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风土人情 > 陇南风土人情(3)

陇南风土人情(3)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5-24 11:05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陇南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行政区,原始版本是武都郡、阶州,随着历史大发展,有所扩展。陇南市现在是甘肃省羊骨头行政地貌南端比较肥硕的一块地方。  早在7000多年前,陇南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的白龙江畔主要居民是氐族、羌族、藏族,秦统一六国,在中原靠近西番的边陲建立西道、故道、武都道和下辩道4个县级政权建制。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始设武都郡。  以武都郡为基础政权,中央政权势力逐步向西推进,唐宋时期,在白龙江畔扎下根基,明朝初年,武都开始扩建城区,大修砖城。确立了阶州(武都地区)的地位。1949年8月,成立甘肃省武都分区,辖武都、西和、文县、康县、成县、礼县、西固7县。1950年--1951年改为武都专区,1958年武都专区合并于天水专区,1962年又恢复武都专区,1969年改为武都地区,1985年更名为陇南地区,2004年撤地设市,建立陇南市,下辖武都、宕昌、文县、康县、西和、礼县、成县、两当县和徽县。地处陕甘川渝青经济圈中间部位,境内有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西汉水等长江支流。有阳山金矿,文县天池,武都万象洞,宕昌官鹅沟等著名矿点和风景。  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成兰铁路、阳平关--武都铁路,穿越陇南腹地。是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油橄榄基地,中国红芪之乡,出产花椒、油橄榄、木耳、天麻、茶叶,中药材、蔬菜品种、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陇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据《史记》记载,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仇池即今西和县,现西和县有仇池山伏羲崖;成纪,即今天水一带,天水市秦安县存有大地湾遗址。到了周朝,陇南的礼县又成了秦国的发样地。秦现祖非子因在礼县养马有功,被周天子朋为“赢”姓,始有秦赢。自秦庄公被封为诸侯之后,秦庄公、秦文公、秦襄公等都在礼县红河一带建国立郡,其中札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先祖的第一陵园一秦西陲陵园和《史记》所载秦人发样地“西犬丘”所在地。东汉建宁年间,成县为阶州太守李翕、耿勋两位太守树碑立传。在丰泉山鱼窍峡的石壁上镌刻了《西狭颂》、《耿勋碑)。《西狭颂》摩崖石刻,以其方正雄伟的书风和“首尾无—缺失”的完整存留而享誉寰宇,令古今文人墨客叹为观止,是我国保存不多的汉代书法艺术瑰宝之一。汉末三国鼎立,地处魏蜀交界的陇南成为双方拚杀的重要战场,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演绎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西城弄险、挥泪斩马谡、木牛流马运粮草、姜维大战铁笼山等动人故事;魏将邓艾假道宕昌、武都、文县,借阴平古道,长途奔袭无人之地700余里,裹毡滚坡,终于进军成都,“得陇灭蜀”。宋金时期,宋将吴诘、吴麟、吴挺兄弟父子承先继后,驻师陇南,抗击金兵,取得辉煌战绩,与岳飞、韩世忠齐名,为南宋偏安提供了有力保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长征都经过陇南。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到达宕昌哈达铺修整,通过国民党的旧报纸,得到了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重要信息,并据此作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去的重大决策,使哈达铺成为红军长征的加油站和长征胜利的转折点。

自然资源

  陇南是一处“宝贝的复杂地带”(李四光语),资源丰富,物产独特。一是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区内地形复杂,光热充足,为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区有林地面积175836万亩,自然生长的树种多达1300多种,其中珍贵树种51种;境内生息着3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20多种。  陇南有中药材1200多种,历史上总产量占全省的70%以上,最大出口量占全省90%左右;还有银耳、木耳、香菇、猴头、薇菜、蕨菜等100多种食用菌和山野菜。二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内有铅、锌、锑、铜、锰、金、硅、重晶石等金屑、非金屑矿34种,矿产地445处。其中西成铅锌矿带绵延300公里,金属储量近期为1200多万吨,远期为2000万吨,平均品位4.5--12%,为我国第二大矿体。现年产铅锌矿含铅3.08万吨,含锌12.05万吨;锑金属储量为14.9万吨,为我国第二大矿体;黄金储量已探明190吨,远景储量在300吨以上,已探明储量400公斤以上的大中型矿床20多处。其中文县阳山金矿探明储量100吨,远景储量200吨以上;礼县的岩金,近期储量27.8吨,远期储量50吨;文县的砂金,年产量占全省40%以上。三是水力资源丰富。区内有嘉陵江、白龙扛、白龙江、西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条,年径流量279亿立方米,水力理论蕴藏量425万千瓦,可开发量223万千瓦。

基础设施

  1.交 通   陇南山大沟深,以前交通闭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对陇南交通的描绘。  现有兰渝铁路、兰海高速公路、成兰铁路、汉中阳平关--武都铁路正在建设中。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兰州至重庆的国道212线贯通,修建了地与县之间的简易公路。宝成铁路从两当、徽县擦边而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陇南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投人2.5亿元,2001年投入2.3亿元,2002已落实投资2.25亿元,以江武、江天二级公路的建成为标志,全区公路交通建设从质量、规模上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陇南交通大建设   陇南市武都区最近在全区30多个乡镇开展的交通大建设,掀起了乡乡村村建设、整修公路的热潮。全区整修养护公路1740多公里,清理边沟178公里,铺沙23万多方,实施公路建设项目23项,其中通乡公路铺油一条12公里,通乡公路拓宽取直上等级4条29公里,通村公路9条69公里,以公代赈修建乡村公路3条39公里,以奖代补乡村公路1条10公里,断头路连接3条58公里。1月14日,在武都龙凤乡与甘泉镇长12.5公里的连网路----龙泉路修建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顶风雪,冒严寒,开动挖掘机和装载机正在加紧修建一条难度较大的一段盘山路,他们提出:大干30天,合龙大豁眼。保证按质量要求,修一条生态路、发展路、和谐路。  武都区修建乡村公路的场面只是陇南市公路大会战的一个缩影。全市8县1区在2006年与2007年期间,在甘肃省交通厅、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等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开展了有史以来声势最大的交通大会战。铺开乡村公路上百条上千公里。一条连接武都、成县、西和、康县等九个县区的公路,在陇南形成了一条大十字路线,拉近各县的距离。  修建中,市委领导亲自爬山涉水实地踏勘。群众义务投劳,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苦战,经过一年努力,修通了昌河坝公路,打通天险联通了县乡交通。同期修建便民桥100多座。极大的方便了山区老百姓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