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
这里提出了三个区: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休闲区。这里有几个问题把人搞糊涂了:
1.观光、休闲、度假,这三者是什么关系?“观光”难道不也是“休闲”的一种方式吗?“休闲”与“度假”是什么关系,两者能分开吗?“度假”难道不是“休闲”吗?
2.这3个“区”之间是什么关系?“景区”是只是指观光旅游区吗?一个旅游区不能兼有观光、休闲、度假3个功能吗?举个例子:杭州西湖的观光、休闲、度假这3个功能分得开吗?丽江古城及束河小镇是属于旅游观光区,还是休闲区,或是度假区?长城一般认为是观光的,但北京怀柔古北口长城脚下新建设了一个“古北小镇”景区,里面有特色宾馆、民宿,有仿制酒坊、染坊、会馆、镖局等等,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旅游区?一日游的占大多数,他们是“观光”,住两、三夜的是“休闲”还是“度假”?
级景区来看,许多景区侧重观光功能,但也有许多景区兼有观光休闲度假功都,有些景区初期以观光为主,后来逐步完善休闲度假功能,向综合性景区提升。从现有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与《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的基本内容大同小异,并无根本区别,尤其是休闲区与度假区更加难以区别。
笔者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创建”、“评定”之类的活动呢?
休闲与都市旅游
一、休闲的时代背景
休闲,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
二、中国的休闲热
“闲”字在中文中,历来是贬义多于褒义。“闲人”、“闲聊”、“闲扯”、“闲荡”、“闲杂”、“游手好闲”等,“有闲者”则是“寄生虫”的代名词。这在“闲”是剥削者专利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近年来,“休闲”却成了都市流行的新概念。“休闲服”、“休闲鞋”、“休闲度假”,成了人们尤其是都市居民的热门话题。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经济类型比较
类别
户均年收入
(万元)
户均金融资产
(万元)
占全国家庭总户数比例(%)
自认为家庭生活等级的比例(%)
贫困型
0.5以下
0.3
4
下等,7.2
温饱型
0.5~1
0.9
34
中下等,26.9
小康型
1~3
2.8
55
中等,53.2
富裕型
3~10
8.7
6
中下等,11.9
富豪型
10以上
28
1
上等0.8
三、休闲的定义与分类
休闲活动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自主性、自由性、消遣性和参与性。由于人们的地位、阅历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触发其休闲的动机也各异:为满足个人生理和心理的某种需求,或为求知,或为审美,或为社交,或为促进家庭的和谐,或为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从休闲活动的方式分:单体型,家庭型,群体型。
从休闲空间分:室内型,户外型。从趋势看,追求环境质量、绿色空间、生态平衡的户外休闲活动尤受城市居民的青睐。
从休闲地域分:市区型,市郊型,外地型,海外、国外型。
四、休闲与旅游
休闲与旅游是一对孪生姐妹。闲暇时间是旅游的必要条件。没有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就没有旅游活动。旅游是休闲的形式和手段之一,而且是综合性的高层次的休闲活动。它可以把商务、会议、展示、修学、文化等多种专业活动与休闲相结合,没有旅游,休闲就失去了它的光彩。
认识休闲与旅游之间的联系,把为外来游客服务的旅游设施与为本地居民服务的休闲设施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注意休闲与旅游之间的区别,在都市服务设施建设中明确各自的客源市场定位,适当地划分本市休闲者和外来旅游者服务的场所及其功能和设施的特性,同样是为了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既要兼顾又要区分本市居民与外来游客、海外游客与国内游客的多层需要,使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既能共同参与,又能各得其所,是都市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课题。
本市居民休闲需求的迅速增长,要求在都市旅游业的建设中把市内与近郊的休闲设施建设和本市居民的外出旅游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都市旅游部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只注重接待国外和外地旅游者而忽视本地居民休闲需求的倾向亟待纠正。国际旅游、国内接待旅游和本市居民的休闲旅游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才是都市旅游成熟的标志。
五、休闲与都市建设
都市尤其是大都市休闲和旅游的内容、形式、格调及设施,应该发扬本地特色、创时代潮流,成为展示一国、一地时代风貌和历史文化的窗口。
从长远看,要真正发挥大都市的休闲和旅游功能,适应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休闲和旅游需求,应该以国际水准为坐标,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整体上加强城市建设:
1.城市总体水平
——高度发达的国民经济。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建立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服务业,三种产业协调发展,第三产业适度超前。
——完备的城市基础建设。建有发达的信息、交通、供水、供热、供电和供气系统。
——高水平的城市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城建、绿化、交通、治安、防灾、防疫、医疗保健等市政配套系统。
——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类污染得到有效防治,生态平衡保持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