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民俗村及美丽乡村等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休闲农业模式和类型不断涌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得到极大拓展,已成为海南省许多地方发展休闲农业和吸引消费者的响亮名片。
突破 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培育和发展,海南省观光采摘果园、农业高科技园、民俗观光型、森林观光型和农家乐型等一批类形多样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已建成。但在蓬勃发展的背后,缺特色、形式单一、客源不稳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此,海南省则积极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乡村规划,突出特色文化,配套旅游设施,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针对目前村庄规划为服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不够重视的情况,专门编制乡村规划专题研究解决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养、康、学等服务设施综合配套建设问题,提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让游客进得来、吃有味、住安舒、玩开心、买称心,回去还想来,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并且,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为建设特色风情小镇(村)提供制度保障,打造农村一流人居环境,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去年,海南省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及配套支持政策,力争到2016年,海南有营业收入超500万元的休闲农业企业30家,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并通过制定《海南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以及《关于扶持海南休闲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范休闲农业发展,并实施“双百工程”,计划建设10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和100个休闲农业观光果园。
同时,各市县也积极加紧配套规划,尤其是琼海,通过300多公里的旅游慢步绿道规划建设,运用建设5A景区的规划理念及标准来美化优化全域风貌,把全市的景点景区、风情村、风情小镇、生产示范基地、国家农业公园、特色农庄等琼海最靓丽、最特色的地方串联起来,将琼海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城市乡村呈现景区化的风情、景观和环境,将全市打造成一个大景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海南省将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生态循环工程,发展海南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创建24个省部级“美丽乡村”,并加快以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主题公园、民俗村等为重点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和星级企业创建,建立10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
这些务实的规划、政策和鲜活的数据都在告诉我们,海南发展休闲农业有底气!(宗保)
休闲农业之琼海经验 琼海深度挖掘资源 发展特色观光 促进农业升级
休闲农业遍地开花
拥有田园美景又有现代生机的乡村一个连着一个,一群群游人流连其中。近年来,琼海市通过把农田、果园、鱼塘、河道等资源整合,加入绿道、餐饮、客栈、咖啡厅等旅游元素,大力打造农村农业观光,使休闲农业大步发展。在其推动下,2013年,琼海接待游客514万人次,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925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13元,同比增长13.2%,增量排名全省每一。
深度挖掘资源 发展特色观光
游客在一个个茅草亭子上就餐,亭子的下方,是一片绿色的稻田。在潭门镇赶海人家农家乐,这一新颖的场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
这家农家乐占地200亩。农家乐负责人、琼海市满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雷俊说,在潭门镇委的指导下,去年创办时,“赶海人家”从潭门村约300户农民手中租用了这些田地,在保持了其中部分田地的种植功能的同时,又赋予其观光的功能,为农业加入了附加值。
这是琼海发展休闲农业的一个生动示例。依据农村农业资源特色,想方设法深入挖掘休闲功能,目前,在潭门、博鳌、塔洋、万泉等镇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乡村。
在鼓励农民们顺势而为的同时,琼海还独辟蹊径,吸引企业家打造较高水准的文化创意类休闲景观,带动农村发展。在大路镇文头坡村,当地企业家蒋翔打造的“田园梦想”农耕文化体验园已初现雏形。这一项目预计总投资数百万元,其中得到大路镇政府扶持40万元。
目前园内体验以农家餐饮及田园观光为主,建有木质栈道、茅草亭台及由蓑衣、斗笠、陶罐等传统农耕用品列就的展示区,下一步,项目将打造农家客栈、民间工艺体验及特色农业种植,构筑吃住玩一体,使休闲观光成为农村的一大特色产业。
打造农业基地 建立公园平台
从琼海市区出发,沿嘉博路走约一公里,可以看到一碧无际的万亩田洋。这片占地达6万多亩,涵盖嘉积、塔洋、大路3个镇162个自然村的田洋就是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
琼海市市长宁虹雯介绍,与一般的休闲农业项目不同,龙寿洋的新颖与先进之处在于其为发展新型农业基地提供了平台,促进了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在龙寿洋嘉积镇礼都村片区,部分村民依托这一公园游客众多的优势,一改种植水稻的传统,参与打造了45亩的兰花基地、60亩的草莓基地、100多亩的莲藕基地等,吸引游客观光采摘。在公园主入口处,当地农户还创新性地打造了“私家菜园”,吸引城市居民前来租种体验。
在塔洋镇,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当地把环绕着龙起塘的教场、礼陶、毛灶、上坡等7个相连的村庄片区打造成了“七星伴月”景区,使农村成为公园。如今这里建起了骑行慢道、湖畔垂钓、农业体验、风情乡村、生态农家乐等多种娱乐休闲项目,还成立了全民性的休闲合作社负责管理和经营,从而不断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促进全景区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拓宽增收渠道 保障农民利益
琼海市委书记符宣朝表示,琼海打造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多种开发方式,让农副产品产生了附加值,拓宽了农村增收渠道。
在潭门镇,针对“赶海人家”项目,雷俊介绍,在“公司+农户”开发模式下,依据跟农户签订的30年租地合同,满舱公司已经按照每年每亩1100元的标准一次性付清。水稻成熟时,也会请村民来收割,他们可以得到一笔工钱。
在大力打造旅游乡村的博鳌镇美雅村,仅农家乐收入这一项,2013年全村132人的人均收入就增加2.3万元左右。当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35元,同比增长13.6%。
在龙寿洋,新型农业基地都依据“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农民从中获得了财产性、生产性、经营性和工资等4种收入。据了解,仅仅依靠吸引游客采摘和出售草莓,有的农户的收入就达到了上万元。
塔洋镇七星伴月景区从开发到管理再到维护,都是当地老百姓自己亲力亲为。当地老百姓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家家户户入股,全民共享发展红利。
“我们打造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农民不是旁观者,而是实实在在的主体,因为他们是自己事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受益者。”符宣朝表示。(阿福)
数说休闲农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