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运用 现实的残酷和聒噪.总让人被迫在灵魂和记忆的深处寻找一处宁静的土壤,以唤醒麻木的心灵。这种集体疗伤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正向情感,这种对于过去的重构与思念.可以给人带来掌控感和安全感。
“乞讨排行榜”,折射社会宽容度的走形
上海某派出所日前发布了一个“乞讨排行榜”,对常在地铁中乞讨的人进行排名,此举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警方发布的乞讨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何姓乞丐4年中被抓了309次,至今仍在地铁线内乞讨。
“乞讨排行榜”引发争议:有人认为乞丐盘踞地铁钱,确实影响市容和市民的安全出行;也有人认为,穷人行乞系生活所迫,何必为难他们,这是对自尊心的剥夺。
素材运用 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假乞丐”,这部分人无疑是文明社会的伤疤,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借此对整个乞丐群体鄙视之,发布所谓的“乞丐排行榜”呢?答案是否定的。毕竟排行榜中大多是老弱病残者,是真正的贫穷,甚至毫无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不是一个城市对弱势群体应有的态度。
千亿造汴京:一场豪赌?
七朝古都开封现在决定来一场豪赌。赌注就是将其所拥有的宋文化遗产资源“搞大”——将开封市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实景入文旅游胜地。实现这一宏伟工程的前提是,十几万市民将在未来4年内从老城区搬离,仅拆迁费用就要支付至少1 000亿元。而这仅仅是开封这项颇具想象力的“造城计划”的第一步。
素材运用 诚然,借助自身得天独厚的历史遗迹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梦想的实施一定要考虑自身条件,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得不偿失。
东方之门被恶搞:谁该反思?
江苏苏州的地标建筑“东方之门”马上要竣工了,这个高246米、跨度68米的大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门形建筑,有“世界第一门”之称。但是这个世界第一门却引来网友们一连串的调侃:
“有了这条低腰秋裤,央视的大裤衩终于不寂寞了。”设计者和建造者一再解释,声称设计灵感“源于苏州的水陆城门”,代表着“一扇让世界了解苏州、了解中国、了解东方的大门”。而且在业内,“东方之门”的建筑造型设计也受到了高度评价。尽管如此,却无法阻挡网友恶搞的风潮。近年来,恶搞、吐槽、起绰号已成为人们参与公共建设事务的一种方式。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暴露的是该领域公众参与渠道的缺失。
链接•意见客力挺方:难道这家国际设计公司的专业水准还不如网友?这么联想的话,埃菲尔铁塔就像倒挂的三角裤,而凯旋门也像一条平角裤。
中立方:网友对城市建筑有吐槽的权利,同时也应了解政府运作与市场行为的不同之处。如此的话,恶搞才不会伤害无辜。
素材运用 从央视的“大裤衩”到苏州的“秋裤门”,每个人对建筑的美丑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如果建设之初,能广泛征求民意,让人们了解这座建筑的设计理念,也许等建筑建成后,人们就会因为“自己参与过”而对设计和施工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代正兴:你给我让座,请收我红包
2012年9月1日中午,“綦江在线”论坛出现了“老人给让座者发红包”的帖子。帖子称,该老人给为他让座的人发了一个两元的红包和一张感谢卡,卡上写道:“你高风格让座和帮助,感谢您!綦江代正兴。”代正兴是重庆綦江一名84岁的退休老人,他每次出门都会带上四个红包,遇至0让座的人就分发给他们。“人家虽然让了座,但我心头很不安,于是就采取书面感谢和帮付车费a形式表达谢意。”老人说,自己对坐车人的艰难深有体会,不能因为你是老人,就要求每个人都给你让座。老人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美德的传承,更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链接•反面素材2012年8月26日下午,长春市102路公交车内,一残疾男子因未给中年妇女让座而被该妇女的丈夫扇耳光。人们不禁要问:巴掌扇出的是私欲还是道德焦虑?
素材运用 也许老人给红包的行为值得商榷,但我们仍然被他的善意所感动。希望他的行为能影响其他乘客,让大家将美德传递下去。
电商“三国杀”:应从“竞争”走向“竟合”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电商价格战,在8月15日迎来高潮,目标直指“大家电无底线的便宜”。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苏宁易购、国美网上商城则回应称,包括家电在内的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
链接•同类素材肯德基与麦当劳,同为全球快餐知名品牌,二者进驻中国市场后却一直扮演着好邻居的角色。它们也在竞争,但奉行的不是价格战而是价值战,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不断赶超对方,从而共同拓展发展空间。
素材运用 侯宝林的传统相声《卖布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叫卖到了激烈的时候,去5毛让5毛,恨不能让人把布白拿走。诚然,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但企业间竞争的目的肯定不是“你死我活”。只有摒弃“丛林生存”的意识,才能从“竞争”走向“竞合”。
当城市步步惊心,安全感何在?
近日,“走路死”成为新闻热词,源于几起触目惊心的新闻事件:8月14日大连路面塌陷,男子掉入热力井致65%烫伤。同日哈尔滨市区路面塌陷现10米深坑致2死2伤。在8天内,哈尔滨就发生了7起路面塌陷事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公路地铁无规划、铺设管网反复填挖道路等,使得城市地面频发地质灾害。
“亲,珍惜你在哈尔滨的每一个朋友吧,因为他们可能走着走着就……消失了……”这看似揶揄,又透着点儿心酸的微博痛指哈尔滨近来频发的地面坍塌事件。
在日新月异之中,城市变得愈来愈陌生,几乎与此同时,它也变得愈发不安全。我们从来不排斥发展,也不拒绝改变,但是为什么,很多事情仿佛并不是变得更好了?就像一只桶的容量被那块最短的木板所决定一样,一个城市所有关于生活、生存与生命的梦想或品质,也必然决定于一件最脆弱的公共设施、一起最极端的公共事件。
所以每一次的城市内涝、每一处的路面坍塌,都是城市生活的一次沉沦。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城市的所有人,当有人不幸坠入路面之下的热力井中被烫身亡,我们所有人都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