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吉林艺术名家人物志·刘彤宝书法卷出版发行(2)

吉林艺术名家人物志·刘彤宝书法卷出版发行(2)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19 12:05 编辑: 网络 查看:

彤宝先生此次办展作品应该是他经历了“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生活状况的产物,这些作品是他在精神层面上对于古典艺术的继承,不仅是他自我的治病良药,也是大众的精神食粮。我们不难看到在彤宝先生那里,古典是现在的“古典”,现代是精神自由和独立思考后的“现代”。这些即将展示出的书画作品是彤宝先生几近一年废寝忘食的创作结晶,可谓精品力作,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既展示出了彤宝先生书画创作的健康态势,又折射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理念,那些饱含着彤宝先生独特个性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篆隶,还是行草,都是一个书法家内在精神修为和外在练习功力的综合呈现。

尤其是那些绘画作品,以无形制造有形,以笔意蕴藉真谛。以书带画,画中藏书。自古书画同源,在彤宝先生那里可谓呈现得游刃有余。用西方的绘画理念来诠释东方书法哲学,用西方绘画中的几何图形来会意东方书法里的虚境、玄幽等精神层次上的境界。其

彤宝先生的内心激荡着豪情,少年的情怀和盛世和平的理念始终在轻舞飞扬。他的内心深处一半是清凉世界,一半是大河奔涌;一半是苦心孤诣,一半是只争朝夕;一半在历史的深处沉默,一半在现实的人间挣扎。很多时候,他把自己封闭起来,营造幽雅的精神家园,述评着古往今来和体验着人间悲喜剧。

在彤宝先生身上流露出更多的是一种大无畏、高修养的英雄主义情结。我们每个人内心当中都有一种英雄情结,不是对于英雄的崇拜就是对于英雄的向往。谁不想做英雄?流淌在彤宝身上的热血从他少年就开始沸腾,时至今日还在燃烧,一点没有熄灭的迹象。

多年来,他一直把研究的目标定位于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上。他的创作就是敢于打破常规,把所有的探索和声音留给未来与历史。他敢于创造奇迹,就像是他经常和我讲的德国小孩在二战期间用最简陋的照相机拍摄战斗机从而获国际摄影金奖的故事。那个故事激励着他,自然也感动着像我一样听故事的人。彤宝先生会和我说,不要认为自己很渺小,要看到自我的价值和潜力,败都没有败过的人生是悲哀的人生。“革命在于起点而不在于终点”,尽管我们现在还不能把他的话定格于真理,但却是有着现实的借鉴和反思意义。

从一个体育运动员到公职人员,从梦想着成为作家到书法家,彤宝先生半百人生尽是传奇和故事。出生在“烟花三月下扬州”之古都名城的他,因报考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落榜而从事了体育学科,那年他18岁。20岁他几乎阅读了所有的西方教学课程,也是那一年老天特意眷顾他,让他和平生第一位良师益友相知。那是一位具有深厚国学功力的北大学人、汉语言学家丁辛百先生,于是,在那位名师的指点下他开始进军古典文学,开始培养自己的创作气质、气格。学会宏观的看世界,思辨生命与宇宙空间的关系。25岁,他来到长春,先后结识了书法家刘彦湖、景喜猷、张树、王岳中、孙嘉远诸友,走上研习书法的艺术之路。

彤宝先生自认为自我文化知识结构庞杂,于是就培养了自己顽强的自学能力和精神。他的书画作品完全以气格、气韵胜出,至今保持着高品味和高格调。他的每一个气动生韵的字都是自我对于宇宙审美,对于人生思辨的一种态度。他的书法和他的为人一样高雅、纯粹、阳光。他内心的激情澎湃,常于大自然相交。弘一法师李叔同用“悲欣交集”来形容自己的艺术人生,其实彤宝先生实则一样。他会因为驾车追赶落日的瞬间而感动得热泪潸然。他在用自我的全部时间和经历碰触心灵内部的樱桃。桃红柳绿,红肥绿瘦。现在应该是收获的季节了吧?

生活中的刘彤宝喜欢溪谷钓鱼、品红酒、看歌剧、听交响音乐会,有茶则不喝咖啡。西方音乐大师鲁宾斯坦说,音乐可以激发创作灵感,彤宝先生应该是深谙此理。彤宝先生的半百人生浸透着巨大的英雄主义色彩,他喜欢轰轰烈烈的人生。他送给女儿的话是:心想者事成,有志者事成。

我喜欢也习惯于把书画艺术定义为一种另类的不可或缺的中华文化。克里弗德·格尔兹曾定义文化是“一种体现于符号中的意义的历史性传承模式,是一种以符号形式表达的概念的传承体系”,人类并以此来“交流、保存、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态度”。可以说物质层的文化产生了精神层的文化的概念,而精神层的文化又借助于物质层的文化得以发展和延伸。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书画家是既要创造物质层面上的文化,又要创造精神上的文化的。于是,我知道彤宝先生其实最惧怕的是精神贫穷和对于艺术的饥渴,所以他穷三十年之造化,苦心孤诣,“坚持己见,一意孤行”,才创造出了众多等待时间和历史检验与推敲的作品。

纵观彤宝先生半百人生,其自己总结为失败大于成功,快乐多于痛苦。或许可以这样说刘彤宝先生多年来在艺术领域的勇猛精进过程就是从“卢浮宫到紫禁城”的过程。这是刘彤宝先生第二次举办这样规模巨大的个人书画作品展,而这次与第一次展览时隔也有将近15个年头了。他在完成精神蜕变,他在进行文化之路的铸造和书写。

应该说这次书画作品展从构思到设计,从主旨到实际内容,都是刘彤宝先生匠心独运的智慧杰作,自然也有我们这些朋友们的集思广益。现在由长春商报社出品的这本关于刘彤宝先生第二次个人书画展的专刊即将付梓印刷了,作为报社的工作人员,作为书画爱好者和鉴赏者,作为刘彤宝先生的后辈忘年之交,把这些文字献给彤宝先生,也献给我们同样尊重的书画艺术。这些文字虽不能为本次书画作品展锦上添花,但也算是吾辈的一点心意。

半百人生被彤宝先生轻描淡写地就“归零”了,从艺术上来讲可算是他古典再造和现代变更的黄金斜线,这个黄金切割点的前后是沉淀的踏实和低处的飞翔。感谢彤宝先生创造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我们共同的精神世界,他扩大了我们的想象,带我们翱翔……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文化吉林》杂志主笔、《长春商报》首席记者)

 

 

 

 

分享:

喜欢

阅读┊ ┊ ┊┊ ┊打印┊

已投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