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情感 > 情感实录 > 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之三/安顿 著/南海出版公司(3)

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之三/安顿 著/南海出版公司(3)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2-19 17:19 编辑: 网络 查看:

爱在网络蔓延时


采访时间:1999年11月28日
采访地点:上海茂名路某酒吧
姓名:乔岚
性别:女
年龄:28岁
  上海人,1994年毕业于某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后在某国营公司办公室任英文翻译,1995年9月辞职,后到某外资企业,先后担任秘书,行政经理至今。

   本来想永远不见面,只是在网络中和你共享一份友谊。但终究不能抑制这种愿望。在我的婚姻上,我也是这样一种心态。某种意义上说,我的婚姻是靠网络来维持的。
   我通过写下我生活的每一个有意思、没意思的细节,来把我的心情传递给我丈夫,我希望他在看我的邮件的时候,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感觉到我就在一个距离他很近的地方,随时他都有可能听到我的敲门声,美国和上海也不过就是隔了一堵墙。
   我们在网上说"我爱你"每次都说,每次都知道说了也没有实际用处。我觉得这就是我认识的互联网。它也许无所不能,但它永远不是我们需要的那个世界。 曾经有一次,和一位从法国回来在上海定居的朋友聊天,我说上海女孩子是很内敛的,凡事更愿意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的方式通常也不是情绪化的,好像她们的时间已经被具体的生活挤得满满的,没有时间想心事了。朋友说她也有这样的感觉,上海的女孩子当中恐怕很难上演那种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相反"她们即使是失恋了,也会擦干了眼泪,掩埋了尸体,再上战场",所以,互联网是最适合她们的。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常常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传真和电子邮件,这当中来自上海的真的很少,即使有,也通常是谈谈看某本书中某个故事的感受,说完了就完了,有些连名字也不留下,更不需要回复,我只和其中的几个上海女孩保持着联系,但联系的方式也大多是打电话,她们留给我的全部是手机的号码。
   乔岚是和我联系的不多的几个上海姑娘中的一个,我们的联系方式是发电子邮件。不出差的时候,我是隔天上网的,乔岚的信来得很有规律,每个星期五,她一定会发一个邮件祝我周末快乐,同时也会告诉我一些她一周来的情况。
   确切地说,我们是通过E-mail互相了解的。从她的信中,我知道她是一个"留守女士",这个身份是在今年的国庆节成为正式的,她的男朋友在1998年美国自费留学,他们是从1997年圣诞节开始恋爱的。
   乔岚有时候会给我讲一讲她男朋友的事情,比如他读书和打工都很艰难,比如他的理想是毕业以后能进英特尔公司,比如他给她带回来一大瓶香水,是范思哲这个牌子,"可是范思哲不是已经死了吗?谁在替他经营品牌"?等等。有时候乔岚会抱怨她的日子没有意思,有时候又会欢呼高科技的发展让她如在丈夫身边。我们就这样联络着、交谈着,一直以我准备去上海出差。
   我还是提前告诉了乔岚,问她愿意不愿意见面,我是这样写的:我知道因为网络的存在我们可以感受对方,无须见面,但我们毕竟是人,人渴望交流,人有好奇心,我想知道跟我对话的人是什么样子的。万一你是异性假扮了同性来和我聊天,我也想看看你是不是我会爱上的那种人。
   这次乔岚没有等到星期五就给我回信了,她留下了电话号码,让我安顿下来立即联系她,她在简短的邮件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本来想永远不见面,只是在网络中和你共享一份友谊,但终究不能抑制这种愿望。在我的婚姻上,我也是这样一种心态。某种意义上说,我的婚姻是靠网络来维持的,见面给你讲。"
   到达上海的那个晚上,我在酒店的房间给乔岚打电话。她显然很开心,我问她愿意在什么地方聊天,我去哪里都可以,她笑着说:"还是不要在你的房间吧,给你保留一些私人空间,再说,在上海,不是特别好的交情,不会请人到家里坐的,我带你去酒吧"
   在酒店大堂,我从一大群红男绿女中一眼认出了乔岚,她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娇小,素净,一件黑色的长长的风衣,黑色的,有着蛇皮花纹的靴子,黑色的皮包上挂着由D、I、O、R四个字母组成的金色装饰环,那是CD皮包的经典标志,从穿着看,乔岚是那种收入很好,生活精致,讲究品位的女孩子。
   乔岚说话,做事都没有上海女孩子惯有的那种娇嗔。我们一起打车,她用上海话告诉司机我们要去的地方怎么走,同样也没有因为那种天生轻软的语言而让人感觉到她这个人也轻软起来。我坐在她旁边,试着闭上眼睛听她介绍我们将要去的酒吧是多么出名,她的语声沿着我的耳朵飘过去,飘出车窗,落在大城市的某一个角落,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以后想到乔岚的时候,我仍然能想起那种人飘荡在城市上空的感觉。我想那是乔岚造成的。她身上没有一点上海这个城市的特征,她是属于全世界任何都市的,她可以把自己放进任何一个都市的人群中,马上就可以和他们融为一体。
   我们选择了靠窗的位置,乔岚说,因为我们早到了,这里还没有开始上人,到了真正的"夜晚时分"我们是找不到座位的。她站在我的对面,脱掉风衣,我才发现,她穿得很少,只是一件黑色羊绒的短款连衣裙,黑色丝袜给她颀长的双腿蒙上了一种若隐若现的秀气。
   这里显然是乔岚非常熟悉的地方,她不用看酒单,就为我点了一种叫做"滚滚红尘"的酒,给自己要了"开紫玫瑰"。 我看到你的E-mail地址是在你的书上,不是你那两本被很多人传看和议论的书,了两本书我没看,我是有意不看的,我的一个朋友看过之后就说,千万不要看,会对自己没有信心,她也是一个留女士,她估德国已经4年了。我看的是那本叫《欲望碎片》的小说,我用一个周末的晚上看完了,觉得这个作者不是在写小说,而在写自己的生活。那时候,我就想问你,书里的女孩子有多少是你。我开始想给你写信,本意是想问问你,为什么不写一本善于网络的小说,像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安演的电影《网络情缘》那样的故事。
   我说我其实并不熟悉网络,而且,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网络究竟是什么。首先它是看不到,只能感觉到的,那么网络上的人和事也就不像生活中那样有切近的真实感了。如果两个人有网络上相爱,那么他们靠什么感知对方呢?所以,网络对于我,更多的时候就是一种工具,我从上面获得信息,同时也增添了一种通讯手段,后者跟过去我们熟悉的邮局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情证今生--当代中国人情感口述实录之三 作者介绍

一纸一笔情证今生   

  --访女作家安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