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桩功炼到什么程度,才能悟到什么程度;悟到什么程度师父才能讲到什么程度。“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刘老师每周给我面授一次,但已足够我回去慢慢消化,在坚持不懈的锻炼中慢慢体悟。最初两腿较弱,站到10来分钟就全身发抖,无法深入。这时候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浑一体感”,不可能去考虑肩是否松沉,胯是否坐到位,师父自然不会给你作这方面的讲解。腿子的基本功夫都没有,其他都是枉然。等你下盘牢实了,自然就开始照顾意气、身形的协调,自然就会有这方面的不适感和疑惑,师父的指点自然就来了。站桩站的不只是两条腿,站的是整个身架,这种感悟就是在练功中慢慢体会出来的,当你练到是整个身架在站桩时,疲劳感会大大减轻。由此深入精进,就会有新的不适感和疑惑,师父的指点会越来越细致,就会取得新的进步。
五、要紧紧抓住总纲,纲举目张。心静身正、虚领顶劲、松腰坐胯、气沉丹田是总纲。要贯穿桩功乃至拳架的始终。中正的身形是纲,肢节的开合、缠丝都应当是身体主干带动下的运动。具体的讲,是头颈、肩、脊柱、腰、胯、腿、脚协调一致形成的劲力带动上肢的运动(其中的肩、胯是肢体重要的连接关节,特别要相合。沉肩、坐跨不大容易做到位),这样上肢才不会僵硬(自我体悟),就像拨浪鼓。
六、《太极拳论》、《陈氏太极拳图说》这些经典都是前辈高人刻苦修炼基础上体悟的总结。作为初学者,不宜过早涉猎,否则主观臆断太多,并不利于沉下心来踏踏实实练功。有了足够的功夫和体悟后,再去学习,理论和实践才能很好地结合,方才有所裨益。
总之,太极桩就像一座风光旖旎的宝山,一层有一层风景,一层有一层收获。我认为,急于学拳架并不是明智之举。只要沉下心来,练太极桩不会感到枯燥。刘老师说他从8岁开始练桩功,到16岁才开始学拳架。我真的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