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金银滩草原
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它的
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
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
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
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
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这就是青海有名的金
滩、银滩大草原。
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地
上,有30多万支牛羊在这里生息,是典型的
牧区。金银滩的黄金季节是7、8、9三个月,
鲜花盛开,百鸟飞翔,尤其是百灵鸟儿的歌
声,动听迷人。
这里很美,美得足以让你震颤;这里很
高,高得让你感觉蓝天和白云伸手可及;这里是一片碧草如茵的大草原。 草原的天,蓝得醉人;草原的云,白得可心;草原的山,美得如画,就连草原的空气也甜得让人心怡。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不时有穿着藏服的藏民,
骑着骏马悠然地在草原上缓缓而来。远处,山峦起伏,偶有雄鹰飞过的身影,莲花般的蒙古包散落在白云深处。
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四十年代初,在这里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从金银滩、青海湖出发,唱遍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国,风靡海内外。
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大沙漠
游区——沙坡头及腾格里大漠景区,游览世界闻名的治沙工程沙坡头旅游区。-国际滑沙中心、中国沙漠基地、黄河漂流的故乡,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之一!(可自费滑沙,骑骆驼漫游腾格里沙漠,黄河飞索,乘坐黄河上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漂流黄河,进行剌激的沙漠冲浪等项目),咫尺之间领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奇异景观。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参观九曲黄河世界首创治沙工程——麦草方格治沙法及沙生植物,在沙海中畅游!参观水晶店或是养生馆!
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
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
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
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
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
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
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
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
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
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
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
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
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
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
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文化遗产
长城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万里长城——嘉峪关”初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
两翼长城组成。嘉峪关长城由西长城、东
长城和北长城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0公
里。长城内外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
共同构成了嘉峪关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嘉峪关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
建于明隆庆年间,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
的游击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嘉峪关游击
将军府陈列分为两个部分。前院以议事厅
为中心,着重展示古代游击将军及文武官
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等情景。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击将军及其眷属的生活场面。陈列形式既朴实又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趣味性。※长城第一墩:古称讨赖河墩。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它是明代万里长城自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墩台北距关城
7.5公里,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边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依托古墩台兴建的文物景区,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景区包括讨赖河墩、地下谷、观景平台、滑索、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功能区。景区以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内涵,以戈壁风光和西北民俗风情为基础,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悬壁长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此段长城从关城东闸门边的角墩起向北延伸至黑山山腰,全长7.5公里。山腰长城约750米,陡峭直长,气势雄伟,垂若悬臂,故有“西部八达岭”之称。二、古代岩画石关峡是嘉峪关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这里是中国古代丝绸古道兴亡更替的见证。石关峡内的黑山岩画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摩崖浅石刻画,其时代为战国,它是我国北方地区时代最早、距离城市最近的岩画,是198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嘉峪关的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岩画主要分布在西北距嘉峪关市14公里处的黑山之中,共有岩画150余幅。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动物、狩猎、舞蹈、操练、庙宇、古文字等,黑山岩画对于研究西北地区远古社会的民族、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