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董明珠回击血汗工厂说:有人少了捞钱机会不好受

董明珠回击血汗工厂说:有人少了捞钱机会不好受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30 02:22 编辑: 网络 查看:

董明珠:因为有的人利益受到了影响,心里不好受。过去随意可捞,现在机会没有了。

  身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企业,同时又遭遇着“血汗工厂”的质疑;多年来坚持以空调为单一主打产品,又引发外界关于“天花板”的担忧。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000651)是中国家电业中的一个另类。

  20多年来,它专注空调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自2005年起产销量连续9年领跑全球。在此期间,海尔、长虹、海信、TCL、美的等黑白家电业大佬,无不投身多元化的大潮。

  格力也是中国仅有的敢于向国美、苏宁两大家电连锁巨头叫板的生产企业。早在2004年,它就开始自建销售渠道,如今在全国拥有27家区域销售公司,近2万家专卖店,业务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当家人董明珠,1990年进入国营珠海海利空调厂当业务员,那时海利只是一个投产不久、年产能约2万台的小厂。1991年,海利与生产塑料模具的冠雄厂合并成格力电器。2001年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总裁,2012年又将董事长和总裁两副担子一肩挑。

  2013年,格力电器营业总收入突破1200亿元,净利润108.71亿元,纳税102.70亿元,是中国首家净利润、纳税双双超过百亿的家电企业,连续12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格力确立了“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发展战略,在企业内部建立4个研究院,5000多名开发研究人员日夜工作。格力科研投入不设上限,“按需分配”,仅2012年,其研发投入就超过4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格力采访时看到,前来订货的外商络绎不绝。而在格力电器珠海总部对面,7幢20层的员工宿舍已基本竣工,新一轮的建设又在准备之中。董明珠称,这是格力正在实施的一线员工一人一居室的“安居工程”。而就在不久前,有媒体报道称格力电器是“血汗工厂”。

  5月21日,董明珠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回应格力遭遇的质疑,并阐述下一步发展思路。

  “没有核心技术,才会遇到天花板”

  生产商和经销商一定要共赢,价格战是对消费者和行业不负责任。

  《21世纪》: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你是否担心格力空调遭遇天花板?晶弘冰箱和电风扇等小家电与格力是什么关系?未来格力是否会多元化?

  董明珠:一些企业遇到天花板,是因为自己没有核心技术,内部垮了。如果能坚持创新,使技术不断升级,天花板是不存在的。中国还有10多亿人没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呢。

  冰箱是我们经销商企业生产的,目前在我们的渠道中销售。但压缩机、冰箱模具、上端的核心部件都是我做,由我来控制。这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呢?我认为是专业化,但把我高端技术引入到别的行业有什么不好?小家电也一样,是一个相对独立体,否则我为什么要做成大松品牌,而不是格力?我们生产的都是老百姓用得起的高端产品,我们的电风扇等小家电技术都独一无二,产品全部自己生产,市场上也供不应求。

  《21世纪》:有人说格力的持续快速发展靠的是营销做得好,对此你怎么看?

  董明珠:支撑格力发展的因素,有人说是技术,有人说是销售,但我认为企业首先要有一个优秀团队。我在2001年当总经理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干部作风整顿,要使干部意识到自己是服务于整个企业的,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当成牟利工具。我们每年都给自己定经营目标,这些目标只有跳起来才能够得着。通过2002年的整顿,2003年我们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

  其次,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有制度才能谈公平公正,才能让每一个年轻人在格力找到自己的未来和希望,在任何岗位都受人尊重。

  企业还要有一个好的运营模式。过去,格力和中国其它家电企业一样,除了自己加工注塑件,几乎没有一样零部件不是从外面采购,其实就是一个代工厂。为了持续发展,我们开始走自己研发的道路,这十多年来格力已经能够做原创性的产品,格力自己研发的技术,可以做到在零下30度进行制热。

  《21世纪》:大多数家电企业都与苏宁、国美等商业巨头合作,格力为何坚持自建销售网络?

  董明珠:格力专卖店和别人不一样,它的成功是因为融入了格力的文化,这很重要。我们绝不允许公司的业务员和经销商之间有利益瓜葛。

  我们2004年从国美撤出之前已经建了很多专卖店。自建销售渠道成本高低并不是我们的主要考量,生产商和经销商一定要共赢,互相尊重,这才是原则。很多经销商讲“董明珠厉害,对我们很凶”,但他们还是愿意跟着你。我们用诚信感动别人,他们不需要到厂里跟我讨价还价、讨政策,跟着你有安全感。价格战是对消费者和行业不负责任。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国美一直在销售我们的产品,它通过我们的经销商拿货。

  “开拓国际市场要防范投资风险”

  走出去为别人创造财富和生活,就是中国制造业真正的价值所在。

  《21世纪》:格力在海外也有生产基地,你怎么考量到海外设厂或收购企业?

  董明珠:最近中国企业在越南损失惨重。格力之前在越南也有工厂,但几年前收手了。不是我们有眼光,而是机缘巧合,我们在合作中间发现很多因素不可控。现在我们在巴西、巴基斯坦有生产基地;美国基地正在筹办,方案做好了,等待地方最终确定。

  开拓国际市场不能让资产造成损失。为此,要做好充分调研,防范投资风险。中国人总觉得国外的月亮圆,其实这背后就是风险。我总觉得一个国家的企业走出去,就要为国争光。如果我们走出去为别人创造了财富、创造了生活,就是中国制造业真正的价值所在。我们对国际市场的愿景,就是希望全世界70亿人都喜欢格力这个品牌,而不在意占市场份额是多少。

  《21世纪》:两年前,格力电器开始在纽约时报广场做广告,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董明珠:几年前我去美国出差,住在洛杉矶的一个酒店。酒店为客人配备了耳塞,说是房间里空调的噪音太大。我对此感触很深,下定决心要把格力生产的无声空调送到美国。那时我们已经向美国出口,但都是附加值不高的公寓式窗机,而且都是贴伊莱克斯、开利、GE的牌。我们要把更高端的产品推向市场。

  现在我们每年在美国销售的空调有几百万台,而且用格力自己的品牌出口。确实有部分中国企业,由于低价竞争,给外国人带来了伤害。我们要用自己的行为改变别人对中国的看法,这是我内心最想做的一件事,也是我要在纽约时报广场做广告的原因。这个广告每天播一百多次,到现在还在放,反正也不是太贵。

  “两三年后一线员工最低年收入10万”

  我们去年1000亿的物料,损耗率仅0.13%,这是我们利润很大的增长点。

  《21世纪》:现在格力距离世界500强只有一步之遥,你们的目标是什么?

  董明珠:世界500强只是一种标志,如果纯粹是为此做计划,即使进了500强也不会长久。格力想做百年企业,现在还在打地基。只有把地基打扎实,企业发展才能长久。而这个地基是什么?是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