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在我局工作以来,该同志在房产测绘、缮证发证、权属审核、房地产评估、办公室等多个岗位工作过,在每一个岗位都能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尤其是担任办公室主任期间,工作积极主动,思想开拓进取,各方面表现相当出色。在材料撰写方面,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求做到思想内涵丰富、逻辑思维清晰、事实结合紧密、文字表达准确。每年撰写各类公文40余件,各类综合性文字材料30余篇。在组织协调方面,办公室担负着上传下达、对外交往和后勤服务等繁重工作,该同志担任主任职务,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工作具有超前性,能在工作中注意把握领导意图和具体工作性质,做到分工明确、条理清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注重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内各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工作调研方面,能够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先后单独或共同参与撰写了多篇关于全县房地产市场经济运行、物业管理和住房保障等方面的调研文章,撰写了多篇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工作经验推介文章,并在相关刊物发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严于律己,乐于奉献
平时工作和生活中,该同志能始终保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注重德行操守,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能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和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能与同事互勉共进,平等相待;能对群众坦诚相待,服务周到;能坚持原则、严于律己、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她除了加强自身的提高,还积极教导和帮助新进单位的同事,不断增强自己和其他同志的服务大局能力、服务群众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依法行政能力,使我局各项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充满了吸引力和凝聚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多年来,王芳同志时时、处处、事事以大局为重,一心扑在事业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也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事,她都能尽职尽责的干好,尽心尽力地完成,从不讲个人条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展现了极高的业务素质和个人魅力。
创业家庭事迹材料
手机版
“创业家庭标兵户”事迹材料:心血铸就蛟龙腾飞
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农具厂发展到现在占地近2000亩、工人4000人的海工装备制造及清洁能源企业江苏蛟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社会上刮目相看,对公司掌门人徐国华翘起拇指,高度评价。他是怎样闯过来的呢?
踏尽崎岖路自通,风雨过后见彩虹
1972年,20岁的徐国华在长辈、亲友的一片反对声中,凭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毅然到1958年成立的新坝农具厂当工人,迈出了他弃农经商的第一步。当时的农具厂只是生产锄头、镰刀等小农具的小作坊,但体制上却是有城镇大集体职工、社办职工、三级证明才能进去当工人的社办企业。直至徐国华上任时,资金短缺,技术匮乏,设备陈旧,环境简陋,死水一潭,难以为计,换支书、厂长就像走马灯一茬又一茬,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层出不穷,打架“3.6.9”,骂架“天天有”。1986年就在全厂一筹莫展、信心丧失,农具厂名存实亡的时候,徐国华临危受命,挑起了厂长这副担子。说来也怪,昨天还有一群职工闹政府要饭吃,今天徐国华一当厂长,工人就不闹了。大家怀疑地期待着新厂长出新招。一边徐国华开始亲自带领工人上街叫卖小农具,饿了啃冷馍干,困了坐地打个盹,形势总比以前好转,一边他凭着开放的头脑,审时度势的能力,跑市场,找门路,搞加工,开发新产品,没有资金他自己向亲朋好友借,发动职工大家凑,300(元)、500(元)不嫌少,终于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制造出了制绳机械,农具厂终于显现出了勃勃生机。社会上戏称农具厂成了“工”具厂,事实上,1989年新坝农具五金厂成立了南通绳网机械总厂。从此,农具厂“柳暗花明又一村”。
企业改制显生气,务求创新求发展
1994年企业改制的热潮席卷全国。徐国华站立改革潮头,当机立断,吸纳骨干工人参股,最终改制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理念使他像一块磁铁,吸引着干部职工,工人积极性空前高涨,驱动了他的工厂生产蒸蒸日上,规模不断扩大。农具厂从路西扩到了路东,从原址向南扩到了中心河边,有了自己的品牌“蛟龙”牌。他丝毫不小胜即满,看到规模迅速扩张的企业,社会上说徐国华“没胆”。他却说出一句经典“企业发展就像人在骑自行车,不骑则倒”,亦即不进则退。2001年企业换上了南通蛟龙机械有限公司的厂牌,2003年企业扩张到了平潮镇工业园区,在平潮镇工业园区创立了“南通蛟龙重工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了江苏蛟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有蛟龙机械、蛟龙船务、蛟龙重工、希能风力发电等共8家子公司。目前蛟龙重工、蛟龙船务、蛟龙机械三块就占地1600多亩,员工近4000人。从2003年-2010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单一的钢结构生产制造企业转变为集自主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集团企业,集团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电平台,已申请各项专利25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已实现了产业化,从而一举打破了国际垄断,加快推进了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化大规模应用,真正实现了由蛟龙制造向蛟龙创造转变。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是2003年的40倍。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是2003年的43倍,利税3.3亿元,是2003年的45倍,出口创汇1亿美元,是南通市出口创汇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是南通地区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纳税大户。2011年企业订单爆满。
他办企业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服务全球。他注重创新,科学管理,厂内办起了“蛟龙研修所”、蛟龙职工培训基地。他先后与世界最大的船舶配套公司芬兰麦基嘉、世界第二大船舶配套公司瑞典TTS、世界第三大造船公司日本三菱重工、美国通用公司、新加坡PPL、新世纪等国内外著名船舶及船舶配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为世界最大的舱口盖供应商芬兰麦基嘉公司生产的特大型舱口盖,填补了国内外特大型舱口盖专业化生产的空白,南通电视台为此作过专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