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万强:我们确实也在做类似的事情,从台风口来看,首季是一个智能手机,未来是智能家居,对我们来讲都是消费电子,但小米不会自己做所有的事,我们真正做的就是三大件、手机、电视和路由器,其他的都是交给我们的合作伙伴或者说是我们的生态链的投资公司来做。
问:我们现在有很多用户,我们跟用户之间的关系发生是通过一些活动,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
黎万强:跟用户的关系,包括给用户做客服,小米今天有一套想法是大家值得去思考的,用户在哪里活跃,我们就到哪里去,做客服更加是这样。以前我们在维护客户关系时,有一个思路是不对的,不管他在哪里,有问题请打400,但今天,用户如果愿意在QQ空间待,我就在QQ空间做客服,用户愿意上微博,我们就在微博上做客服,这个主动性和出发点很重要,不要高高在上,真的是用户哪里活跃我们到那里去。所以看到小米有做论坛、空间、微博、微信,这个道理就来自于这里。
问:对用户意见的收集有没有一套专业的方式?
黎万强:没有,这是跟传统不一样的地方。以前很多企业都很迷恋于做一堆的数据分析,经常会请调研公司做咨询、做小组。这些方法今天都已不适用,因为它的反应周期太长、太慢,等你调查出来,用户的习惯已经变化。为什么(我们)要鼓励全员客服、全员泡微博?实际上是把跟用户搜集需求的工作变成碎片化的,每天都面对用户,包括身边的朋友都是你的用户的时候,你不可能对做产品没感觉?
问:雷总除了他的互联网思想“专注、极致、口碑、快”之外,他又说了一句话,“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什么程度叫疯、什么程度叫死?
黎万强:雷总说的话关键是前半句,要把自己逼疯。核心是说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对自己狠一些,这里面的思路从我们做产品、营销、定价都可以反映出来。
比如从做产品的定价来讲,每一代小米手机的发布,很客观地讲,前100万台都是不赚钱的,甚至是亏本的,这够不够狠,够不够把自己逼疯掉?这个玩法就是一个走纲丝的玩法,如果你对自己的产品、服务、品牌运营能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是很容易把这个玩残废的。为什么这么说?拿智能手机来讲,如果你要100万台之内都不赚钱,你要有信心卖出300到500万台,单个品类。但就手机来讲,单个产品卖到30、50万台都是很困难的事,别的厂商如果真的在执行上没有这样的魄力、没有执行到位,他会亏得很厉害,最后会有很大的库存。
我们看到我们对自己有多疯狂,小米的创业文化也是这样的,在创业的过程中,包括雷总本人,经常会跟我们的研发团队一起工作到半夜三更,有时大家很奇怪,雷总也是有名、有利,为什么天天还跟研发团队去吃盒饭、去对这个产品?对自己狠,从我们的整个工作,包括我们的整个定价市场策略都是这样的思路。
雷军作为灵魂人物非常关键
问:在你们有15个人的时候,雷军一天是怎么渡过的?工作15个小时是怎么分配的?到了有150个人、1500人、现在有6000、7000人的时候,每天的时间分配有变化吗?
黎万强:雷总还是需要吃饭和睡觉的。相对来讲,我跟雷总合作了15年,在金山跟他合作了10年,小米做了4年多了,我觉得雷总到今天的状态跟他在5年前、10年前的状态没有变化,对工作和产品的要求没有变化,除了一些很必要没有办法推掉的应酬之外,每天开会都是产品会议,跟产品团队对每个细节,比如重量、握感、材质等做的对不对,一版版的测,包括包装盒里面的每个文案。今天雷总是最大的产品经理,在小米的角色,就是管产品和管战略。
从整个过往来讲,他在金山的状态也基本这样,现在会比之前稍微放松一点,有了更多的个人兴趣,比如滑雪、极限运动,其实跟大家没有什么区别的。
问:7个创始人之间有矛盾的时候,怎么办?
黎万强:有矛盾也会吵架、也会喝酒聊天,一般在创业公司出现的事情我们都会出现。相对来讲,小米到今天,我们走了4年了,都没有犯过大的错误,合伙人之间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歧,这几年我们都是怀着创业的心态过来的。每次吵架都是很简单,不是为了权利和控制,都是说这个产品你怎么不能做得更好,去年雷总在发布会现场的时候,凌晨1点多,我跟雷总在现场还吵,但是我们的吵架纯粹都是说,我们的现场吵就是说这个事情到底应该在前面放还是在后面放,我们两个人就吵这样的事情,你知道吗?
大家的心态其实都是想让这个事情怎么变得更好,吵什么都不用怕。第二个就是,客观地讲,雷总对于经历和眼界确实远远超越我们,他提的很多看法,大家都会立刻理解。这两点很重要,这7个人里面,雷总作为灵魂人物非常关键。
我们这7个人都是心怀创业梦想,都想做点儿事情,这样的话就算有分歧,都是基于这个事情怎么做得更好的分歧。
互联网的威力:“海量、微利”模式
问:现在小米的盈利情况怎么样?如果硬件不挣钱的话,将来的设想或者说其他方面怎么盈利?
黎万强:今天,我们还是一个盈利的公司。从小米的整个盈利方式来讲,实际上就是互联网那套思路;从互联网的思路来讲,它做产品的思路、商业逻辑就是海量、微利。这两个关键词非常关键,我们实际上是用一套做互联网软件的思维来做硬件,我们在做手机也好、做电视、做盒子也好,都要追求单品爆点,每个单品都要卖到海量。比如说移动电源,我只赚1块钱,同行可能会赚10块钱,但是移动电源我们有望,比如我做到100万只,他可能只能做10万只,就是说我赚钱不会比他少。但是大家知道吗,我们今年的移动电源能卖到2500万只,这本身就是互联网的威力,海量、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