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南昌的风土人情 (2009-09-12 12:08:39)
标签: 文化 分类: 人文历史
“豫章十景”
南昌傍水而建,其自然景观超凡脱俗,人文景观更属不凡,历代高人雅士,都曾为之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使南昌各处佳景胜地日益传美于世。古豫章原先有“八景”,至清代,人们在“八景”之外又增添两景,谓之“十全十美”,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古豫章十景”。它们是“西山积翠”、“洪崖丹井”、“铁柱仙踪”、“滕阁秋风”、“南浦飞云”、“赣江晓渡”、“龙沙夕照”、“徐亭烟树”、“东湖夜月”、“苏圃春蔬”。
“豫章十景”每景都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一般都与南昌的历史名人和地方历史紧密相连,许多优美的民间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西山积翠”、“洪崖丹井”、“铁柱仙踪”均在南昌西郊的西山。它贯连南昌近邻数县,距市区约十五公里。西山绵亘三百里。它四时苍翠、舒展如画,故名“西山积翠”。自汉、晋至明、清的一千九百年间,便以其幽僻的环境和绮丽之景色,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宗教人士与文人学者,是历代失意政客隐居之地,许多文人学者也为之盘桓。道、佛两家,更是在此相争建宫立寺,故此山中观、寺遍布,最著名的有“玉隆万寿宫”、“梦山石室”、“紫阳宫”等数十处。
“洪崖丹井”是豫章十景中最为古老的著名景点。位于梅岭人口处。南昌市湾里区水厂附近。这里岩壁峭立,飞泉迸溅,人称“洪崖瀑布”,传说古代有洪崖先生得道于此,并在涧中凿井五口,汲水炼丹,丹成后飞升而去。洪崖峭壁上现仍有许多摩崖石刻,有些镂文因年久风蚀,字迹已难辨认。现依然清晰可见的石刻,是南宋淳熙乙己年冬的石刻(公元1185 年):“海陵周次张、龚苏中、邺枚帷,以淳熙乙已冬,携搏访药臼,徘徊不觉暮矣。曝西日,掬清泉,相与乐而忘归。”在石刻的左边,有闽长溪游起南题刻的佳联:“两峡悬流联瀑布,一泓活水喷洪崖”。传说欧阳修游历天下名山之后来至洪崖,有翠岩寺和尚取罗汉茶、汲洪崖水请为品尝。欧阳修喷了一口,顿感脑清身轻,连称“此处乃好山、好水、好茶,实为天下无双,可惜天下泉水名次已定至七,洪崖水只好屈居第八了。”故洪崖又有“天下第八泉”之称。洪崖附近原有洪崖亭、仙人桥,灵官坛以及佛道两处著名的翠岩寺、紫清宫,是历代来昌游人必到之处。
“铁柱仙踪”,在南昌市西郊的西山万寿宫门前,此处左侧有一口井,叫“铁柱井”。传说许真君在治水时,将孽龙镇压在此井内,并立下偈文:“铁柱镇洪州,万年永不休。八索勾地脉,一泓通江流。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薄收。地胜人心善,应不出奸谋,若有奸谋者,终须不到头。”
“滕阁秋风”、“赣江晓渡”、“龙沙夕照”这三景,分布在南昌城西、滨临赣江、抚河之畔,形成了以“滕阁秋风”为龙头的四点一线佳景线。“滕阁秋风”,实指江南名楼膝王阁。此阁原由唐高宗的第22 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唐永征四年,公元653 年)所始建,经唐、宋、元、明、清,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历代阁址均有变迁,但都在距原址百米之内所修建。历代为江南的旅游胜地。
滕王阁从唐永征四年始建,历代屡建屡废,前后共达28 次。第29 次重建的膝王阁,则是在1989 年重阳节胜利落成的。现今的阁址,在南昌市沿江大道中段的赣江与抚河交汇合流之处,离唐阁旧址仅百米之遥。据载,历代所修建的膝王阁大小规模不一,风格也不尽相同。其中阁基最高的是唐大中二年(公元848 年)所建,高达1.4 丈;阁身最高的为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 年)所建,阁身竟达16.2 丈有余;阁内房间最多的,要算唐大中二年和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 年)所建,约有七间之多,阁址东西长度约8.6 丈,南北阔有9.2 丈;阁周围围墙最大的,是明嘉靖五年所建,有七十四丈多。历代膝王阁除本身的建筑外,另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宋代有驿厅、小阁、江亭、津馆等。明代有迎恩馆、环游阁。清代最后重建的滕王阁分上下两层,阁中有王勃《膝王阁序》屏门,是为北平翁方纲所书。上层前楼匾额题为“西江第一楼”;后楼有篆刻韩愈《新修滕王阁记》。滕王阁的著名,与王勃所作《滕王阁序》密不可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百年来,为南昌平添了多少风流。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膝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简称“三王”所作序、赋、记。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真可谓序以阁流芳,阁因序传名。
1989 年重阳节落成的滕王阁,筑有园林式围墙,阁主体下部是象征古城墙的高台阁座,高达12 米。阁座之上,取“宋阁”“明三暗七”格式,共计9 层。阁高为57·5 米,建筑面积共1.3 万平方米。两旁对称各有一级高台。主楼碧瓦丹柱,斗拱重檐。苏东坡手书“滕王阁”横匾高悬于主阁前额,正门两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巨联则是毛泽东生前所书。阁内有巨幅长卷“人杰图”、“地灵图”。还有磨漆画《百花百蝶图》,寄托着对磨漆画鼻祖、滕王阁的始建者李元婴的怀念;汉自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谈的是王勃当年南下省亲“风送马当”的传说,再现了“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风仪。拾级登阁,极目远眺,可览四方胜景,可得八面来风,可发怀古之幽思,可展今日之情怀。一座名楼滕王阁,历经沧桑,数度兴废,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九十年代,终又在赣江之畔重展新姿雄风,祈期祝福之余,甚是怀念历代登阁题诗作赋的先哲前贤,正是他们的珍诗奇文,使得膝王阁历千载沧桑而盛传不衰!可谓情以阁起,文以阁传,阁以文传!这期间,历史留给人们的思索,是何等的耐人寻味⋯ .
“南浦飞云”在滕王阁以南的抚河桥畔,建于唐永征四年(公元653 年)。迄今也有一千三百余年。此亭背城临江,景色秀丽,王勃当年作《滕王阁序》时,“南浦飞云”,已为豫章十景之一。南浦亭是古代送客别友之处,后为接送官员的驿站,“江郎才尽南浦亭”的典故便出在此处。相传南朝有人名江郎,又叫江淹。从小聪明出众,他出生的那个晚上,母亲梦见文昌帝君手执一枝七彩笔,在江淹眉心上点了一个小红点,并将这支七彩笔放置在江淹怀中。江淹五岁能诗,七岁能文,他的《别赋》和《恨赋》曾名噪一时。皇帝封他为御中丞。他觉得每日做无聊文章,甚为烦恼,后被贬为豫章王纪室参事。一日,江淹在南浦亭酒醉而睡,梦见一神人说:“吾的七彩笔在卿处已多年,现可见还。”江淹从怀中摸出一支七彩笔奉于神人。从此,江淹再无好章佳句,故有“江郎才尽南浦亭”之说。“南浦飞云”今为南昌的旅游胜地,每逢阳春三月,对岸三村桃花艳红如霞,江中舟揖往来如梭,男女老少在此结伴登舟,观赏桃花。王安石曾有诗赞曰:“南浦东岗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写出了南浦亭畔春日融融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