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历代峨眉山诗词欣赏(唐.二)

历代峨眉山诗词欣赏(唐.二)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0 15:58 编辑: 网络 查看:

历代峨眉山诗词欣赏(唐.二) (2008-01-29 15:39:57)

标签: 诗词欣赏 峨眉山文化 杜甫 唐诗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  甫

戎马交驰际,     柴门老病身①。

把君诗过日,     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     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   试觅姓庞人④。

  [注释]

(一)此诗作于宝应元年,时杜甫住成都浣花溪,故云“紫门老病身”。其年,史朝义陷营州,羌浑奴刺陷梁州,河东河中兵乱四起,故云“戎马交驰际”。

(二)岘:读“现”,小而高的山岭。“岘山”,位于今湖北襄阳县东南。

(三)耆旧:耆,读“其”,老的意思。耆旧:指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四)姓庞人:庞公德,隐居于鹿门山,山在襄阳。其人其事载《襄阳耆旧传》。诗以峨眉代指四川,杜甫虽未登峨,而向往之心情已见于诗。

 

     漫    成      

杜 甫

江皋已仲春①,   花下复清晨。

仰面贪看鸟,     回头错应人②。

读书难字过,     对酒满壶频③。

近识峨眉老④,   知予懒是真。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

    杜  甫

关内昔分袂,   天边今转蓬。

驱驰不可说,   笑谈偶然同。

道术曾留意,   先生早击蒙。

家家迎蓟子,   处处识壶公。

长啸峨眉北,   潜行玉垒东。

有时骑猛虎,   虚室使仙童。

发少何牢白,   颜衰肯更红。

望云悲轗轲,    毕景羡冲融。

丧乱形仍役,   凄凉信不通。

悬旌要路口,   倚剑短亭中。

永作殊方客,   残生一老翁。

相衰骨可换,   亦遣驭清风。

  [注释]

(一)江皋:《楚辞》:“秣余马兮江皋”,谓冲积泥土形成之江岸。

(二)错应人:极言其漫不经心。

(三)频:频繁,此谓频繁地饮。

(四)峨眉老:指峨眉山僧人。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写诗自称“杜陵布衣、杜陵诸生、浣花老翁、杜陵野老、杜陵野客”,唐河南巩县人,祖籍湖北襄阳。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杜甫 35岁以前参加过进士考试,漫游吴、越、齐、赵。玄宗天宝5年(746)进京求官,困居10 年得小职。安禄山叛后,带家眷逃往到陕北,得知太子李亨在灵武(宁夏灵武县)即位,将家眷安在邝州(陕西富县)后速奔灵武,在途中被叛军俘虏解往长安。第二年夏,冒死逃出再奔灵武,肃宗任命他为左拾遗,不久被贬,迫于生计携家西行,投靠亲友,辗转流落到蜀。在成都经友人荐举,任西川节度使幕府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离蜀经嘉州南下,滞留夔州漂流在外。大历5年(770)病逝在湘江舟中。杜甫一生中写下了大量诗篇。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博采各家之长。他的诗笔调客观严谨,将古典现实主义诗歌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它是我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尊为“诗圣”。有《杜少陵集》等。

 

送张炼师还峨眉山 

司空曙

太一天坛天柱西,     垂萝为幌石为梯①。

前登灵境青霄绝,     下视人间白日低。

松籁万声和管磬②,   丹光五色染红霓。

春山一入寻无路,     鸟响烟深水满溪③。

  [注释]

(一)幌:即幔或档子。

(二)管磬:管,乐器;磬,纡回层迭的山石。管磬:谓水滴山石发出管乐之声。

(三)烟深:烟,云会;深,浓也,弥漫之意。

 [作者介绍]  司空曙(720~790)字文明,广平(河北永年)人。曾举进士,入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僚。贞元(785)年间为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曾参与修造乐山大佛工程,竣工后随韦皋按临嘉州。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司空文明诗集》。

 

送斐迪侍御使蜀     

钱 起

柱史才年四十强,     须髯玄发美清扬。

朝天绣服乘思贵,     出使星轺满路光①。

锦水繁花添丽藻②,   峨眉明月引飞觞③。

多才自有云霄望,     计日应追鸳鸯行④。

  [注释]

(一)星轺:轺,读音yao。星轺,古帝王使者出行所乘车子。

(二)丽藻:含五彩色素植物。

(三)飞觞:飞,物体在空中飘荡;觞,读“伤”,古代盛酒器。

(四)行:读音hang。

[作者介绍]  钱起(715~780),字仲文,唐吴兴(浙江湖州)人。开元26~27年(738~739)间曾游荆州,与被贬荆州长史的张九龄唱和。天宝9年(750) 第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乾元2年(759)任蓝田县尉,与王维甚密。约在广德2年(764)入朝。大历年间(766~779)为大清宫使翰林学士,以考试闻名,故有“钱考功”外号,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钱考功集》等。

 

  峨眉饵黄精①   

韦应物

灵药出西山②,   服食采其根。

九蒸换凡骨,     经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     馨香满南轩。

斋居感众灵,     药术启妙门。

自怀物外心,     岂与俗士论。

终期脱印绶③,   永与天壤存。

  [注释]

(一)黄精:药材,峨眉山盛产。

(二)西山:一作西川,即四川。

(三)绶:读“受”,本为系帷幕或印纽的丝带。此指印痕。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827),唐京兆长安(陕西西安)人。少时当过唐玄宗的三卫郎,放荡不羁。安史之乱后失官,折节读书。建中2年(781)后任滁州、江州刺史。贞元初年(785)苏州刺史,后改左司郎中。韦应物与刘长卿同是中唐时期山水诗人的代表。他的诗反映了民间疾苦,形象生动,能捕捉景物特点。有《韦苏州集》。

 

赠 薛 涛 

白居易

峨眉山势接云霓,     欲逐刘郎北路迷①。

若似剡中容易到②,   春风犹隔武陵溪③。

[注释]

(一)刘郎:指刘阮。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同入天台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其地气候草木如春时,即还乡,子孙已历七世。因有唐代刘阮洞中遇仙诗。

(二)剡溪:剡,读“琰”。剡溪有二源,一出天台县,一出婺州武义县。晋王子猷访友戴安道,时戴在剡,即命驾而去。用此典故,言其途近,以应首句“接云霓”之言远也。

(三)武陵溪:位川黔湘之间,桃花源故事所指处。诗将峨眉山比作天台,作者自比刘阮,赞美薛涛,比作秀丽之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