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信息华山山脚→(7分钟)玉泉院→(15分钟)华山牌坊→(5分钟)五龙桥(售票处)→(30分钟)鱼石→(20分钟)五里关→(15分钟)石门→(25分钟)毛女洞(15分钟)→云门→(10分钟)回心石→(10分钟)千尺幢→(15分钟)百尺峡→(25分钟)擦耳石→(5分钟)天梯→(5分钟)御道(苍龙岭)→(25分钟)金锁关→(8分钟)五云峰→(15分钟)迎阳洞→(5分钟)朝阳峰(东峰)→(35分钟)南天门→(25分钟)仰天池→(35分钟)西峰→(12分钟)中峰→(18分钟)→苍龙岭→(25分钟)猢狲愁→(5分钟)北峰→(2分钟)索道→(4分钟)山脚。
华山[西岳] - 特色餐饮
大刀面
大刀面是华山的特色面食,名字和华山一样有气魄。顾名思义,大刀切的面叫大刀面。浇上事先调好油炸面酱、豆腐、粉条臊子,调入醋、盐、辣子油,即可食用。特点:面条泛黄,汤红里透黑,酸辣可口,长久食用,可治胃寒。
踅面是陕西省合阳县及渭南地区独有的,为当地人极为偏爱的风味小吃。踅面历史悠久,相传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汉淮阴侯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解决 10 万军士吃饭问题而发明此面。踅面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方便面”,主成分是粗粮,做成面条后可即食,也可放置数日再食,是很好的降糖降脂保健方便食品。
麻食泡是华阴地区特有的风味小吃,可与西安的羊肉泡发媲美。据70岁的著名麻食厨师说:民国三十年(1941),陕西省警察局局长马国华回乡竞选国大代表,专门和郗俊等来吃麻食。麻食做工精细,色味俱全,碗面漂一层油泼辣子和飘香的大油珠子,似云版上的明星,又若锦缎上的宝石。透过油层,碧玉般的豆腐块、黄金般的粉条、银白色的葱节、火黄色的蒜沫若隐若现,切成块的锅盔馍埋在下边,手一端碗,香气扑鼻.
华山[西岳] - 登山时间及线路
华山山脚→(7分钟)玉泉院→(15分钟)华山牌坊→(5分钟)五龙桥(售票处)→(30分钟)鱼石→(20分钟)五里关→(15分钟)石门→(25分钟)毛女洞→ (15分钟)云门→(10分钟)回心石→(10分钟)千尺幢→(15分钟)百尺峡→(25分钟)擦耳石→(5分钟)天梯→(5分钟)御道(苍龙岭)→(25分钟)金锁关→(8分钟)五云峰→(15分钟)迎阳洞→(5分钟)朝阳峰(东峰)→(35分钟)南天门→(25分钟)仰天池→(35分钟)西峰→(12分钟)中峰→(18分钟)苍龙岭→(25分钟)猢狲愁→(5分钟)北峰→(2分钟)索道→(4分钟)山脚。
华山[西岳] - 济南名山 华山
华山,古名华不注,曾经因为战国时期的晋齐“鞍之战”中齐倾公的战车骖马被树枝挂住缰绳在此误车,故又得名“金舆山”。当时他们还是围绕着山转了3圈的。华山因“一峰独立,平地拔起,旁无连附,自入云霄”,华山乃成济南胜景“齐烟九点”诸山之首。
据说,康有为游济南的时候,被华山美景所叹服。“南京钟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扬州的七星山、苏州的横山……然山水之美皆不如华不注也。”康有为先生甚至建言“城宜移都会于华不注前”。华山历史积存之雄厚,风景曾经之美,可见一斑。
作为济南第一名山,华山曾经有太多太多美好的往昔。不说济南市区内的趵突泉群、黑虎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群四大泉群,也不说大明湖、千佛山形成的“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风景视廊。单让大家了解一下“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在空旷的田野里拔地而起的号称齐烟九点的华山,就能让大家再了解很多华山的过去。
相传唐代李白曾经多次乘船前往华山,并写下诗说:“兹山何峻拔,绿秀如芙蓉。”。诗人元好问游济南华山,也在《济南行记》中写下:“遥望此山如在水中,盖历下城绝胜处也。”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fu的《鹊华秋色图》,也是描绘济南华山的经典之作,作者还在图的题记中写道:“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乾隆皇帝也亲自书写“鹊华秋色”,表达对华山的情有独钟。
华山[西岳] - 山西沁县漳源乡 华山
亦称花山,又称东华山,在沁县城北16千米的漳源乡境内。该山山势绵延平缓,山峦隽秀苍翠,方圆数十平方千米,唯主峰突兀,海拔达1300.2米,峰顶林木抱隐古刹,四周岩石历经风雨侵蚀,怪石嶙峋,直如刀削。有诗云:“凌空削出碧芙蓉,疑是蓬莱第一峰。怪石悬岩蹲虎豹,奇松拔地走蛟龙。”加之满山皆奇花异草,自上而下古刹、庙宇层层叠映,山底神泉水汩汩涌出,一派仙景。尤以春日茶花盛开(上党地区仅此地独有)著称。古有“华峰叠翠”,被誉为“铜革是八景”之首。 主峰西面自下而上依次有静业庵、戏台、水池、神泉、石阶、圣母庙。据碑文记载,均重修于道光元年(1821)。神泉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可补人体所缺元素。古人于其上方修建圣母庙,以示泉水为圣母所赐。又在庙前修建净业庵,作信女静修之地。之后又不断扩建、增修戏台等附属建筑。
自山下神泉向上攀登200米,即达山腰。由此进入山顶仅此路可通。四周悬崖峭壁,十分壮观。盘旋而上,通过“一洞天”山门,即为真武庙,系木石结构,坐北向南,广深各三间,明代建筑风格。门右侧立有《华山阅藏暨建西方景碑记》、《建藏经楼碑记》等碑数通。 自真武庙后右侧登10余米为玉皇庙,抗日战争时期拆毁,遗址犹存。两廊内存碑刻3通。自真武庙后左侧攀登而上,即达华山峰巅,依地势建有砖石结构的方形塔式老君庙(又称老君顶),外看两层,入内则楼阁清晰,雕工精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庙顶长有两株古柏树,天旱不枯,令人称奇。 从顶北下山约75米处为王仙翁包骨祠,石砌而成。相传为明代主持修建山顶建筑的高僧王仙涅盘后,善人们将其尸骨泥塑成像,供奉于庙内,祠庙由此得名。 华山风景秀丽,庙宇掩映其中,登临其上,犹入仙境,俯视山下,铜革是城尽收眼底。曾有诗赞曰:“众山蹲伏此崎巅,天削芙蓉耸翠岑。”全面修复后的华山名胜景观,将成为上党地区一处重要的风景名胜游览区。
华山[西岳] - 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