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服饰 > 流行 > [转载]雀金裘与红楼流行服饰(4)

[转载]雀金裘与红楼流行服饰(4)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4-01 08:41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鹤氅”是《红楼梦》中最为常见的服饰之一,本为“神仙道士衣”,在这里已成为清初上层社会冬季“流行时装”,就是斗篷、披风之类的御寒长外衣。“鹤氅”二字,见于古代典籍。《晋书·谢万传》云:“著白纶巾,鹤氅裘。”《世说新语·企羡》:“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被鹤氅裘。于时微雪,昶于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五代史·卢程传》云:“戴华阳巾,衣鹤氅,据几决事。”又据徐灏《〈说文解字〉注笺》云:“以鸷毛为衣,谓之鹤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鹤氅是一种以鸟毛为原料的毛织物,故名。明刘若愚《明宫史》水集“氅衣”条云:“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旧制原不缝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大概样子像道袍,而不缝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只鹤。这种服装在明代宫中已有,勋臣贵族之家也纷纷效仿。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三“衣”类云:“式如被幅,无两袖,而总折其上以为领,俗名‘一口总’,亦曰‘罗汉衣’。天寒气肃时,出户披之,可御风,静坐亦可披以御寒。《世说》王恭披鹤氅行雪中,今制盖本此,故又名氅衣,办皮者为当。”

“羽纱”属毛织物,也称“羽毛纱”,疏细者称羽纱,厚密者称羽缎,制成衣服可防雨雪,出自荷兰、泰国,为外国贡品。清王士祯《皇华纪闻》中有记载:“西洋有羽缎、羽纱,以鸟羽毛织成,每一匹价至六七十金,着雨不湿”。王士禛在《香祖笔记》中又说:“羽纱、羽缎,出海外荷兰、暹罗诸国。康熙初入贡止一二匹。今闽广多有之,盖缉百鸟鹬毛织成。” 据《大清会典事例》卷五百零三有关外国朝贡的记载,康熙二十五年,荷兰国的贡物中有“羽缎”、“羽缎”。雍正三年,西洋伊达里亚国教化王伯纳第多贡物中有“大红羽缎”。雍正五年,西洋傅尔都噶尔国王若望贡物中有“大红羽缎”。这都证明羽缎、羽纱是舶来品,在当时是十分稀贵之物。

至于“白狐狸里”,“讲究的用狐狸腋窝部分的皮毛,皮质轻软,毛色纯白,又称狐白。”:《史记·孟尝君列传》云:“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足见,白狐皮历来是名贵的皮裘。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也说:“凡狐貉亦产燕、齐、辽、汴诸道。纯白狐腋裘价与貂相仿。黄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御寒温体功用次于貂。”“洋线番羓丝”,是一种丝线和毛线混合的织物,也是一种“舶来品”。宝钗的这件“鹤氅”,应该是“指雪青色(也即是藕合色)方胜纹地加团花或折枝花的外来毛绒披风,当时这类材料有倭绒、倭罗绸、剪绒……等等。”

所谓“大红猩猩毡斗篷”,“即是用鲜艳的红色毛料制作的斗篷,因古谓猩猩血可作红颜料,所以后将艳红色称为‘猩红’而红毛料常被称为大红猩猩毡,毡作平面薄呢解。”

“褂子”,应该说是比较典型的满族人对外衣的称谓,进而引申为清代服饰名称。“褂子虽说在明代也有,但明方以智《通雅·衣服》中即说是‘今吴人谓之衫,北人谓之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记载:‘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称,唯制式不同耳。’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为:‘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湘云所穿的“里外发烧大褂子”,就是里外都用皮毛作成的衣服。

所谓“昭君套”,也称“昭君卧兔”,是“用貂皮或其他细毛皮作成的帽兜,在额间耸聚如鹬冠,是女风帽一类。明末清初妇女冬装喜用到。”2为明清妇女常佩带的一种御寒额饰。樊彬《燕都杂咏》诗注云:“冬月闺中以貂皮覆额,名‘昭君套’。”这个“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昭君套”,是“指嫩黄色织金缎子挖成云头如意折边里子的大红毛呢面的女帽兜”。《红楼梦》中另一件十分“惹眼”的“昭君套”是第六回王熙凤“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昭君套作为妇女额饰不分年龄老少。至于这名字的由来,“当于王昭君出塞有关”。

除了那有名的“昭君套”,第六回中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也颇具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回中王熙凤的打扮是“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这洋绉又是一件舶来品,是表面呈绉缩状的纺织物。“洋绉和后来之湖绉材料相近,多本色花。这里‘撒花’也可指丝绸上本色花。也可指在洋绉上另用铺绒法绣的散朵花。”

《红楼梦》里的“裙子”特别多,上面提到了凤姐儿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翡翠撒花洋绉裙”,袭人有“葱绿盘金彩绣绵裙”、“白绫细折儿裙子”,香菱有“石榴裙”……花样质地各不相同。从上面所举可以看出,清初女装裙子的选材各异、种类繁多。“按季节来说:有单裙、绵裙,进而还可以有皮裙……自然也该有夹裙。按折儿来说,有细折,自然也可以有粗折、宽折、大折或无折。按颜色来分,有葱绿、有白、有翡翠、有水红、有石榴红。按花纹来分有盘金彩绣、有撒花(即散花、碎花),自然也可以无花。按用料有妆缎、绫、洋绉、绸等等,自然也有布裙。”

清初上层妇女家常装束中,多是“明式领扣,……穿长比甲,裙作百摺,如明清之际南方常见流行样式……”在明清之际,还流行一种“月华裙”,为一种浅色画裙,裙幅共十幅(最初为六幅,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腰间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色极淡雅,风动如月华,因此得名。清代月华裙,在一裥之中,五色俱备,好似皎洁的月亮呈现晕耀光华。另一种较为流行的裙装“作法是以绸缎裁剪成条状,每条绣以花卉纹样,两边以金线镶滚,走起路来,彩条飘舞,金线闪烁,颇似凤尾,称‘凤尾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