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石家庄风土人情

石家庄风土人情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3-20 02:57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石家庄风土人情 (2010-08-31 10:51:40)

标签: 杂谈

拉花 

井陉拉花类属北方秧歌,形成和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是河北省三大优秀民间舞种之一。她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早在唐代元和八年成书的《元和郡县志》就有记载。建国以来,井陉拉花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继承、改革发展,从而使她享誉全国、名扬海外。
  有关井陉拉花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运输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拉花舞蹈中的女角色叫“拉花”而取名拉花等等。后人认为,井陉山路崎岖,人们行走不便,古代女人多小脚,出走需男人搀扶,而女性雅称“花”,这时形成的民间舞蹈称之“拉花”是有道理的。 
井陉拉花虽属秧歌范畴,但她又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她以“抖肩”、“翻腕”、   
    “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念蓄的独特艺术风格。她舞姿健美、舒展大方、屈伸大度,抑扬迅变,擅于表现悲壮、眷恋、爱情、行进的情绪。传统的井陉拉花表演人数为六人或十二人,取“六合同春”之意。演员手执道具,各有其象征:伞--风调雨顺;包袱(现不多用)--丰衣足食;太平板、霸王鞭--四季太平、文治武功;花瓶--平安美满。现在看到的井陉拉花虽做了很大改进,但均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
  井陉拉花的音乐可称为独立乐种,女性既有河北吹歌的韵味又有寺庙音乐的色彩。刚而不野,柔而不靡,华而不浮,悲而不泣,与拉花舞蹈的深沉、内涵、刚健、豪迈风格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给观众留下难忘的美感。
      一九五七年,井陉拉花晋京在“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中获二等奖,并为中央首长做了专场演出,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亲切接见了演员们。此后,井陉拉花在多次全国性大赛中获奖,并多次参加了国家重大活动的演出。
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队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南牛乡东杨村40名农民业余鼓手组成。因正定是历史上“常山郡”所在地,帮称其为“常山战鼓”。
  “常山战鼓”历史悠久。据传,早在战国时期已具雏型,至明代已盛行于民间。在建于隋朝的正定隆兴寺大佛石座上就刻有古人击鼓的浮雕。正定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城市村墟,锣鼓虚日”,“市井箫鼓喧闹,鼓声不绝、相塞于途”。可见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也多雄壮战鼓之声。
  “常山战鼓”是由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打击乐器组合而成的一种民间锣鼓。其曲牌大都由多个能单独演奏的锣鼓段子联结而成,是一种联套曲体结构,它主要用于广场表演。
石家庄婚俗

 石家庄幅员辽阔,居住着汉、满、回、蒙、朝等多种民族。由于地理、历史条件的不同,各地旧有的婚姻嫁娶的风俗也不尽相同。这一带的汉族群众,旧时的婚姻多为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儿女们一般是没有选择配偶权力的。双方订婚时,经媒人“丢订物”,订物多为钱财,女方向男方索“彩礼”。结婚时讲究所谓“催装礼”。男方送龙凤饼、肉、衣物等礼品,由媒人陪同送到女方家里。女方要将嫁装交媒人一同带回家。当晚,请一位父母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到新房中安放被褥。娶亲时以“红”示“喜”,放鞭炮,打红灯笼,还清仪仗队和吹鼓手奏乐,新郎乘轿或骑马,或坐车,到了岳父门前,新郎被引至客房吃茶点。女方以插花戴到新郎帽子上,将披红挂在新郎身上或轿前。新娘多穿红绸衣服,头戴红花,脸敷香粉,唇抹口红,在迎亲曲中上轿。有的轿后还系把水壶,不断滴水,谓“长流水”,取两家往来不断之意。新娘娶回,要绕村串庄,不准走原路,谓不走回头路。新娘以红绸盖头,下轿后同新郎拜天地。此日,亲友都来致贺送礼。这时请德高望重者念喜歌,歌词都是吉庆的,诸如“新房一闪红花开,家里有金黄色斗供龙牌”、“相府门上挂彩绸,千金小姐配王侯”一类。新婚之夜闹洞房。入洞房之前,堂屋桌上放置核桃、枣、花生、栗子,取夫妇合投到老、早生贵子之意。解放后,随着时代的前进,这些旧的风俗礼仪,逐渐消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步被自由恋爱所代替。大讲排场,索要彩礼等现象日益减少。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只要志同道合,就由其所在单位开证明信,到当地政府登记,结为夫妇。特别是近几年,不少城镇出现了集体婚礼,当地党政府负责人作证婚人,既热闹,又节俭。在农村,则提倡“男到女家”,时兴了“女娶男”,为广大干部群众所赞赏。 

石家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

 

中国杂技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中国被称为世界杂技王国,而吴桥作为中国的杂技之乡,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今更趋繁荣。我们举办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世界东方创建国际杂技大赛场,旨在通过弘扬民族文化精华,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同时,以艺为媒,文贸结合,广泛开展经贸洽谈活动,促进文化经济的共同繁荣。 
  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自1987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在全国广泛兴起的各类文化节会中,吴桥杂技节脱颖而出,不断地发展、成熟、壮大。如今石家庄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杂技赛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1996年被文化部列为全国对外文化交流“九五”计划的重点项目。 
  为办好杂技节,1991年省政府批准成立组委会办公室。从1993年第四届杂技节开始,省政府决定将吴桥杂技节升格为省政府与文化部共同主办。
  前五届杂技节,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170多个节目参加了比赛和交流。世界各大杂技赛场的负责人,各杂技强国的著名团体和国际杂技界的名流都曾亲临我们赛场观摩、比赛、交流和指导,并对我杂技节予以高度评价。
  第六届中国吴桥杂技节是在庆祝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的时候举行的,又逢杂技节创办十周年,因此,杂技节期间的文化活动特别丰富多彩。

  石家庄住宿习俗
地区:河北石家庄     所属分类:地方文化
石家庄市西依太行山,地势起伏很大,因而形成了山区与平原各居半壁江山的地貌特征。虽此,石家庄各地居住民俗的差距却不是很大,尤其是现代时期,纯山区型的居俗已相当少见,山区、丘陵地带的居住风俗和房宅式样同东部各县市的一致性目益趋同。
  一、居住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