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西部山区的拱碹式房屋。窑洞的形成方式分为两种:开挖式,是早期人们直接在山体上挖洞成屋;垒建式,是人们依傍山坡人工垒石、顶部发碹建成的窑洞。窑洞的内部结构也分两种:直(筒)式,每孔窑洞各自独立、单门单窗;复工窑洞,指窑洞内部完全或部分相互连通,如同平原的帘子屋。开挖式窑洞现已基本绝迹,垒建式窑洞还很常见。过去窑洞的门窗上方墙壁均是圆碹,20世纪80年代前后多改为半碹式。后来,除窑洞的前山项是圆碹,门窗部分基本都改成为方形。进入90年代以来,西部山区也已大量建盖平房,式样、材料同平原地区没什么两样。
在石家庄历史上,如果一个家庭不盖四合院,一般先盖东房,再盖西房。只盖一面厢房则盖东不盖西,因为过去人们认为东厢是少男地,西厢是少女地,如必须进行抉择,即多选少男地,古人的重男轻女由此可见一斑。在各房的比例上,北正房最高,东厢房须比北正房低二寸,西厢房又要比东厢房再低二寸。长尊幼卑、男尊女卑的旧礼教思想,通过此种建筑格式得以反映。
在山区的部分村庄,东、西厢房到北正房的距离不能小于五尺。
过去,有的大户有两进甚至三进四合院,这就必须把中间房子的堂屋留作过厅或者留下居中位置专门建盖门楼,进大门后的二门、三门等门楼或过厅都是直进的对开扇门,头重大门楼则不能直进,如果是南北方向进出,必须将门楼对面用木板做成薄墙,挡住正面,从侧正一方或双方通过;或者开巽门,从东西方向进出。如若只盖门楼头,不爱从哪个方向进出,则必须在门楼对面建盖影壁墙。普通人家因为院子太大,也有把院子分成两进的,一般是在院中央修一道墙,墙的中部盖门楼头或大门。
如果在自家宅院挖掘水井,其位置要在院落中心线东边一侧,传说那是龙地,水源充足,院落的西南角是盖猪圈的位置,但是圈棚高度不可太高,否则对家人不利;一般人家的猪圈都是“连茅(厕所)圈”,一个猪圈留两个厕所,猪圈的西北角留一个,猪圈的东南角留一个,但厕所门一般都开在院墙外面临街处,是男厕或过往行人的公厕,基本上都露天的。在山区则把猪圈盖在院外,而且不能盖成“连茅圈”(厕所是独立的),因为人们认为那样不卫生。四合院、三合院的圈厕因院内无可建之地,也只能建在院外适当地方。
北正房院落的大门大多开在院落的东南角,这里是八封的巽地,故习惯称巽门,有些山区宅院的大门位置是由摆入罗盘来决定的。过去,因经济条件有限,普通人家大门口的“大门”,只不过是一面“栅栏”而已,平常的栅栏是先用木棍做成框架,再把秫秸、葛针、树枝等物别在或钉在框架上,一端套在或者绑在内侧固定的本桩上,早晚开关即可。一般人家都盖有质量不同的影壁墙。少数富裕人家,对大门比较讲究,要在门口盖一个高门楼、安装木制的大门,结实美观。
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和房宅数量的逐渐增多,许多小家庭建立不久就同长辈分居独住,这就使得人们已没有必要在小院中加盖配房、建成四合院,所以许多人家便只盖东厢房,并且把厢房最南面一间留作大门洞。经过绘制、贴粘墙面和安装铁、木大门,使大门既简捷实用又经济节约。虽然现在宅院的配房少了,但正房的面积却成倍增加,院墙的质量与高度也在为提高,许多院墙同正房的山墙高度已是不相上下。山区还有建筑门楼的习惯,平原上现在建门楼的已经不多了。但无论是门楼还是门洞的规模与质量都大上档次,贴瓷砖或瓷砖壁画已经极为普遍,多数还贴上诸如“紫气东来”、“幸福之家”之类的瓷砖门楣联和各类瓷砖对联。为了通过拖拉机等车辆,多数大门修建的都比较宽大,这就使得现在的大门非常美观气派。
四、房屋建筑
在石家庄各地,以北正房为主体的四合院式民居格式,以及建房风格、材料和房间功能,都是持续到解放初期才逐渐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石家庄各地的房屋结构,从古到今基本上经历了土木结构、砖木结构、钢筋水泥结构三个主要阶段。无论采用哪种结构建筑房屋,最基本的施工程序大都一样。
选址
即在村落或院落中选择营造房屋的最佳地址。这一步可简可繁,一般人都比较简略,自己认为合适就可以了;但也有的人家搞得比较繁杂,自己认为合适就可以了;但也有的人家搞得比较繁杂,自己有了初步设想后,又找来“风水先生”,看风水,观阳宅,放较盘,看地气,枉费钱财。随着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这种情况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石家庄市情概况
后一篇:石家庄风采风貌
评论
发评论
登录名: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昵 称: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石家庄市情概况
后一篇 >石家庄风采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