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确要用三个词来形容家乡的话,大概可以这样说,家乡岐山是一盏古老的灯笼,在远行与回归中即使走得再远漂洋过海,只要那一束光亮着,我们既感到温暖更觉得魅力无限,从此不会迷失方向;古老的家乡岐山祖辈的周原厚重儒雅博大浑朴庄严,同时也残留有生冷蹭倔单打独斗的小农意识和永不服输的冥顽性格,需要我们新一代去扬弃和自新自励、团结协作壮大乡帮;岐山这个神秘的名字彷佛是一支周文王手中的弓箭每次提及,都能把久违的游子心震荡击溃。。。。。。
5、王:麻老师创作了大量优秀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中哪一幅您最满意?您创作他的灵感?它表现的是怎样的一个意境?(如果有,可以举例说明)
麻:我的整个书法艺术创作状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80年代以前的萌动期,属于天赋血液基因和乡土的混合体,为感性阶段;第二个阶段大约在90年代初至2000年之间,随着上学工作和综合积累阅历见识视野的不断开阔,在感性和理性交织中潜行;第三个阶段在21世纪初到现在10多年,在和书坛许多高手和前辈同道厮混交流耳提面命中,逐渐进入了理性的思变和感性的表达。我的创作贯穿三条主线,一是力图表现正大气象和时代主流精神,比如,豪迈的、雄浑的,粗犷的,朴茂的,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的;二是文气规整,技法精妙,深入传统经典书卷气浓郁一类;三是笔墨意趣具有现代意识和综合材料构成的时尚兼有对接古典参杂工业信息文明中的新鲜因素,字体跨界混搭组成和谐奇趣,具有现代表现性。所以,我没有局限在一种风格和字体特征中固化自己,而是依了“守常知变、返本开新”的原则,经常破坏自己作品常态,颠覆自我,喜欢反常合道。要说那副作品最满意,实话说,我每年大约都会在大量笔墨实验和必然偶然中创作出一二十各类风格特点的阶段性代表作品,手段和观念上很少按常理出牌,在乎手段新,笔墨有异味,把传统因素重新组装拓展,为我所用,平中见奇。创作的灵感其实还是依靠人生的顿悟和层层聚集,所谓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要说灵感的起点发端无疑和家乡岐山的风土人情山川地貌和骨子里的家族血脉水土滋养的禀性密不可分。有其他同道专家曾经仔细解读过我的书法作品的风格流变,皆认为除了儒雅、潇洒、恣肆、乖巧、天真、酣畅、淋漓、清雄,兼有木板年画的纹理特征和青铜器的正大庄严气象。
比照自己不同阶段的各类书作风貌,我不太重复自己,读者随时可以在网络或文化景观、庙宇、店堂、各类展赛中看到,敬请家乡父老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