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时期,已有较多的疗法记载,以瓷勺刮背,驱散邪气,至清代,有关刮痧症,不仅在《理论骈文》等著作中有记载,而且还出现《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等专著,对刮痧疗法的理论和操作做了全面系统的描述。
面部刮痧对提升面部、颈部皮肤有显著功效,更是眼袋、黑眼圈,斑点痘痘等常见的皮肤问题良好的解决方案,在各大中医美容机构成为主要治疗美容手段临床应用。
古法美容秘诀:面部刮痧!良性的面部“刮痧”刺激,不仅能改善面部血管的微循环,增加血液、淋巴液及体液的流量,使皮肤中的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氧气,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衰老细胞的脱落,维护纤维的弹性状态,激发人体自愈力,起到了排毒养颜,舒缓皱纹,行气消斑,保健养颜的功效。
“痧”是经络中正气与邪气作斗争的代谢的产物。刮痧可使局部汗孔开泄,促进邪气外排,改善微循环,清洁经脉,消除隐患;同时又可以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振奋阳气,补氧祛瘀,调理脏腑,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变组织的缺氧状态,加强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的再生活化的作用。
面部刮痧须知:
1、面部刮痧是要看皮肤情况的。如果你的皮肤出现了痤疮、炎症和过敏情况,是不适合进行面部刮痧美容法的。
2、进行面部刮痧美容前,要检查使用的美容刮痧板是否完好,看看刮痧板的边缘是否是圆润平滑没有裂痕的。如果有,就需要换刮痧板了。
3、尽心刮痧的时候,手上的力道一定要轻柔,刮痧的手法和方向都要正确。要使用刮痧板的园钝的一段,这样才不会伤害肌肤。
4、面部刮痧的时候如果用棉花刮痧一定记得配合使用化妆水,如果用硬板刮痧,就要使用按摩霜或者美容精油了,这样才能在刮痧的时候保护好肌肤,刮痧才会顺利。
5、刮痧过程中要用到刮痧板的大头和小头,大头能按摩面部的淋巴系统,提升紧致面部轮廓,小头可以用来点压穴位,放松肌肤。
6、刮到抬头纹或者法令纹处,会受到纹路的困扰,这个时候就需要用一只手把纹路撑平,在进行刮痧,这样才能起到淡化纹路的效果。
7、面部刮痧完毕之后,会使面部肌肤的血液循环加快,这个时候使用护肤品能效果加倍,肌肤可以吸收的很好。所以刮痧完毕之后,一定要涂抹上乳液,或敷个面膜眼膜都可。
8、面部刮痧如果用硬板刮的话,每周进行1-2次就可以了。
除了刮痧,别忘了还有艾灸!我们都知道艾灸可以调理疾病,但是多数人可能只停留在这个范畴,却没想到艾灸还能美容!下面我们来讨论下艾灸养颜美容的功效和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面部艾灸前和艾灸后的真实对比!
这是一位灸友面部艾灸前和艾灸后的真实对比照,差别真得太大了!
所以,你还要问,面部能不能艾灸,艾灸美容效果到底怎样?
面部温灸,灸出好容颜!寒则凝,凝则淤,淤则堵。中医认为,多数色斑为痰、淤、湿、毒等邪气在表皮淤积所致,其中,最常见的是黄褐斑。
黄褐斑也叫肝斑,主要为鼻梁两侧、两颊或前额淡黄色到深褐色的成片色斑。中医则将黄褐斑分为脾虚、气滞、血淤、寒凝等多种类型。其中,血淤又是最最常见,女性多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多血块等,因此也有“无淤不成斑”之说。
遮瑕不如祛斑:每个女人都是个魔术师,然而,浓妆淡抹并不是总相宜的,女性朋友们在化妆的时候经常要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遮掩脸上的各种斑点。当然了,我不擅长化妆,可我却知道,艾灸把经络给疏通了,就能从源头上祛斑养颜。
面部温灸方法:
首先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点着的一端放在皮肤上方2厘米处,先停两三分钟,当然如果觉得烫也可以再离的远一些。
注意,艾灸条不要接触到皮肤,不然就会烫个疤了。你在灸这个穴位时,最好躺着,当然,有人给你灸是最好的了。
面部温灸好处:
艾灸具有清除面部寒气、湿气、提升面部肌肤免疫力、抵抗力,排除毒素(如黑头、色斑等)。大家都可尝试着用面部温灸的方法来保养皮肤,尤其是中年女性朋友,中年女性朋友脸上非常容易出现皱纹、色斑,用艾灸也可以达到非常不错的保养效果,延缓皮肤衰老。
艾灸整体调理,养出自然美!中医以为,人之所以能生龙活虎,离不开血和气两种东西,以气带血,以血养气,阴阳均衡,人才安康而无疾。女性体质为阴性,容易因寒凉而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耗费掉女性体内本就不多的阳气,使得血液循环不畅,脏腑得不到滋养,各种皮肤问题就会显现。
脸上的气色往往反映出健康的身体状况,如出现黑眼圈、眼袋和面部斑点,则是在提醒你,你的身体的需要调理。面部的刮痧与温灸可以局部调理,要想要最自然的美丽,还需从整体上、根本上调理!日常的全身艾灸调理,可滋阴补肾、清降虚火、化瘀通络,有助从内而外调出好气色。
养颜美容、活血化瘀,艾灸穴位:
1.脾俞: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5厘米处。
3.膻中: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取穴。
4.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0厘米。
5.足三里:外膝眼下10厘米,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6.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7.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
相关文章
评论 ( 849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