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美食 > 小吃 > 细说天津的早点和小吃

细说天津的早点和小吃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6-10 21:35 编辑: 网络 查看:

                                    

                                  细说天津的早点和小吃

 

    说起早点这个词,感觉应该是地道的北方语言,南方可能叫早餐、早茶或早饭。天津自古九河下梢,是手工业者、体力工人以及资本商人经营的摇篮,所以早点多是劳动者多年沉淀之产物,带有典型的劳动者风格,流传至今,依旧保留其地道的口味和做法。

    天津的早点,尤其得以品尝到天津地道的民间早点的味道。先就品种来说,天津的早点品种众多,但是搭配几乎每天如是,难以变革。比如:浆子(北京叫豆浆)配大饼果子(北京叫油条);云吞配烧饼;嘎巴菜配果子等等,说起来似乎仅仅是名称的区别,但京津两地的上述两样去大不一样。

    仅这浆子配大饼果子,讲究就不少。先说这豆浆,北京讲究喝糖浆,就是豆浆加糖,就着油条或油饼吃。天津的讲究就多了,浆子一定是喝顶烫嘴的,以前在天津专有老式的豆腐房专门早上经营浆子,大大的一口锅,反复熬制,浆子的豆腥味荡然无存,反而生出一股清香,地道的天津人喝浆子不加糖,讲究盛浆子之前先加上几片嫩嫩的白豆腐,把浆子舀在豆腐上,浆子里一定是撒盐,再拿出从家里自己带的饽饽,就着热乎乎的浆子,就是一顿地道的早点。饽饽就是自己家里贴的玉米面和白面掺的饼子。以前在豆腐房早晨经常见到干体力活的人早上的一副贪婪。最早在天津,2分钱可以喝一大碗,5分钱可以买一小锅,端回家,满屋热气,早上的感觉就有了。

    再说这果子,北京人炸油条,讲究是吃个嫩劲儿,不能过老,否则失去了油条的香气。可是在天津,果子是和刚出锅的热大饼一起享用的,这点有点像上海人,不过他们是油条大饼两样各吃各的。所以天津的果子讲究吃炸得老的,吃的就是个脆劲儿。人等在旁边有时还特意关照一句“大姐,受累给炸老点儿”。刚出锅三层开花的热大饼,切上一角,夹上两根刚出锅的果子,那么一卷,张开大嘴香香的咬一口,再来上一口热浆子,舒坦,老天津卫人还是倾心这口吃食。还有果篦儿(薄脆),果头(油饼),糖果头(糖油饼)等等,几乎数不胜数的街头摊子,令你咂舌。还有几样吃食,也是天津的首选:

    第一是煎饼果子,就是煎饼加鸡蛋裹上油条或薄脆。在天津的做法与现在北京简直是天壤之别。首先说做煎饼的面,一定是绿豆面,这点北京人可没有这样的口服,在北京都是用白面加小米面作的,吃起来粘口。在天津是一早起来,升好车上的炉子,支好摊子,就开始在摊子旁边磨面,一副小小的石磨,加上昨天泡好的绿豆,那绿豆面就着水流出来,紧跟着就一勺摊在饼铛上,随着刺啦的一声响一个圆圆的煎饼成形了,鸡蛋永远是从家里自带的,两个鸡蛋上去,顷刻熟嫩,撒上葱花、黑芝麻,翻个,放上果子或果篦,卷上一半在抹面酱,顺便问您一句“要辣子嘛?”地道的天津口音,给你一种亲切。卷上另一半,左右一合,拿张纸,您拖着这热热的煎饼果子,闻着、吃着,心里那叫一个美。

   第二是嘎巴菜,这是离开天津哪也没有的东西。就是用煎饼切成条浇上卤,说来简单,可是做讲究多了,首先是煎饼,还是绿豆面,要是白面不就成面条了,煎饼要不老(老了沾牙)不嫩(嫩了不好切),恰到好处。切要放凉,放在竹编的大笸箩里,等到谁要,抓一把入碗。再说卤,嘎巴菜的卤决不同于老豆腐的卤,差在哪?老豆腐放卤没有酱豆腐,有黄花。嘎巴菜正好反过来,还要加上香菜,所以你看早点摊上一排调料罐,你要是加错了,就知道你不是地道的天津卫了。来上一碗嘎巴,再到门口买俩刚得的烧饼,不管是油酥的、还是芝麻的,保管是香酥美味,绝对超过8层,咬一口清香扑鼻。就着碗里的嘎巴菜,这一上午你就精神吧!在天津,地道的嘎巴菜是“大福来”的,这个字号打从清朝开始,到今天一百多年了,久盛不衰,早上去南市,进到“大福来”,保准里面都是天津人。

    第三是炸糕,说起这东西是豆沙馅,糯米皮,放在油里炸,好像不那么讲究健康,但是说的就是难以割舍的那个香味,天津人推个三轮,放个油锅,一边吆喝,一边连包带炸,买俩,走着吃,烫嘴又烫心了,香就留在嘴上了,在天津有三绝,耳朵眼的炸糕就是之一。那是讲北门外估衣街西边的耳朵眼胡同里面的炸糕铺,闻名遐迩。现在已经是国营连锁店了,讲究炸糕一周不棉,用微波炉热,还是香脆可口消失的天津小吃。

   老天津卫卖小吃的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现在东北角书店后面、过去的河北鸟市,另一个是南市。河北鸟市有白记饺子、陆记烫面炸糕最为有名。河北鸟市发源于20世纪初,最早是花鸟鱼虫市场,后来人气渐旺,街边又新建了戏楼、书场、茶馆、书店等娱乐文化场所,饭馆小吃摊儿越聚越多,当年河北鸟市的小饭馆已经多达40几家。

    天津早年有名的包子铺几乎全部起源于河北鸟市,其中的“三合成”包子铺是天津远近驰名的一家包子铺。这家包子铺当时店里有号称“全市第一肉菜”的何师傅,他每天要剁几百斤肉,讲究把瘦肉剁成比绿豆还小的丁,肥肉剁成黄豆大的丁,然后按肥瘦6:4的比例调成水馅儿。“三合成”的包子有猪肉的、三鲜的,还有一种肉皮馅儿的,即把肉皮炖烂后切成小碎块用香油搅拌做馅儿,口感粘滑、糊口却一点儿不油腻,价钱在三种包子里最便宜,但最好吃。河北鸟市还有很多专门针对穷人家孩子的小吃,当时有一种荞麦面饸饹,荞麦面比白面便宜,压完饸饹煮熟后拌上麻酱、盐水,味道不错;还有红色秫米面的元宵,只有红糖馅儿,比江米面的元宵价格低很多。

    过去鸟市的小贩天天走街串巷卖着各种熟食,炸虾米、炸小鱼、炸蚂蚱,蚂蚱要到秋后才好吃,都是籽。与此同时,还有卖熟野鸭子肉和大雁肉的,论块儿卖,野鸭子都是小贩自己在城外用散弹枪打来的。说到野鸭子,老城里南门外有一家门脸儿叫“鸭子王”,也是自己打来的野鸭子,炖的时候怕鸭子散架,就用细草绳将整只鸭子绑好,再放大锅里用老汤小火慢炖,炖熟后连骨头都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