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楹联,青城山,(2)

楹联,青城山,(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23 14:18 编辑: 网络 查看:

危楼凿险层层出;
积翠凌虚面面来。
——佚名题青城山
云作玉峰时北起;
山如翠浪尽东倾。
——宋·陆游句、杨子长书青城山西蜀第一山亭
玄契环中,得意忘象;
庐结物外,即人而天。
——佚名题青城山
餐赤城霞,偕范宁齐登大隐;
享黄石寿,共松鹤永葆遐年。
——佚名题青城山
    (上联“赤城”,乃青城山的别名。《玉匮经》载:“青城山……一名赤城山。”“范”,指晋代著名道教道领范长生。“宁”,指曾授轩辕黄帝“龙硚经”的宁封子。下联“黄石”,即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传说张良剌秦王不中,逃亡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北),遇黄石老人于圯上,授以《太公兵法》。作者到青城山,欲同范宁一样作有益于世的“大隐”,其松鹤永享黄石之寿。)
到九室逍遥,洵是仙姿鹤影;
看三台隐约,果然福地洞天。
——佚名题青城山
    (上联“九室”,是“第五大洞室仙九室之天”的省语。“仙姿鹤影”,古人有“鹤驭”、“鹤驾”之说,意指仙人驾鹤升天。下联“三台”,是星宿名,也叫“三能”,属太微垣。《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西近文昌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此处借喻青城山的宫观层层楼台。“福地洞天”,唐朝杜光庭在《青城山记》中说:青城“有神仙洞室,福地灵墟,显于仙径,载于方志。”作者感到:到“福地洞天”的青城山一游不自己好象成了神仙了。
胜地拟蓬莱,毓秀钟灵,千里江山堪入画;
仙人居阆苑,涂丹饰碧,数重楼阁宛凌云。
——佚名题青城山
    (上联“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岛屿。《史记·秦始皇本纪》:“海中有三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下联“阆苑”,也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联语作者把青城山视作神仙居住的“蓬莱”、“阆苑”,可见作者对青城山的景仰。上下联后段两句,作者者对青城的“江山”、“楼阁”描绘,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借境抒情,堪称佳作。)
秘册侈仙都,鸣鹄穷源,九室倘存黄帝诏;
大宗尊柱史,犹龙别派,百灵应护赤城霞。
——佚名题青城山
    (上联“鸣鹄”,山名,一名鹤鸣,在大邑县。《青城山诸观功德记》载:张道陵“自渠亭鹤鸣顿驾兹岭。”“柱史”,即柱下史,老聃曾为周代的柱下史。“百灵”,谓百神,作者认为“仙都”乃藏“秘册”等珍物之地,应受到百神的精心保护。)
收百八景于前,数山水林峦,万叠芙蓉环涌雾;
登卅六峰之顶,看画图烟雨,半天楼阁启凌云。
——佚名题青城山山门
    (青城山是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自古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意思是天下名山中数青城山最幽深、幽静。山名为青城,是因为诸峰环绕,状若城郭。山上树木茂盛,山路两旁古木参天,浓阴覆地,四季常青。青城山的山门是竹木结构,自然古朴,略事雕琢。山门内的影壁上书“西蜀第一名山”。山门前矗立的一对石狮是山中原长生宫的遗物。山门侧是游青城山的起点——道教宫观建筑“建福宫”。)
眺高台宝室仙都,真日月分精,蹑履快寻三岛石;
读琳崖玉霄好句,信云霞难画,扪萝欲觅五符幢。
——佚名题青城山
    (上联“高台”,指青城山第一峰之所在,又名高台山。“三岛石”,位于天师洞左侧,传为天师降魔时挥剑时劈成。下联“五符幢”,碑铭,出自《灌县志·艺文志·碑曰》:“延庆观灵宝真人五符幢,下有记铭,开元十一年立”。作者在联语中表露出的急切心情,恐怕是许多到青城山游览的人都会有的。)
碧落焕斗宿灵光,杓指煞俱藏,愿消尘海千千劫;
青城本神仙都会,我来秋正爽,快览名区六六峰。
——佚名题青城山
    (观光心切。作者的这种心情,不是寻幽觅胜者的共同心情吗?)
黄帝问道四千年,长留乳垂银杏,歧出銙棕,来游海国东西客;
青城聚仙八百里,喜看宝室晚霞,上清朝日,领袖巫峨大小峰。
——佚名题青城山
    (上联“黄帝问道”,指轩辕黄帝为平息蚩尤之乱,曾到青城山向隐居北崖之上的宁封子学“龙蹻飞行之术”事。“乳垂银杏”,指在古常道观三清大殿右前的银杏树,高约30余米,胸围7米余,传为东汉时张陵手值。杏乳低垂,枝叶如盖,是观中的一大景观。歧栋在天师洞前。唐僖宗《赐杜光庭诏》中已有“祥鳞忽见,棕于分荣”之句,故名“古歧宗”。作者列举了“乳垂银杏”、“歧出銙棕”、“宝室晚霞”、“上清朝日”、“来游海国东西客”,雄辩地证明了青城山足堪“领袖巫峨大小峰”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