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服饰 > 非主流 > 盘点那些消失的手机品牌(3)

盘点那些消失的手机品牌(3)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4-24 18:12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曾经是国内一线手机品牌的科健,在2004年之后实际上手机业务就陷入了停滞,从2005年开始,科健手机慢慢走向低谷,直至陨落。在2004 年、2005年连续亏损之后,科健的主营业务陷入停滞。虽然在2006年通过债务重组等措施实现扭亏为盈,但在此之后,科健又一次陷入困局且长期未能扭 转,最终不得不面对破产重组。科健的新闻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就是今年夏季拍卖了包括房产在内的部分资产以偿还负债。

  立足市场唯有创新

  为什么这么多国内外的著名品牌只是昙花一现,小编个人认为一方面原因是他们对手机产业趋势反应迟钝,面对不断变化的产业局面仍然固步自封,缺乏 对产品的创新能力,这样做的下场只有一个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看看摩托罗拉的今天吧,不愿尝试新事物的公司,要么改变,要么等着灭亡,就连手机产业的鼻 祖,摩托罗拉也难逃被谷歌收购的命运。

  我们可以先从爱立信的陨落来探其究竟,爱立信亏损严重起源于T18、T28机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而爱立信缺乏公关危机处理能力,几乎让爱立信 成为质量问题的代表。之后由于索尼和爱立信两家公司均无强大的手机业务,只好于2001年合并。当时索尼在全球手机市场上的份额几乎为零,爱立信自有手机 业务巨额亏损。合并理念源于索尼消费电子专家与爱立信在电信和无线技术结合,同时可减少财务负担。

  索尼爱立信艰难起步,在推出重大产品上也动作迟缓,最初几年未能达到盈利目标。手机产品进入智能时代以来,索尼爱立信因在移动设备和网络内容方面缺乏连贯 的策略,手机市场表现与对手的差距拉得越来越大,特别是之前与索尼旗鼓相当的三星在智能手机的异军突起让索尼感到了压力,也让他们认识到需要向智能手机转型。

     

     

  索尼爱立信推出的首款Windows Mobile设备——Xperia X1

  2007年开始,索尼爱立信开始向智能手机艰难转型,2008年推出首款Windows Mobile设备——Xperia X1。该产品同当时的其它Windows Mobile手机一样,用户体验不佳,缺乏iOS和Android提供的丰富功能。就在索尼爱立信还在开发Windows Mobile时,其竞争对手已开始接受Android。我们可以发现,索尼爱立信对不断变化的产业趋势反应迟钝,导致他们在手机领域掉队,直到今年年初索 尼斥资14.7亿美元从爱立信手中购得爱立信所持所有股份,结束两家公司长达10年的联姻。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达到一定市场高峰之后,仍热采取跑马圈地、数量取胜的发展模式。这个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人工、生产成本的上升,产品同质化的严重使得密集生产、规模化的边际效益变小甚至亏损,这一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国产厂商之中。

  1999年,波导与法国的萨基姆公司开始进行移动电话技术开发和生产合作,并于2002年共同投资组建宁波波导萨基姆电子有限公司,建立年产 2000万台移动电话生产厂。通过波导,曾经是全球第六大手机厂商的法国萨基姆终于迈出了把生产外包给中国厂商的第一步,而波导则借此把产能扩展到了千万 级以上,并提出两年1000万台,4年1500万台的目标。产能的扩大,并没带来品牌的壮大,“手机制造”的特殊性因为国内上游厂商的“跟不上”,70% 的元器件要依赖进口。

  同时为保持销售量的增长,波导以低价进攻国内二三级市场,而日益扩大的自有销售渠道使利润逐渐被摊薄,成了波导的双刃剑。与此同时,以诺基亚为 代表的国外企业,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较高的性价比、强大的销售渠道以及良好的品牌效应渗透到了包括农村在内的中国各级消费市场,占据了中国手机市场的绝 大多数份额。对于很多中国老百姓来说,拿着结实、好看、便宜的洋品牌手机显得更有范儿。2004年放开手机牌照后,民间资本大量涉足手机市场后,成本上不 占优势,价格战又更无法进行,波导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两面夹击让国产品牌手机厂商难寻喘息的机会:一方面,市场份额逐步被国际品牌手机厂商抢占;另一方面,廉价的山寨手机使市场竞争陷入混乱。如此 一来,自身优势本已明显削弱的国产品牌手机厂商陷入更深的被动局面,难以为继。更别提波导为了分散在手机行业的风险而开始多元化发展,涉足汽车制造产业, 这一动作现在看来无疑是往死亡的陷阱推了一把。

  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手机品牌如今都已踪影难觅,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对于身处激烈市场环境的部分手机厂商而言,在少数手机巨头把控着高端市场的 情况下,短期内很难实现品牌突围,因此它们只能选择以“高配置、低价格”的产品应对竞争。然而,这种运作方式所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成本提高、利润趋薄。不 仅如此,在自压身价的同时,国产品牌手机厂商还需要应对因互联网厂商进入而造成的混乱局面。尽管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涉足手机领域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 它们的进入却在客观上快速拉低了智能手机的销售价格。所以手机厂商们不能固步自封,继续玩儿机海战术和价格战了,要想得到品牌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用户体验和科技创新。

  多方面不利局面让新一代国产品牌手机厂商都陷入了思考,如何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立足,能否避免上一代国产手机厂商倒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