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寄托情感,抒发胸臆的一种艺术形式,多见于窗棂、门帘、顶棚、炕围等民间住宅,也用于陶瓷、刺绣、印染等艺术品,风格明快简洁、手法夸张朴拙。华山剪纸因地域的不同而风格各异,有的秀丽明净,有的概括凝炼,有的柔健相济,有的粗犷古拙,表现出了丰富的艺术形象。
华山皮影华山皮影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戏曲造型艺术形式,它选用上乘牛皮作原料,通过制皮、画稿、雕镂、彩绘、熨平、合成等工序,创造出一个个鲜活生动、形象逼真、色彩绚丽的艺术形象,其题材多以传统戏曲人物和华山神话传说为主。
华山刺绣刺绣是一种融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艺术形式,通过线条与色彩的搭配在窗帘、门帘、鞋垫、马鞍等日常生活用品上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戏曲人物等,寄托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风格以粗犷恣意、色彩艳丽而见长。
华山[西岳] - 特色活动
华山
华山庙会自古名山都有朝山庙会。每年农历三月的西岳华山举办盛大的祭山庙会。起于望,论晦而止。三月十五日是朝华山的盛会日。华山庙会于阳春三月,万物皆生时节举办,取意于华山之神拯救万物,普降甘露之意。
华山古已有名,早在秦以前,就有"皇帝巡游"、"尧四巡华山"、"尧三巡华山",周武王、成王、恒王等都曾巡狩华山的记载。自秦始皇开始祭封华山以来,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清乾隆等历代帝王均对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并禅封华山之神"少昊"为"金天大利顺圣帝"。汉武帝元光年间于黄埔峪,建"集灵宫"并亲自主持祭祀举行封禅之礼。东汉桓帝时将"集灵宫"迁于今西岳庙址,并更名为西岳庙。从此西岳庙成为历朝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华山的神庙,所以其建筑制极高。他形似北京故宫,宏伟壮丽,庄严肃穆。在汉以后的隋、唐、宋等朝代,又在山下修有"拜岳坛"作为祭山场所,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清乾隆皇帝,从乾隆六年之五十八年(1741--1793年)间曾先后是一次祭祀华山。其中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用内币12万两,修西岳庙和玉泉院,历时三年,西岳庙方大功告成。历代帝王把祭祀华山,作为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来办,帝王或亲自与西岳庙举行盛大拜岳大典,或派使臣和当地命官代替朝廷在规定日期内祭祀西岳。由于帝王如此敬崇华山,所以华山上下到处都有观、院、宫、祠的建筑,华山道教徒及四方香客更是信奉至极。每年农历三月一日起,华山庙会开始后,就不断有大量信徒、香客来到西岳庙、玉泉院、云台观等上香磕头,添油还原。三月十五日是华山庙会的正日,这一天西岳庙举行盛大拜岳大典,玉泉院等道观、院亦有诵经参拜山神的活动;华山脚下从早到晚人山人海,香烟缭绕,最为热闹。这一天也是人们登山朝拜之期,从西岳庙、云台观、玉泉院至南峰之巅,往来交错于峻岭邃古之间,人流不息,喧闹之声响彻数十里之外。朝拜之人所施香资,足够庙、院一年之费用。华山庙会一年胜似一年。
如今每年的华山庙会,除仍有部分香客外,大部分为登山揽胜的游客,庙会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国际登山节、中国象棋比赛和书画、摄影展览等,还有民间社火、秦腔演唱、素鼓表演等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另外,商贾云集物资交流十分活跃,同时外地文艺演出团体、马戏、杂耍艺人都赶来助兴表演。98年4月9日华阴市政府首次在西岳庙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仿唐祭山大典活动。吸引了几万人观看。祭山大典共分起驾棂星门、金水桥盥洗、傩舞、进香。初献、宣祝文,亚献、终献、燔燎、送神、素鼓、礼成,同乐、还宫等九个场次。陕西省歌剧院和长安何家营仿古乐队表演了精彩的唐乐舞,地方民间社团表演了芯子、素鼓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华阴素鼓。素鼓表演时,队伍整齐雄壮,锣鼓惊天动地。近期随锣鼓声起舞,如千军万马鏖战,震撼人心。华山庙会,以发展成为颇有影响的综合性旅游文化庙会。
华山[西岳] - 旅游提示
华山
旅客如徒步遍游五峰一般要24小时,乘缆车登顶游览需5~6小时。东峰设有宾馆,可供山上过夜的旅客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