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
一、 设计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2)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四、发展点、创新点和切入点
发展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火山地震资料,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收集和分析火山地震资料,模拟大陆板块运动的活动,以及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个人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来促进学生科学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发展。
创新点:引导学生把橡皮泥想像成大陆板块,用橡皮泥模拟大陆板块的碰撞、分离、平移,观察运动结果,体会领悟山脉、裂谷等地形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热情,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切入点:借助模拟实验、多媒体课件等途径,突破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内容变为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内容,帮助学生架起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便于学生识记与理解。
五、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橡皮泥等等。
教师准备:地震、火山对地形地貌影响的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课件、火山地震档案。
六、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谈话: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崎岖不平,有高原,有山脉,有海洋,有裂谷……。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1、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影片,你能从影片中发现哪些自然现象?播放火山、地震课件。
学生观看影片,汇报发现。
学生很容易就能在影片中发现火山和地震这两种自然现象。要引导他们从具体的现象中(例入岩浆喷发、房屋摇动、倒塌等)来说明自己的判断。
2、看了影片,你有什么感想?
与全班交流分享观看影片后的感受。
页的第一例子。分析资料是科学课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分析资料时要带着问题阅读,找出例子中描述地形变化的关键词语。
同桌交流课前准备的火山地震资料关于改变地形地貌的发现。
、火山地震能迅速、强烈地改变地形。
汇报发现。
6、小结:火山和地震使地形地貌发生了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研读课本内容,并尝试解释。
学生可能会回答是因为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对这样的回答,首先应肯定这一回答,并要引导学生认识地壳运动以及岩浆运动属于地球内部运动。
观看影片,并讨论交流:塑料泡沫怎么运动?模拟实验中沸腾的水和塑料泡沫模拟的是什么?
学生通过影片会很清楚地观察到沸水上塑料泡沫块的碰撞、分离、移动。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如:碰撞、分离、平移进行描述,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联想到真正的板块运动上,加深学生的理解。
4、提问: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分离和平移,又会造成什么呢?
思考、想像,交流讨论:大陆板块的运动方式和结果。
学生们可能会想到板块的碰撞会形成高山、峡谷;板块的分离可能造成裂谷、小岛。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设想碰撞和分裂的速度以及能量加大后的结果——形成火山或地震,从而造成地形的变化。
5、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用橡皮泥模拟高山等地形的形成。
讨论交流:用什么模拟大陆板块?怎么模拟地球内部力量的运动?
四人小组合作尝试模拟地球内部运动形成不同的地形。
6、谈话:是不是所有的地形形成与变化都是迅速、猛烈的呢?出示喜马拉雅山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
四、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