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旅游 > 途中趣谈 >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香料与香具探析汉代用香习俗上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香料与香具探析汉代用香习俗上

来源:网络转载 2013-07-07 02:54 编辑: 网络 查看: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香料与香具探析汉代用香习俗上 (2009-02-16 23:50:42)

标签: 马王堆一号汉墓 香料 香具 用香习俗 文化 分类: 妆饰文化讲堂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香料与香具探析汉代用香习俗(上)

 

 撰文:李芽   

    摘要: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植物性香料十余种,分别为花椒、佩兰、茅香、辛夷、杜衡、藁本、桂、高良姜、姜等;香具四种,分别为香奁、香枕、香囊、熏炉(配有竹熏罩)。它们基本代表了西汉初期贵族熏香习俗的物质概貌。结合对以上香料与香具的逐个分析与考证,同时综合对汉代香文化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汉人对香料的使用,既出于美味饮食、宗教祭祀、香身、保健、防腐等实际用途,更在于对香料所蕴含的精神气象的迷恋。

    关键词:马王堆一号汉墓  香料  香具  用香习俗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挖掘,使一位在地下“长眠”二千多年的西汉初期软侯夫人辛追重见天日,也为我们揭开了探究汉初贵族妇女用香习俗的面纱。在妆饰文化中,对香的运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香料不仅可以芳香身体,使人未见其面,便可先嗅其香,起到一种妆容服饰所无法达到的神秘、诱人之效。而且香料还有着美味饮食、香身、保健、防腐等实际用途。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诸多的香料与香具,不仅保存得非常完好,而且香具的制作也非常有特色,有一些甚至是国内考古首次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对汉代上层贵族的用香习俗可以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一、 出土香料与香具: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了众多的香料,今天可以辨认出来的有十余种之多,这些香料分别盛放在草药袋、香囊、枕头、妆奁和熏炉中,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用香习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

    1、墓中五子漆奁内的两个较大的小奁是专门放置香料的。一个小奁内绷绛色绢,绢上放花椒,另一个放的是香草类植物。

    2、香枕一个,用精美的丝绸缝制而成,上下两面为精美的信期绣。高12cm,长45cm,宽10.5cm。枕内填塞着香草佩兰。这是在我国第一次发现的古代绣花香枕。

    3、香囊六个。其中女尸辛追两手各握绣花绢面香囊一个,香囊长约12 厘米,直径约4厘米,囊内盛香草。另外4件形制相同,但大小不一,腰部都有带,腰以上的颈部和囊里都用斜裁的素绢缝制。其中“信期绣”绢香囊出土于北边箱,另三件放在东边箱出土的65号竹笥中。出土时均装有香料。一个全装有茅香根茎,一个全装花椒,两个装有茅香和辛夷。

    4、草药袋六件。放在西边箱的355号竹笥中,形制相同,均作圆筒状,用单层烟色素绢缝制而成,腰缀绢带。出土时,五个袋内都盛有花椒、桂、茅香、高良姜和姜;其中两袋除这五种药草外,又有辛夷和杜衡,三袋又有藁本,另外一袋则仅盛花椒。

    5、彩绘陶制熏香炉两个,一个炉高13.3cm,口径11.2cm,盖上镂孔,以便发散香烟。炉内装有高良姜、茅香、藁本和辛夷等香草。另一个炉盘内满盛燃烧后残存的茅香炭状根茎。

    6、竹熏罩两件,大小各一,出土于北边箱。均为截锥形,用宽1cm的竹篾编成,孔眼甚大,外蒙细绢。用时罩在装有香料的香炉之上,炉内药物徐徐燃烧,缕缕香烟通过细绢均匀地散发,阵阵清香扑鼻,既可熏衣,又可使室内空气变得清新。

二、香料分析:

    1、花椒

    在以上介绍的香料中,我们发现有一种香料好像被给予了与众不同的特别重视,那就是花椒。它不仅被单独放在五子妆奁当中最大的一个小奁内,而且都有单独的香囊和药袋来专门盛放,此外,在另外的五件草药袋中,也均有花椒的成分。花椒是芸香科植物花椒树的果实。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它已是日常佐餐之物,其实花椒被用于菜肴中调味,是直到宋元以后才较为普遍的。在汉代,它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先,椒香沁腑,它在先秦和汉代被视为一种重要的香料。《诗经·周颂》曰:“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就是说花椒芳香的气味,使人长寿安康;《荀子·礼论》也云:“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屈原的《九歌》里也有“播芳椒兮盈堂”的佳句,都吟咏了当时人们对花椒气味的喜爱。因为花椒的种实和枝叶中含有挥发油,的确具有特别的强烈芳香气,辛麻而持久。成书于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而把花椒列入下药,并说:“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犯,恶气不行,众妖并辟。”由此可见,在二千年前的古人,已认识到花椒的气味还具有杀虫、防腐、防霉、防潮、去湿的药性,有利于人体保健,或许这正是古人喜爱其味道的主要原因。

    其次,花椒籽粒繁多,象征多子,这对于崇尚子孙满堂的古人来说是很吉祥的。《诗经·唐风·椒聊》中便写道:“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这是一首赞美妇女多子的诗。它以花椒起兴,正是源于椒的多籽。另外,《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中也写道:“毂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描绘的是:在美好的日子里,小伙子乘机约会有意的姑娘,两人相识相恋,一次次流连于芳草地,爱情之花越开越盛。小伙子的眼里,姑娘像花一样美丽,而姑娘情意之下,送了他一把香花椒。这里之所以以花椒作为定情之物,也是取其多子之意,表明自己愿意与对方共结连理的心意。因此,在辛追这座女性墓中出土有大量的花椒,除了取其芳香除秽之功外,取意多子之吉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三,花椒还有着非常重要的药用保健价值。花椒药用首载于公元二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其可以“坚齿发,明目,久服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通神。”《本草纲目》亦载:“椒,阳刚之物,乃手足太阳、右肾命门气分之药。其味辛而麻,其气温而热,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千金翼方》载:花椒“治下痢,腰腹冷,兼温中暖胃,除湿,止腹痛。”可见,花椒能养颜抗衰,治疗多种疾病。早在公元二千年前,我国就用酒浸花椒制成椒浆,用来祭祀祖先,送神迎神,借其药性驱邪辟疫。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载:“正月之朔,是谓正日……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楚辞中也有“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和“奠桂酒兮椒浆”的词句。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花椒其性温,对于女性寒凉之体有着特殊的治疗滋补意义。故此,从汉代起,“椒房”就成了后妃住所的代称。《汉书·车千秋传》:“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汉官仪》也载:“椒房,以椒涂壁,取其温也。”可见,椒房的由来,在功用上,除了取其芬芳之气外,还取其温热之性,起到对女性的保健作用,以利于为帝王传宗接代,达到其多子的象征含义。故此,在辛追这样的女性墓中大量出土也就不足为奇了。

     2、佩兰

    墓中出土有精美的绣花香枕一个,内部装的是佩兰的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