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天南海北 > [春来新茶香]十字路口上的黄山毛峰

[春来新茶香]十字路口上的黄山毛峰

来源:网络转载 2016-04-23 01:58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记者采访黄山市茶叶站站长许乃新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茶叶在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清明前后,正是采茶好时节。近日,中国乡村之声派出多路记者,分赴浙江、安徽、福建、云南、广东、贵州等地茶叶主产区,实地调查各地春茶采摘情况,探究茶产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于即日起,推出特别报道《春来新茶香》,与您一起感受全国各地新茶的味道。

  安徽省是我国的茶叶大省,中国的十大名茶中,来自安徽省的茶叶就占了三成,而说起安徽人最引以为豪的茶叶,莫过于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创制于清代光绪年间,因为口感独特,香气宜人而备受百姓青睐。它曾经是市场上最为名贵的茶叶,也曾经当做国礼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俄罗斯总统普京。

  茶叶品鉴师给鲜叶定价

  四月,南方的春天如期而至,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昨夜刚刚下过一场雨,清晨,阳光穿过云海,照耀在山水间,为这里的每一颗花草送来了生气。

  这种阳光明媚的日子,正是茶农们采摘黄山毛峰的最好时机。天还没亮,张红霞就背上背篓,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张红霞:早上5点多钟就要上山采茶,时间早啊一天到晚。

  记者:咱们采茶要走多远?

  张红霞:有的山路爬起来要一个多小时,路程要两个小时。山路远的味道要好喝一点。

  记者:那采满您这一筐要多长时间?

  张红霞:我这个小筐?要一天吧。

  徽州区富溪乡茶园采茶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新鲜优质的毛峰白毫披身,芽尖峰芒,长于黄山高峰之中,因为采茶之际,正是山花烂漫,草木葱郁的季节,鲜叶被周围的花香熏染,所以滋味醇甘,香气如兰,让人过口难忘。而想要得到如此宝贵的佳饮,采茶工必须付出别人想象不到的辛苦。

  张红霞:采的多到晚上回来脚都是肿的,采回来手都是破的,裂的。两季茶采下来就有去医院看病的。身体不好扛不住的。

  完成了上午的采茶工作,茶农们来不及休息,吃过午饭,大家匆匆骑上摩托车,拉着刚刚采摘的鲜叶,去村外的收茶点售卖。今天,张红霞和同乡张黑田选择的收茶点是不远处的老谢家黄山毛峰生产基地。

  中午12点半,基地里已经排起了长队。经过和茶叶鉴定师的一番讨价还价,张红霞的茶叶以30块一斤成交,不过同乡张黑田显然对这个价钱不太满意。

  张黑田:和去年比今年茶叶价格就没有了,最起码要低6节,100块就剩60块了,像去年这个时候能挣万把块钱,现在只能挣三四千块钱。

  收购新鲜鲜叶

  收茶厂里,老谢家茶叶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毛峰传承人谢四十认真地检查着每一批送来的鲜叶。曾经,他也是众多茶农中的一份子。因为出身农民,对茶农的艰辛感同身受,他给出的收购价格总会比其它收茶点高一些。

  谢四十:茶农很辛苦的,很辛苦,我从小就体验到这个艰辛的劳动。所以我们每年在收购时候都要比其它收购点提高收购价,保护茶农利益,不然的话真的现在有茶没人采了就。

  但是面对如今萧条的茶叶市场,他们的压力同样很大。

  谢四十:亏本,2015年赔了300多万,2014年赔了260多万,2016年还得继续赔。

  记者:那怎么办呢?

  谢四十:政府补贴能给补贴,补上就不赔了,如果没有政府财政资金补贴,肯定茶企建设不下去。

  谢四十(右)检查鲜叶质量

  黄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叶站站长许乃新研究黄山市茶叶产业十几年了,回想起毛峰曾经的辉煌,他用了“高端”一词来形容,那时,毛峰在市场上的价格可以卖到一斤几万元,尽管如此,前来团购的客户还是络绎不绝。但是,2012年八项规定出台以后,这样趋之若鹜的景象再也没发生过。

  许乃新:实际上现在的高端茶、礼品茶的销量,不是减少,是大幅缩水,像以前上万块钱的茶叶不以为然,现在几千块钱茶叶就很难卖了。

  为了挽救茶叶市场,近两年,黄山市开始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减少高端礼品茶的数量,反之增加中低档茶的生产量。

  晚上7点,老谢家的收茶点恢复了夜晚的平静,此时,基地的茶叶加工厂却忙碌起来。收购来的茶叶直接被倒进烘干机,等待杀青、揉捻和烘焙。

  谢四十像豹子一样穿梭在车间钢铁的森林里,每天,他都要在工厂忙到后半夜,等最后一批茶叶装箱再回家。在他看来,无论什么时候,企业对茶叶质量的把关,决不能松懈。即便茶产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也不该以牺牲高端茶为代价。

  谢四十:我认为,中国的茶叶尽管供大于求,把自己的优势做好,市场还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高端的毛峰来讲,这两年,八项规定以后,受了些冲击,但回归了理性的自然消费,需求量还是有的,不是没有啊。关键高端品质要达到高端,就会被市场接受。

  谢四十家工人郑十儿炒茶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谢四十认为,茶叶产业一味追求市场效益,为牟利推销中低档茶,忽视高端毛峰的口感,势必会让黄山毛峰失去祖辈流传下来的味道,影响黄山毛峰在中国人心里的地位:

  谢四十:我是个茶农,也是个茶人,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把茶叶做好,如果在我们这一代再不传承,或者我的下一代、子孙不传承下去,这个技艺就没有了,以后好多想喝好茶的人,就喝不到黄山毛峰的老味道老口感了。

  一边是市场和效益,一边是对黄山毛峰理想和信念的坚持,面对困境,不同的茶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角度。不仅是黄山毛峰,这也是很多其他历史悠久国产名茶所面临的问题。市场和茶叶的理想能否统一,这也是茶叶专家许乃新正在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