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服饰 > 潮流 > 伊犁服装产业发展状况调查(2)

伊犁服装产业发展状况调查(2)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20 10:07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不光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生产管理、营销、广告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本土企业也十分缺乏。“招不来;即使招来,也用不起。此外,形成服装产业需要纤维原料、纺纱、织布、印染、辅料以及服装配件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新疆虽然有丰富的纺织原料,但中间环节是缺失的,本土服装企业不得不从内地服装产业发达地区进货,这无形中就加大了本土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本土服装企业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也不复存在。”包晓英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伊犁服装企业普遍规模小,发展资金匮乏。由于起点低,企业享受不到政府有关的融资贷款、技改投资等政策,发展只能靠自身积累。本土很多服装企业的厂房都是租赁的,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入很少。

除自身的劣势外,伊犁本土服装企业还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金融危机”之后,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依赖外贸的大型服装企业相继把目光投向国内包括中西部市场,在疆内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络,并以长线销售方式占有疆内相当份额的服装团购市场,伊犁服装行业因此又失去了一块重要的市场。“服装企业的发展依赖大宗的团购订单,有销售市场才有效益,有效益才有实力,有实力才能引进设计人才,进行品牌建设、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等。目前,伊犁服装企业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的手段与国内品牌竞争。可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只依靠低成本的竞争,不仅在市场面前已经没有什么优势,而且还严重制约着本土服装企业的成长壮大。”包晓英说。

记者从州经信委产业处了解到,2012年,伊犁河谷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年销售额仅有5000万至6000万元,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数家。绝大多数企业的年产值都在百万元以下,还不及内地沿海城市一家一般规模的服装专卖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积仅为160平方公里的福建省石狮市拥有服装及配套企业3000多家,仅今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业完成销售产值就达72.4亿元。

困境中更需团结

本土服装企业除规模小,服装品牌的社会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有待提高外,缺少展示自身形象的平台,也是难以进入人们视野的原因之一。“本土大多服装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在品牌的构建里面,产品只是一部分,重要的是营销和设计。本土服装行业,必须从产品竞争走到市场竞争和品牌竞争里去。”包晓英说。

不过,在困境中,本土服装企业并没有失去信心。“伊犁发展服装业,首先有区域优势。在外贸出口方面,我们占得了先机。其次,伊犁曾有过三大毛纺织厂,拥有一大批从事过纺织业的熟练工人。第三,因为色彩、款式和体型等原因,内地服装企业很难适应新疆少数民族服饰的需求,对中亚市场也一样,这就留给了本土服装企业一个巨大的商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本土服装企业必须团结起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形成良性竞争。我们的各个企业规模小,在遇到大订单一个企业无法消化的情况下,可以由几家企业合作来完成。”包晓英说。

在8月19日召开的伊犁州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上,出席会议的十余家服装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企业合作的问题。“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伊犁东圣服装设计制作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在会上说。

作为伊犁州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包晓英对发展的考虑要更加细致和长远一些:“企业一旦发展壮大,原来管理者的水平就很难跟上。所以,应未雨绸缪,由相关部门组织开办‘高管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伊犁服装业要进一步发展,不仅需提升技术水平,提高设计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还需要政府部门为企业及时解决困难。在各项扶持政策到位的情况下,伊犁服装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州经信委产业处工作人员曹连莲告诉记者。

曙光现 政策给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州直正在制定中。

今年7月24日,州党委召开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专题会议,初步确定了以织袜及针织产业、民族刺绣、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现代商贸物流业等产业作为州直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为突破口,重点在霍尔果斯口岸、清水河、伊宁市发展轻纺针织、服装等产业,在河谷东部县发展民族刺绣、绿色食品加工、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等产业;从2013年起,州、县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00万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州本级1000万元、县市5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从项目审批、厂房出租、土地出让、人员培训、税收减免、出口补贴、水电补贴、设备购置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地方优惠政策。

同时,由州经信委起草的《关于加快发展州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指导意见》正在完善中。记者从州经信委产业处了解到,在指导意见中,州直将按照“政府推动、企业自主、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发展织袜及针织、棉纺、旅游商品、绿色有机食品、民族刺绣以及与之相应的现代流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6万人,销售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服装业对拉动就业的作用十分明显。今后,我们将借鉴重庆等地走过的‘代工’发展模式,借助于国家重点支持新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战略机遇和伊犁发展民族服装工业优势条件,在伊宁市服装产业实施‘代工’发展模式。通过承接外包业务,促进企业学习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价值链的快速延伸,形成伊宁市的小微服装企业‘上接大企业、下联民生坊、对接大市场’的产业格局,力争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就业2000人。”曹连莲对记者说。(文/摄影 记者卢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