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自驾游 > 天台山文化的五个“同” 与四明山、普陀山同根同源(2)

天台山文化的五个“同” 与四明山、普陀山同根同源(2)

来源:网络转载 2016-10-16 09:4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为俗:泽国之民,舟楫为居,闾阎易于富贵,俗尚奢侈,缙绅气势大而众庶少;山谷之民,石气所钟,猛烈鸷愎,轻犯刑法,喜习俭素,然豪民颇负气,聚党与而俶缙绅;海滨之民,餐风宿水,百死一生,以有海利为生不甚穷,以不通商贩不甚富,间阎与缙绅相安,民得贵贱之中,俗尚居奢俭之半。”

  王士性认为: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一定的生产方式(即社会经济环境);一定的生产方式,影响和制约着一定的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制度环境);而一定的观念形态,则是一定的区域文化生成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王士性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文化生态理论,比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所提出的相似理论要早200多年。

  据三地府县志记载,风俗基本上大同小异。但有一个台州、宁波、舟山三地共同的民俗;即每年的元宵节与中秋节与全国各地不同,而三地则高度相同。全国各地均以正月十五与八月十五为元宵节与中秋节。而三地均不约而同的以正月十四与八月十六为元宵节与中秋节。虽然有众多传说,但据考证,正月十四与八月十六为元宵节与中秋节的民俗,实际上是明末清初三地反清复明斗争思潮的体现。十四是思明,十六是复明。三地在明末清初掀起了如火如荼、风起云涌的反清复明斗争,大批仁人志士慷慨赴死,靖于国难。著名的有宁波钱肃乐、张煌言、黄宗羲、台州陈函辉、柯夏卿,舟山张名振(南京人,长期在舟山)等均是铁血抗清志士。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地遗民“怀明国殇,勿忘华夏”的意蕴。

  其民俗上主要表现为三月十九崇祯帝罹难日,被奉为“太阳日”。故台州宁波、舟山“俗重十六”之意蕴,亦得以佐证。宁波舟山亦有此俗。

  《康熙台州府志》,不仅记载了台州的礼仪民俗,而且还非常难得记载了台州的岁时节日民俗。“中秋,玩月酌酒,俗以十六日为重。犹元宵之重十四也。”

  《[光绪]鄞县志·卷二·风俗》载:“三月十九日,鄞俗以为太阳生日,各寺庙设醮诵经。新增。案《玉芝堂谈荟》十一月十九日日光天子生,《时宪书》亦同,独吾乡在三月十九日。”

  《[民国]定海县志》第五册《方俗志》载:“三月十九日,各寺庙设醮诵经。相传为明朝国难日,讳之曰太阳生日。俗传《太阳经》:太阳明明朱光佛,三月十九午时生,家家户户点红灯等语。朱即明之国姓也。

  中国古俗即有太阳神信仰,又称太阳菩萨。因朱元璋初起事时,曾加入明教(白莲教),日月为明,故国号“大明”。清初因明崇祯帝罹难,为避免清廷追究,故俗称太阳菩萨,朱天菩萨。由此可知,太阳日在清代为追思崇祯帝罹难之纪念日,遗民为避清廷追究,即以信奉太阳神为名,实则以寄托思明之哀思。据此,台州、宁波、舟山等地元宵节与中秋节“俗重十四与十六”,亦与“怀明国殇,勿忘华夏”同此理也。故三地元宵节中秋节同俗,充分体现了三地人民的爱国精神!

  作者手记

  编辑《天台山广志》缘起

  正因为天台山、四明山、普陀山三山文化同根同源,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但历代编纂山志者,大多从行政区划着眼,编纂境内山域的山志。以天台山志为例,从唐代天台宗高僧神邕的《天台图经》、元代无名氏之《天台山志》、明传灯《天台山方外志》等仅志天台县内诸山。清代康熙年间的台州知府张联元深谙“县可界而山不可界”之理,遂取东门宁海、西门新昌、南门仙居、北门嵊县等山,编成《天台山全志》。其实全志亦并不全。天台山脉包括四明山,入海余脉则为舟山群岛。《天台山全志》并未编纂入内。

  吾探究天台山文化时间长达三十余年,苦于《天台山志》编纂之不全,搜集视野之不广,为供当今研究广天台山文化之需,吾今将《天台山全志》、宋剡人高似孙之《剡录》、明黄宗羲之《四明山志》、清许琰之《普陀山志》四书合成一编,名为《天台山广志》。为后人研究广天台山文化做点史料基础工作。若能为后人研究广天台山文化发挥点“奠基石”作用,吾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