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开园一周年。超1000万人次的游客、平均在园时间超9小时,让迪士尼公司高管感慨“超出此前最大胆的假设”。在国内,主题乐园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数量超过2700多家,是美国近60年开发数量的70多倍。即便其中八成亏损、一成维持运转,这个市场还在升温。迪士尼乐园的持续火爆,能否给其他主题乐园带来启发:究竟如何吸引游客,让他们来了还想再来?
去年6月16日,中国内地首座、全球第6座迪士尼度假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在细雨中正式开园迎接中外游客。随着上海迪士尼的开幕,中国成为继美国本土之后,第二个拥有两座迪士尼乐园的国家。早在上海迪士尼正式运营之前,国内主题公园市场就呈现出火爆景象。数据显示,主题公园集团全球排名前10的,中国就有3家。迪士尼公园正式落户上海之前,各路资本早已瞄准了主题公园。仅在2015年,国内就有21个主题公园开张,另有20个在建。这些主题公园也各有特点。此外,全国游乐设备设施的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成为世界游乐设备生产巨头。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要推进城市化进程,旅游是最好的助推器,主题公园在中国存在很大市场空间。上海迪士尼开园对中国主题公园市场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杆性意义,预示着主题公园产业将开启“换挡”模式。
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上海迪士尼正式开园,本土主题公园行业的经营方,如提出“面对点”包围迪士尼的华侨城集团,西湖文化气质明显的宋城集团,雄心勃勃的万达集团等,都不认为迪士尼会构成多大实质威胁。虽说从表面上看,迪士尼的盈利模式似乎就是简单的主题公园,不用说国内巨无霸企业,随便有点钱的开发商,花少许的钱复制出一个类似的似乎并不难。但迪士尼拥有的数以千计的IP,却是难以复制的。这是迪士尼的核心竞争力,旋转木马或者小火车只是表面展示核心竞争力的手段而已。
靠着米老鼠、唐老鸭起家的迪士尼,如今有着令所有投资商垂涎的大量IP,在此基础上,迪士尼的产业链,形成了从影视到商业周边、游乐地产、游戏等一系列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在多年累积过程中,迪士尼不仅依靠自身创造的角色,也通过收购拥有了更多的角色版权,漫威的加盟令迪士尼的粉丝群体再次扩张。另一方面,尽管香港和巴黎的迪士尼是经历过低谷后才逐渐盈利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领域,迪士尼打造出的梦想帝国仍然是从儿童到成人无法抗拒的梦之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由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小镇、星愿公园和两座主题酒店组成,其中迪士尼乐园又包含六大主题园区。徜徉于整个度假区,不仅从建筑上随处可见经典的中国元素,就连7000余种商品也不乏与中国艺术家合作、专为中国消费者设计的产品。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能从中找到乐趣,这使得迪士尼不仅能靠门票收入挣钱,还能靠周边纪念品实现盈利。
说到底,迪士尼的竞争力在于能唤起人们梦想消费的欲望。而本土的主题公园近年来主要依靠资本的大幅扩张,或许并不能明白的一点就是,文化知识产权领域的扩张,光靠钱砸不一定有效。当国内动漫形象还停留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时候,并不能唤起全民的梦想消费,国内的企业也就难以遇到文化创新的高潮,如果本土的企业要想与迪士尼一较高下的话,现在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可能地收购国内已经成功的影视、动漫形象,并且坚定地支持知识产权保护,也就是说,本土企业要想与迪士尼一争天下,光靠烧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智慧和创意。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内地的主题公园市场,可能迎来新一轮产业加速集聚、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趋势,而压力将落到中小型主题公园身上。上海迪士尼很可能将激活本土主题公园巨头之间的竞争力,中国主题公园市场或将会进入一个“强者恒强”的时代。(吴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