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05中国传统太极拳邀请赛上,一位名叫张平的东北汉子率领的上海队,在与近70支参赛队伍的激烈竞争下,一举拿下男子组团体、女子组拳术、青年组器械刀、老年组器械刀等四个项目的冠军。不但震惊了中国太极拳界,也让参赛的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太极拳好手甘拜下风,甚至纷纷表示要拜张平为师。
当太极拳已不再局限于老年运动,当太极拳、剑成为大学中广受欢迎的选修科目,让我们走进陈氏太极拳第12代传人、太极拳大师马虹先生入室弟子张平的内家拳世界,去了解这一全民健身大家庭中的“明星”项目。
每天上午7时到10时,是张平最忙碌的时刻。三个小时拳术套路说下来,难免口干舌燥,学员心疼老师,让他休息一下,可他却连喝水的时间都不愿耽误,总是笑呵呵地说:“讲完了再喝!”作为陈氏太极拳在上海最资深的拳师,张平靠着他务实认真的教学方法、详实精准的拳术理论吸引了上海众多太极拳爱好者。从2000年开始,这个东北大汉让不为上海人所熟知的陈氏太极拳逐渐成为了中青年所钟爱的一项健身运动。
一套拳 种下太极情结
张平总说,自己对陈氏太极拳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因为它救过自己的命:“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太极拳做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不但能够养生,还能够健身。这么好的东西,作为拳师有义务向社会推广。”
出生在吉林的张平从小就表露出对武术的天赋。少林功、八卦拳、春秋大刀、单剑……这也为他日后精研太极拳,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89年,当时已经在辽宁省武术界小有名气的张平无意中看到一本《陈氏太极拳》拳谱,出于对武术的热爱,他靠着自己不错的领悟能力将一整套拳学了下来。不过,多年的习武经验告诉他,这套看似简单的拳法其实大有学问,“一般武术总是把攻与防分别来讲,攻则踢、打、摔、拿;防则格档、躲闪等等。而太极拳却总是把攻与防、化与打、引与进包含在一个螺旋式的动作之中,从而化打结合,化中有打、打中有化,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对立统一、阴阳相济。还有太极拳技法中的顺势借力、造势借力,从反面入手,劲走三节,打空打回,特别是它那顺逆缠丝、螺旋进击、松活弹抖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技击法让我大为惊叹。”回忆起初次接触陈氏太极拳的场景,张平至今还记忆犹新。
投明师 领悟太极精华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地学到陈氏太极拳的精髓,1994年,张平开始向一位会打陈氏太极拳的拳友请教。“他是一代大师马虹先生的弟子,可刚看我打了两招就对我说他没资格教我,并建议我亲自上门到马虹先生那里去拜师。”于是,在热心拳友的推荐下,三个月后,张平搭上了去石家庄的火车,并顺利地成为了太极大师的入室弟子。
“看到老师打拳,才知道太极的博大精深,而自学的那几招在老师面前简直就如同猴耍般可笑。”在张平看来,师傅打拳时潇洒自如,气意绵绵,神凝劲缠。有时如行云流水、有时如卧虎腾龙、有时如平沙落雁、有时又如深山大泽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而通过马虹老师的教诲,张平也从根本上理解了陈氏太极拳不仅在外形上的独特,而且在内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老师教我练太极拳时,首先要用意不用拙力,所以太极拳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也就是说既要练意,又要练气。这种意气运动的特点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并统领着太极拳的其他各种特点。”踏实诚恳的张平自然深得马虹的喜爱,在探索太极真谛的道路上,他跟着一代宗师一步一个脚印。
不计报酬倾囊相授 三千学员交口称赞
一晃十年,张平不仅从习拳中享受到了健康的快乐,也修悟着人生哲理。
1997年定居上海后,他发现市民对陈氏太极拳了解甚少,于是作为陈氏太极拳传人的他立誓要在上海将之发扬光大。“上海街头老年人打的太极拳多是杨氏,以舒缓轻柔的拳风见长。不过,陈氏就不同了,它是以原始技击理念为中心,发劲威猛,速度很快,所以又称‘刚拳’,更加适合中青年人锻炼。”
