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拳架套路没有太极内涵的修炼,那就是太极操;如果拳架套路有了太极内涵的修炼,那才叫太极拳。桩功(无极桩功、弓步桩功、马步桩功、虚步桩功、根劲桩功)、胯功(托胯功、落胯功、开胯功、塌胯功、坐胯功、扣胯功、转胯功)、松腰功、松肩功、吐纳功、太极步(前进太极步、后退太极步、横走太极步)是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功之重。有了这些东西,学练85式、91式、103式、108式、115式、123式、129式等等哪种拳架套路都是差不多的,因为拳架套路是太极拳功夫的载体而已。也为学练太极推手、散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所以说,对于经济、时间不大宽裕的外地太极拳爱好者,面授学练内传功法(指桩功、胯功、太极步、松肩功、吐纳功)也是一种较为实际的选择,这是面授学生的教学方式,学习5—7天就可掌握练法了,
我收徒弟的条件:一是无政治问题,比如不是邪教分子,有政治偏见的过激之人,是无法心静体松的学练太极拳。二是尊师重道,一个人不懂得尊师重道,就没有资格获得真理的感应。所以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获一分利益;十分诚敬,获十分利益。”三是人品高尚,待人友善,诚实端正。四是酷爱太极拳,自觉坚持“学练、勤练、苦练”。五是要有信心修炼太极拳,资质差点没关系,勤能补拙嘛,有信心把拳练到身上就行了。六是较为稳定的经济收入,自古穷文富武,吃不好饭是没心情练武健身养生的。
我收取学费的方式是灵活的,可以先做网络学生,待兴趣提高了、学习深入了、时间松动了或经济宽裕了,再转为面授学生或入门徒弟。到时会减去第一次的学费。
外地徒弟如要学成松肩、松腰、松胯、松沉劲、气沉丹田、虚实变换、内劲折叠等的入门功夫,起码需要三次面授。第一次约为5-7天;过了一年之后,第二次约为3-5天;又过了一年之后,第三次约为2-3天。当然多来几次会更好。面授3个月前观看门内教学影碟和文字资料自学预习,待面授时再纠正拳架和言传身教功法。事实说明这种教学行之有效,深圳市的弟子刘春伟(Q: 920391889),练得不错,与郭石磊(东莞内家拳武馆馆长,杨式太极拳第七代和马派八卦掌第七代传人)等名师老手交流过推手、散手技艺,受到好评。广州市的弟子王成(Q:931878851)、济南市的弟子顾文军(山东省济南市)(QQ 10206180)在短时间内也进步较快。北海市的弟子梁洲,体悟拳理拳法也较为到位。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对门内教学影碟的摄制作了多次修补改动。因为太极拳的技艺是与时俱进的东西。老师开明不保守的给予真东西是一回事,如何用心动脑讲解清楚,让徒弟看得、听得明白,又是另一回事,这是表达方面的艺术。比如传授扣胯功法,多年来都未把“内收胯根和气沉丹田的结合”表达得让徒弟更为明白,进化到了今年,我把要领之一改为“意念胯根处腹向腿咬去”,如把拇指放在实腿腹股沟,拇指就会有被胯含咬的感觉,实脚就会松沉而稳固,同时带动虚脚掌、虚脚跟离地,所以把“扣胯” 称为“咬胯”亦形象,使很多外地徒弟对学练扣胯功法就比以前明白多了。所以说,传统太极拳的老师,有一个对太极拳的“学、练、研、传”揣摩过程。我多年来对此花了不少心血和精力,比如拍摄一边示范连续变化的动作又一边进行不备稿的即兴讲解,这种视频较为耗费自已的精、气、神,徒弟们为我的倾心尽力教学而感动,弟子刘春伟说:“做一个杨氏太极拳传人不易,要把自己东西传出去也不易。”。教学影碟的每段片头提示文字较为重要,是示范动作的补充内涵,告诉徒弟注意看一下。北京的内家拳爱好者张建先生(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做了十几年编辑记者工作,《21世纪武生活杂志社》总编)给予好评,说:“您讲拳和演示的视频都很明白,我相信您的学生能学到真的东西,而且您的身上都表现了出来,有传统太极拳味道的感觉。”学练太极拳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说。实际传授中会有某些细节内容字不达意。所以说学拳者在面授中聆听了老师的指教讲解后,还得在老师的同意下,用手抚摸一下老师示范动作虚实时骨、筋、肉、皮的变化,这样学法才心中有数,比较明白。
我整理的《重点体悟杨氏太极拳在小成阶段的内容》是看得见、摸得着、练得出的东西,亦是教学大纲。为了提高学拳的质量,要对资料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资料中每修改一个字或补充一句话,其教学效果都会明白一些。并告诉徒弟找出修补的内容,好好的体悟一下。三年内最好是不看老师指定以外的书和文章,老师叫练什么就练什么,叫怎么练就该怎么练,这样省事又长功。待过了三年,真正入门以后,自已积累了相当的体悟东西再选择有关文章、书本阅读,在有了分辨水平去看文章就知道哪些东西对自已有用。
什么是真正入门呢?这里涉及到我个人的见解:入门的定义为:“以观知人,自能分辨”。“以观知人”指的是不必动手,在一旁站着看(感觉)别人练拳,就能大致知道对方的水平,有何不足,哪里不通。“自能分辨”是指与人交手,对方胜你。对方用的是摔跤,还是笨力气,还是手法,还是组合劲,符不符合太极拳理,对方劲路(或意念)如何走的,该不该学习,自己能不能做到,自己练习符不符合太极拳理,走没有走偏等等,自己要知道,能分辨。
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永无止境。须渐修方能顿悟。但一层功夫一层理,不到一定的境界,凭现有的体会去揣摩太极拳理论,必有隔阂。功夫不到,耳食为知,终属虚妄。太极拳爱好者,尤其是外地的太极拳爱好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
学练受用一生的国粹——太极拳,首先的问题是觉悟,如没有这般认识,对太极拳只能是空有爱好,更谈不上师徒的缘分,只会擦肩而去。弟子刘春伟说:“我有幸认识师父,缘分也”现在国内交通发达而且方便,飞机、火车、汽车任你选择,国内学拳者比起每年数以千计的外国人不惜长途跋涉到中国求取太极拳真经的来回要好得多。你就看作是几趟旅游,何况学习国粹的太极拳,其点滴玄妙的价值相比游山玩水还要高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