
太极拳所包含的文化智慧是中华民族智慧在某一领域的具体体现。修炼她,能充分提高一个人文化层次与智慧梯度。有人言,太极拳是智者的拳。那么,我们在太极拳领域修炼时一定用自己聪明才智,修成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