为了让习惯了杨氏太极拳的上海人接受风格钢硬的陈氏太极拳,张平可没少花心思。“我每天一清早就跑去公园练拳,一打就是两个小时。刚开始很多人奇怪,怎么太极拳可以打成这个样子,还以为我是在蒙人呢。”谈到当初推广时遇到的困难,张平无奈地笑了笑。这个曾经名震东北的武林高手用了三年时间终于让陈氏太极拳进入了上海体育锻炼爱好者的视线。
如今,张平已经在上海教授了近3000名学生,不同于传统的老年太极拳爱好者,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外企的高级白领、私人老板、政府机关人员或者留学生,几乎每个学员都是口碑相传慕名上门求教的。让每个人赞口不绝的,是张平对待学员一视同仁的态度,以及授课时严谨详实的教学作风。无论你是否曾经学过陈氏太极拳,只要在张平老师那里学三个月,掌握一套完整的83式不在话下。
传拳时,张平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学员讲拳理练法,然后对每一个学员的每一个动作进行详细的讲解,并把拆拳讲法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后,毫不保留地向学员倾囊教授。难怪有学员忍不住赞扬,“我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和无数太极老师学过拳,但像张老师这样无私、不计报酬地讲解自己琢磨了十年的道理,实在太难得了。拳打得好、人品又好,他才是真正的大师。”而他传授的“太极精品”——陈氏太极拳一路,确实也给众多学生带来了健康的福音。
说起学员们对自己的赞美,张平把功劳都归在师傅马虹身上。他说师父曾经教导他,教拳要教明白拳,为师要做明白师。所以,无论每天上课上到多晚,他都要看一些太极拳的专业书籍、想学员所想、答学员所难。“不论做什么事,就像走路一样,只有领路人的路线清楚,才能到达预期的目标。练拳同样如此,特别是传拳的人,不明拳理拳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仅不能早达,反而会走弯路、入歧途。‘清能早达’,老师说的这句话,我始终铭记在心。”
问他这样几乎是无偿地把自己几十年来的习武经验传授给陌生人,会不会觉得有些不值,张平笑得很淡然,“老师不但教给我们修改拳艺,还启发我如何坦然的看待人生问题。太极拳饱含人生哲理,不仅给你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助你修炼一个高尚的人格。”
急功近利要不得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它集中了我国古代保健体操的精华,因其锻炼起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且简单易学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陈氏太极拳相较于其他流派的太极拳,更讲究意念、呼吸和肌体活动三者紧密结合,更加适合中青年锻炼。它对高血压病、神经衰弱、消化性溃疡、支气管炎、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也适于病情较轻的冠心病、肺结核、肝炎恢复期等患者锻炼。对于希望学习陈氏太极的健身爱好者,张平老师给出了如下的要领及注意事项:
第一 心静体松 打太极拳要心里安静,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全神贯注,体态舒松,动静结合,“用意不用力”。这样,大脑在动中获得休息,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好调整,对治疗神经衰弱和防治高血压病有很好的作用。
第二 以意导体 意气合一。太极拳的动作在意念引导下进行,也就是在大脑的支配下练拳。练太极拳时间长了,达到意到气到的“意气合一”时,则和针灸“得气”、气功的“内气”一样,随着意的到来,肢体内有热、胀、蚁走、电麻样的感觉在流动,甚至自指端有向外放电的感觉。
第三 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练太极拳时,要使上、下肢,躯干等各部分,进行协调地运转。全身内外的协调动作,可疏通经络、血管、淋巴,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提高心脏耐受力,使全身各部分肌肉群都能参加活动,加强了肌肉的收缩力,锻炼了全身关节;增加了呼吸,改善了新陈代谢,对降压、降脂,提高呼吸系统抵抗力,防止肌肉、骨关节病均有好处。
第四 呼吸自然 呼吸要与动作配合,开、提、收时为吸、合、沉,伸时为呼,但避免屏息,最好吸气时舌顶上颌。打太极拳时,呼吸调整得深沉稳定,匀细深长,配合“以腰为轴”的运动,腰部动作多,能活跃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可以增加食欲,改善胃肠功能,防治习惯性便秘和脱肛。
