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南方人物周刊:淘宝“十月围城”全纪录

南方人物周刊:淘宝“十月围城”全纪录

来源:网络转载 2014-05-21 03:30 编辑: 网络 查看:

在淘宝的“卖家服务”中,有上千种增值服务和营销工具,每一项的收费从几十到上千不等(方迎忠)

  本刊记者 杨潇 马李灵珊

  发自北京、上海

  编者按

  关于革命,至少要问两个问题:为什么会革命?革命来了会发生什么?

  淘宝风波因提价而起,指责淘宝“乱收费”固然容易,但正如一位财经专栏作者分析,淘宝盈利归根结底是靠卖入口资源(即那些能带来流量的搜索排名和广告位),淘宝的入口资源是有限的,卖家越多,资源越稀缺,价格也就越高。无论是现实的选择,还是“被马云忽悠”,淘宝卖家迅速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其结果一是令淘宝的入口资源更加值钱,淘宝愈加强势与傲慢,二是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卖家才能买得起足够流量来赚钱,两极分化几乎不可避免。

  你也许会说,是那些中小卖家自愿跳入这台绞肉机的,并没有人来逼他们。但他们会告诉你,淘宝的宣传和马云的演讲曾经许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愿景;他们会说,淘宝的各种明规则和潜规则都有利于大卖家;他们还会说,淘宝是我们所有人的淘宝,不是大卖家的淘宝,更不是马云的淘宝——淘宝走向“哑铃型社会”的同时,“穷人”要求“平等”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他们并无太多选择,在现实语境下,他们也不相信自己有太多选择,一位卖家说,“法律的空缺,早晚是要革命来填补的。”于是被认为和淘宝关系密切的大卖家成了攻击对象,“穷人”革命,“富人”遭殃,接下来发生的其他故事也似曾相识,因为它早已无数次上演过了。

  第一部分 革命前夜

  清完货就不陪马云(微博)玩了

  “1、2、3、4、5,我还有5箱货。等清完货,我也不陪马云玩了。”李晶随手扯出一个灰色的快递塑料袋,抖一抖,撑开,单手把叠好的两件外套塞进去,再按一下封口。动作一气呵成,用时不到3秒。正在门外抽烟的快递大叔听了,弹了弹烟灰,回过头笑,“这两个月我收快递的老淘宝老板,你是第三个不做的了。”

  这不是李晶相熟的第一个快递员,她做了6年淘宝,一直用这家快递,“他是第8个快递员了。”李晶说着话,手上的活儿一点没停。“这家快递态度比较好,以前发货多,光发货都得半个多小时,等的时候挺有耐心,很少催我。” “以前”指的是2008年,那是她的淘宝店经营巅峰时期。她在淘宝和淘宝商城(微博)各有一家店铺,特意租了一间七十多平米的工作室堆放每周两次成百上千件的进货,还雇了两个人来做客服。

  3个月前,她退出淘宝商城,关闭了工作室,把存货转移到家里,上大学的妹妹是她唯一的帮手。现在,每天多则十几件、少则几件的发货量,她一个人5分钟就能搞定。已达皇冠级别的C店(淘宝店),如今生意寥寥。

  依靠“小泥鳅”,淘宝打败了“鲨鱼”

  7年前,李晶还是长三角一所二流大学的英语系大三学生时偶然发现,这个创立于2003年、名叫“淘宝”的网站对囊中羞涩的大学生来说,“真的能低价淘到宝”。于是,她成了2004年淘宝网(微博)300万用户中的一员。

  2005年初,找工作屡屡碰壁的她开了自己的淘宝店,梦想就此开创一番事业。在那一年的晚些时候,雅虎宣布和淘宝合作,马云在北京公开表示:淘宝网将继续免费3年,阿里巴巴(微博)向淘宝追加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并在未来3年内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当时,他的竞争对手eBay(微博)还要向卖家征收2%~3%的服务费,马云在eBay办公楼对面树起了淘宝的广告牌,声称“鲨鱼在长江里是打不过鳄鱼的”。

  “我拿着那个新闻报道说服了我爸妈,让他们同意我不找份正经工作,而是去开个网店。”李晶说,“我告诉他们除了进货,我不需要别的任何成本支出。”

  她自己联系了两家厂提货,还学会了开车,每周两次从上海驱车一个半小时去进货。除了一些必不得已的见面,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里,她都坐在电脑前,研究怎么PS掉衣服上的褶皱和斑点,痴痴地等着屏幕右下角那个蓝色头像开始跳动——这说明有顾客上门了。“电脑就放在床上,有时候甚至不关机,醒来动一下鼠标就继续干活了。”

  店里的营业额达到两颗蓝钻的那一天,她的右肩疼得抬不起来了。医生说,她得了严重的颈椎病。

  尽管如此,李晶还是对未来满怀信心。2006年,她一个月能挣到6000-10000块钱,甚至比一些在外企工作的同学都拿得多。更重要的是,她觉得淘宝是一个可以让她相信梦想的地方,“我觉得只要努力就能挣到钱。”她常常和同样开淘宝店的卖家朋友交流马云的演讲视频,“他又矮又丑,他说如果他能成功,80%的人都能成功,我们都相信这一点。”

  回头看,马云的演讲和那些成功学演讲如出一辙:“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梦想。人没有梦想、没有一点浪漫主义精神,是不会成功的……创业其实很简单,一个强烈的欲望,我想做什么事情,我想改变什么事情,想清楚之后,你永远坚持这一点。”这个20出头的姑娘深深为之折服,她把这段话记在了自己的博客里。

  “那时候我觉得淘宝是公平的,只要你卖好货,遵循他们的规则,你就能挣钱。我相信马云和他的淘宝是来帮我的,我好,他们也好。”她能理解淘宝也是一家公司,对他们推出“旺铺”这样可以用来装潢店铺页面、统计后台流量的收费增值服务,她也乐于购买。“这是游戏规则的一部分,只有遵循规则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我始终相信我们能在规则里达到共赢。”

  同一时间,国际电子商务巨头eBay宣布退出中国,在国外研究机构出具的咨询报告里,淘宝网与马云团结尽可能多的中小卖家这一免费战略被认为是打败eBay的杀手锏——“鳄鱼”依靠着这些“小泥鳅”,打败了“鲨鱼”。

  “看不见的手”之争

  和大多数网站一样,流量是淘宝世界里“看不见的手”,翻云覆雨,颠倒乾坤。决定商品卖出去的根本因素并不是质量与服务,而是流量。在多如牛毛的淘宝店中,谁能被看见,谁才能卖出货物。2005年的李晶不知道的是,此后6年里,她要和淘宝进行一场“让别人能看见我”的战争,为争取流量而苦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