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体大小: 中
“美丽乡村”建设的慈溪实践 (2013-09-15 16:24:00)
分类: 财经报道
“美丽乡村”建设的慈溪实践
本刊记者 项茂奇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所谓的高增长,曾一度成为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一种畸形模式。严重退化的生态系统,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青山绿水几乎成为人们的奢望。
如何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作为沿海经济最活跃、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慈溪市,近年来,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农村活力不断增强、生活品质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慈溪市的实践表明,“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科学规划:提升建设水平
与其他地区相比,慈溪创建“美丽乡村”难度相对更大。慈溪虽然有山有海,但以平原为主,且人口密集,1361平方公里区域面积,有本地及外来人口200多万,加上工业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和社会管理压力非常突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更涉及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在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中,慈溪市委、市政府就十分注重科学谋划,把高标准、全覆盖的理念融合到规划中,用科学的规划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慈溪市已制定的“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五年计划,把全市划分成“二线”(南部沿山线和中横线)、“五区”(达蓬山运动休闲区、鸣鹤古镇保护区、上林湖越窑青瓷文化传承区、杨梅采摘体验区、大桥生态湿地休闲区)精品线、区块。到2015年,慈溪力争再创建20个宁波市全面小康村,培育建设30个省级中心村,挖掘打造15个宁波市级特色村。
慈溪市将采取“突出重点、分年推进,连片成线,培植示范”的办法,整体推进全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
项目支撑:凸显点、线、面结合
“美丽乡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慈溪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切感受到,此项工程尽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基层群众的拥护,但也存在着困难和不足。如基层在推进建设整治中的资金压力大,资金瓶颈制约明显;受土地利用规划、水源保护地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规划控制,项目建设难以落地。再如,农房两改方面,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农民公寓项目资金管理、分配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较为薄弱。另外,部分镇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导致农民公寓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整体档次不高等。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慈溪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采取凸显点、线、面结合,全力推进“四村一线”和“农房两改” 项目建设。
在“四村一线”建设方面。慈溪市已启动三个批次20个中心村的培育建设,其中首批7个中心村已通过宁波市项目验收;15个特色村建设分两批推进,首批8个特色村已经全面推进两年建设行动计划,其中方家河头村、双湖村已经成为慈溪市居民休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已完成首批16个环境改造提升村项目建设,第二批确定21个环境改造提升村建设项目,正在逐步启动建设;全市已累计创建宁波市全面小康村达到7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三成。
在推进“农房两改”方面,全市共实施重点“农房两改”拆迁项目25个,完成拆迁3230户,安置5462户,顺利完成宁波下达的四年目标任务。同时实施集中协调、“三站式”联合会审、便民服务代办员等制度,强化资金保障、房屋建设、房屋分配、公寓物业等管理,重点指导督促各地严格制订房屋分配办法,确保房屋分配“公开、公平、公正”, 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质量安全事故、群体性上访事件和资金违规使用现象。慈溪市把好“五个关口”强化“农房两改”监管的做法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肯定。
要素保障:确保推进力度
慈溪市重点从强化资金扶持和土地保障入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在资金扶持上,除原有农村项目建设补助资金和补助渠道不变外,进一步加大“四村一线”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慈溪市“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全面小康村、中心村、特色村、环境改造提升村和精品线所涉村的建设内容和补助标准,今后四年市镇两级将增加1.6亿元(加上原有扶持政策累计将达到3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其中每年安排1125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特色村建设;对于特色明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特色村实施“一村一策”扶助办法。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精品线建设;每年安排9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环境改造提升村建设。对通过合格(先进)村考核验收的村给予10-20万元的补助。与此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2012年共争取上级“四村一线”补助资金1000万元。各地也都制定出台了适合本地实际的配套政策,并将补助资金纳入年度预算。
在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上,累计安排农村专项用地指标1600余亩;去年安排新农村建设指标150余亩用于项目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共获得增减挂钩指标1316亩。
由于强化资金扶持和土地保障,慈溪市“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力度明显加大。
均衡发展:注重质量内涵
慈溪市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发展等同步推进,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质量内涵,实现城乡均衡联动发展。
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扎实推进“3320”农业园区建设工程,全市已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9个、宁波市级24个,已建成省级3个。积极推进粮食功能区提升工程,建成粮食功能区5.7万亩。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积极打造“养生达蓬”、“掌上明珠”等精品线路,去年接待游客人次和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杨梅节被评为宁波“十佳”农家乐休闲旅游节庆活动。
提高农民持续增收能力。积极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培训、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农民参与股份合作和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拓宽农民多元化收入来源,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5:1,居全省各县市首位。继续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去年人均收入达到7671元,比2007年增长近3倍。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鼓励村级组织建设二三产物业用房,累计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用房达到156万平方米,租金收益1.5亿元。积极推进市级财政补助村建设,累计启动物业项目75个。省内首创村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财力保障五项机制,加大财政对村级补助力度,与上一轮政策相比每年新增财政投入近亿元。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7.61亿元,村均收入232万元,居宁波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