第五 循序渐进,火候适度 动作逐渐增加,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所谓“火候适度”,就是运动量恰到好处;火候不到,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火候太过,也不能练到好处,甚至会发生异常反应。太极拳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男女老幼、体强体弱,不能打全套的打半套,体弱的甚至可以只做几个动作。
第六 持之以恒 太极拳是一种逐步收效的健身法。凡能认真坚持训练者,都会有很大好处。坚持进行练习,对神经、心血管、呼吸,骨骼、关节以及肌肉等全身各器官都有良好作用,对健身有显著的效果。
打太极拳喜静不喜闹
练习太极拳最好选在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的室外或室内进行。在阳光下运动可以多接受紫外线照射,但一般还是在阳光斜射时练习较好。夏季体弱者更应避免在直射光线下练习,可挑选树荫等透入光线的地方。练拳空间内的空气,也是越新鲜越好。
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但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有好处,有益于推手技术提高。
之所以推荐相对幽静的环境,主要是这样更容易使精神集中,情绪镇定,对初学者的帮助尤其明显。实在没有幽静处所,不得不“闹中取静”时,一定要心静,不受周遭环境的影响。另外,集体练习时可适当配上音乐,能使动作整齐,节奏分明,也有助于初学。
有人说雾天练习太极拳对健康不利,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如果是空气新鲜而有雾的地区,对身体健康并没有不良影响;而在因为废气多而形成雾的环境下,就不适合练拳了,因为雾会使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和稀释。
离乡背井来求医 随身拳经成良药——
太极给了我生的希望
如果不是因为那场病,张平现在或许还是吉林省政府机关的公务员,虽不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如果不是因为那场病,张平不会离开家乡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上海。可是人生没有如果,所以对于现在的一切,张平觉得很满足。
从石家庄回来后,张平尊从马虹教导,从严、从难、从细地练拳、悟拳,每天醉心于太极拳的世界里,享受内家拳带给他心灵上的震撼和感受。可病魔却在这时降临到这个中年男人身上。为了治病,他来到上海就诊、开刀、治疗。不过一个月,原本70多公斤的壮硕汉子瘦得不到40公斤。“要不是那场病,我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领悟到太极拳更多的精髓,因为它给了我生的希望。”对于那段“天塌下来的日子”张平不愿多提,只是反复用自己的例子来阐述太极拳的神奇。
在上海的日子,人生地不熟,陪伴在张平病榻边的只有妻子和那本已经翻烂的《陈氏太极拳》。“为了阻止自己胡思乱想,我只要有空就翻看拳理,这一看不但忘了时间更忘了病痛。”出院一个多月,张平挣扎着从病榻上走了下来,“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躺着就是等死,必须强迫自己运动起来,而太极拳就是最好的选择。”
第一次去小区旁的公园练习,1公里不到的路他走了45分钟,几乎每走两步就要靠着墙歇歇;第十次去练习,他已经能够在不用妻子搀扶的情况下,独来独往了;而随后半年,在东北老家大宅潜心研究太极养生和医学原理的他更是达到了健康身体的各项指标。
“太极这个东西神奇就神奇在它是全身放长和顺逆缠丝相互变换之下,动作要求表现出能柔能刚,且富弹性。因此,练习太极不仅能增强运动器官与内脏器官,还能锻炼和增强意识的指挥能力,亦即‘用意不用力’的能力,可以顺利地指挥着气活跃于全身。这样一来,既练了气,也练了意,意气相互增长与强旺,身体自然强壮了。”讲起太极理论,张平总是力求让听者得到最完备的知识,这也是他受到众多学员爱戴的一个重要原因。
“得意时坦然,失意时淡然,怀着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是太极拳教会我的。”太极拳让张平看到了生的希望,也让他更能从容地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