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北京故宫百年大修——帝国六百年兴衰荣辱 (2008-11-24 18:59:37)
标签: 北京故宫 百年大修 北京 紫禁城 六百年 兴衰荣辱 旅游 杂谈 分类: 城乡建设
北京故宫百年大修
——帝国六百年兴衰荣辱
工程总投资:19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2002年——2020年
乾清宫是故宫内廷正殿,内廷后三宫之一。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北京故宫,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焕五彩之辉煌,作九重之严密。这是明永乐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金幼孜在《皇都大一统赋》中对北京故宫的赞语。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的宫殿,故宫已经历了六百年的风风雨雨,记录着历史的兴衰。
公元1407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营建北京城,此后,备料和施工持续了13年。准备木料的工匠们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的森林里砍伐巨木,然后顺着当地河道运入长江,顺长江之水漂送到大运河,再经运河北上到北京。这样,大约需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建造紫禁城所需的8000万块用砖中用于殿堂铺地的金砖是江苏苏州特产,明政府规定,漕运粮船经过产砖地,必须装载一定数量的砖才能放行。最艰苦的工程是运送台基、台阶、栏杆所需的汉白玉石料必须在冬季进行,因为这时候可以在路上泼水成冰。如果说这些工程还可以用具体数字和时间来描述的话,那么,600多年前10万工匠和数十万劳役同时在故宫数平方公里的建筑工地上铺砖架木、雕石画栋的恢弘场面,则是今人所难以想象的。
百年大修计划
今天,当你漫步在故宫殿宇之间,感叹它昔日雄伟庄严之余,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在许多光鲜宏伟的殿堂背后,更多的却是经年未修的古建筑————摇摇欲坠的雕梁画栋、褪色脱落的油漆彩绘和积满污垢的汉白玉石,许多甚至已经到了“不救则亡”的地步。因此故宫对游客开放的区域尚不足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如今的紫禁城更多的只是一种阴柔气息。王朝早已经被埋葬,当年皇权的阳刚霸气早已被风霜利剑打磨得荡然无存。在“游人止步”的牌子和紧锁的大门背后,参观者只能透过门缝窥测昔日帝王生活的遗迹。
故宫作为一组结构严谨的庞大建筑群,需要及时的维护。自明至清,虽经历史兴衰,作为皇城的故宫经多次修复,不断完善,特别是在乾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添建、改建、重修,遂成今日之规模。但是自清晚以来,社会动荡,战争频仍,国力衰微,故宫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维护。建国后,上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次大修,光是垃圾就运走了25万立方米;用这些垃圾,可以从北京到天津修一条6米宽、路基35厘米高的公路。由此可以看到当时故宫破败凄凉的面貌。此后在故宫维护上国家也在不断投入,但国家投入仍不能满足保护故宫的需求。很多地方长期得不到维修,情况越来越严重,最终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
2001年11月1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来到故宫,就此问题召开办公会议,随后国务院发了《会议纪要》。故宫整体维修是国之大事,历史重任,在中央领导的关心下,故宫大修工程由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三个部门推动步入正规。经过三年的努力,2005年3月15日,《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批复。《大纲》确定大修工程的目标是完整保护和整体维修故宫建筑群,故宫大修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2003年至2008年、2009年至2014年、2015年至2020年。预计投资19.52亿元人民币。在沸沸扬扬中,期待已久的故宫大修已经开始了它的漫长历程。这是自1911年故宫修缮后,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首次整体大修。
武英殿正殿老照片
武英殿——李自成在此当过一日皇帝
故宫大修工程从2002年底对武英殿进行修缮试点开始。武英殿位于太和殿西南方,内金水河畔,落成于明永乐年间(1420年),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60余间,6500多平方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建筑群为前后两重,由武英门、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焕章殿、恒寿斋、浴德堂诸殿堂以及左右廊房63楹组成。
1644年明清交替之际;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缢死煤山,吴三桂献关降清,4月29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仓促登基,做了一天的大顺朝皇帝,大顺军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翌日便撤离北京。不久,多尔衮占领京城,被投降的明朝官员用龙轿抬进武英殿;数月后,顺治帝入关登基,一开始也是住在武英殿。一幕幕令人眼花缭乱的“历史大戏”,在武英殿里相继上演。清康熙十九年(1681年),这里成为清宫修书处,为皇室编书出书服务。在这里修书、编书、校书的最多时有上千人,造就了著名的武英殿“殿版”书。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被火焚,烧毁正殿、后殿、殿门、东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间,书籍版片焚烧殆尽,同年重建。
武英殿建筑格局奠基在明代,主要建筑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大火后再建,并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进行过大规模整修。1914年,沉寂多时的武英殿再次热闹起来。在民国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重修过廊,凿墙开窗,武英殿被改建为古物陈列所。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陈列所正式对外开放,500年的皇宫禁地第一次向公众打开了厚重的大门。两天之内,5万名市民拥入紫禁城。随后,武英殿里安装了紫禁城内的第一部电话和自来水系统。自辛亥革命至今历经百年风雨,武英殿已显老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