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麻天阔答宝鸡日报记者问

麻天阔答宝鸡日报记者问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2-27 16:57 编辑: 网络 查看:

按语:最近,欣闻宝鸡市委市政府拟组织策划编撰一本有关“天南海北宝鸡人”的书籍,并通过多方渠道推荐和信息资料收集,反复征求意见,准备向海内外挑选出100人精英入编,这些乡党涉及行政、经济、科研、文化等各个领域,虽在外地学习工作生活,但都成长于故土宝鸡地区,心系家乡。。。。。。据说,书法艺术领域有两人入编,本人有幸为其中之一。前几日宝鸡日报记者王星打电话说要做一个人物专访,除了网络上的关于我的新旧信息资料,希望我提供一些最新艺术动态素材,并列出一下几个提问发来,刚从西藏回来的我鞍马未歇连夜打字,一方面积极配合采访,一方面也给大家暴露一下我的家庭背景“隐私”,即作为镜子自励,也希望同道帮帮俺这个从小营养不良的乡下稼娃不断成长进步发展,以回馈家乡!

 天南海北宝鸡人----著名书画家麻天阔答宝鸡日报记者问

 

上一篇 |下一篇:麻天阔艺术事迹回...

尊享无限量精美信纸!立即开通黄钻

天南海北宝鸡人----著名书画家麻天阔答宝鸡日报记者问

《天南海北宝鸡人》策划采访

宝鸡日报记者王星

 

问题设计

1、王:您成长于一个怎样的家庭(农民、知识分子……)?对于麻老师而言,童年意味着什么?

麻:父亲大半生也非常坎坷,由于处在解放前后的多次社会变革,爷爷去世很早,自小和我从未见过面的奶奶相依为命,入初级社后,家里的几十亩土地被没收,生活经历非常曲折困顿,文化程度农中没毕业,文革前后在当地修水库看鱼池当团干突击手在信用社做记账员,后自学针灸、木匠等手艺,当时太白林业局等单位经过考试招工被录取,临走被一个偷盗案诬陷断送了前程当了农民。此后,文革中样板戏盛行,由于麻家在当地是望族大户家族中解放前就有私人戏班子,父亲从小受到熏陶会唱秦腔小生,于是成了大队和公社样板戏的主演和导演,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后现代戏、古典剧样样在行,成为四州八县比较有名的秦腔老艺人。那时演戏只记工分没有工资,致使我家兄弟姐妹五个陷入困难上学连两元钱的学费都交不起,经常被人耻笑。母亲是农民会一些裁缝手艺家里养着几只鸡换取油盐酱醋,就这远不能维持生活。我从小一边上学一边给队里放牛给家里打猪草筛沙子,每等父亲演戏时经常在舞台角落猫着看戏也时不时看父亲带回来的戏剧剧本。。。。。。我的文学艺术梦就是从那时候萌芽的。家境的穷困和乡村世俗观念的眉高眼低深深刺激了童年幼小的心灵,从此发誓立志要通过学文撂开土地脱离家乡远走高飞。

 

2、王:年幼时,村里的乡党有叫过您什么小名吗?那时的您,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性格方面,是否淘气)?

麻:麻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过去有先人案和家谱,我们弟兄四个属于科字辈,取五子登科的古意,小时候有长辈有时叫我科儿。我的性格最早比较内向腼腆文气,同时隐忍叛逆,每遇不平事敢于迎接挑战。过去很少说话,比较沉默害羞,后来学习工作中见的世面多了,长期做文秘写讲话稿综合积累厚实了一些,才在各种场合说话,经常喜欢谈笑风生,插科打诨,心态积极乐观阳光。

 

3、王:少年时代,有什么事、什么人,或一种味道让麻老师记忆犹新吗?(可以分享一两个例子)

   麻:过去,乡村最热闹的是古历庙会和物资交流大会。大家都知道,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出生地五丈原又是三国文化的重镇。我从小喜欢和耍小伙伴们一起逛庙会,每年过会期间都去家乡附近的诸葛亮庙游玩,庙里当时住过一个姓郭的白胡子老道爷爷,经常给游人讲智多星诸葛亮的故事,尤其讲解到庙里大殿中岳飞书法前后出师表石刻,其字龙飞凤舞,刚烈无敌,金戈铁马,气吞山河。每听一次,我回家后就根据看到的特点风格,用大字笔小字笔依照记忆背临默写照猫画虎成三十多条,后来粗通文墨的大人看了不相信是我写的,于是便当场写给他们看,大家连连惊叹后说这娃将来有出息。后来乡邻每到过年春联红白喜事就找我写,经常得到赞赏,我就把这当做借纸练字的机会。还有,到十二三岁有机会就骑着三角叉自行车去周公庙赶会凑热闹看牌匾楹联泥塑窗花和皮影戏,被这些神秘的古典文化和民俗风尚所痴迷,,印象很深。文革期间,麻家老屋家大人多陆续搬出,拆房子打墙,经常有老一辈写的黄麻纸线装书和描红大字影格散落一地,当时当作四旧大人不敢捡,小娃们好奇拾起来就跑拿去端详,我收敛了大概两本祖爷民国期间的日记,满篇工整清秀劲健的小楷,那时似懂非懂的当做宝贝放在书包偷偷模仿,从此对写字的兴趣更浓了。再就是,当年父亲教育我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并不厌其烦的教训我说,“字是人的脸面,不管你肚里有多少文墨,人家先看字哩,字写好了人家才会认你有文化。。。”这一直促使了我从小到大喜欢练字的习惯和兴趣。也因为写字被越来越多的人不断认可,交往了不同年龄不同层面的各界朋友,带来好运,受益颇多。

 

4、王:麻老师长期生活、工作在西安,现在是否还经常回岐山?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家乡,它们会是什么?为什么?

   麻:20多年前,经历了人生少年曲曲折折反反复复迷迷茫茫的追寻和苦苦努力,以百折不饶的毅力,坚定信念志向,怀着梦想从故土出发求学于汉唐长安圣地,成家立业,无论学习工作社会文化事务应酬再忙,至少每年春节或者假日都要回岐山老家尽孝探亲访友,接接家乡的地气,即使出远门漂洋过海行万里路心里才感觉到踏实自信有活力。去年随一个佛教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台湾故宫,有幸看到展厅出自于家乡岐山的真家伙国宝毛公鼎,我兴奋之余为我们的家乡感到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