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莱州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2)

莱州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2)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2-14 05:4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刘毅(?—285) 字仲雄,东莱掖县人,西晋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清正刚直,好臧否人物,很为时人信服。魏末任司隶官,为政竭忠尽职。在晋初险恶的政治局势中“言不苟合,行不苟容”。任司隶校尉时,敢于“纠正豪右”,压抑世族豪强势力。深为时人称道。向晋武帝写下了《宜罢中正疏》,力主晋帝“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刘的建议虽未得晋武帝采纳,但在那时就能深刻认识到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并力主废弃,足见其高远的政治目光和过人的智慧。70岁告老归第,授光禄大夫衔。晋太康五年(285)卒。有《文集》两卷传世。
     王景(889—963) 掖县人,五代、北宋时名将。少年时即倜傥无羁,善骑射。历仕梁、晋、汉、周,累破契丹,为护国军节度。后周显德元年(954)封褒国公,次年周世宗即位,加兼中书令。又任西面行营都部署,在上邽大破蜀军,斩首数万,进封凉国公。北宋改元,太祖为其加太保,封太原郡王,卒赠太傅,追封凉国公,谥号无靖。他为政宽缓怀素而极有主见,尤善施抚、赈之策。
    辛次膺(1091—1170) 字起季,掖县人,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绍兴年间任右正言,力主抗金,曾前后七次上疏劝谏高宗接受宣和、靖康年间的教训,不与敌议和。宋、金和约达成以后,辛次膺义愤填膺,上疏抨击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史称“渡江以后,直言之臣以次膺为首”。终因势单力薄,为秦桧忌害,被削职为民,流落乡里达20年,直到孝宗即位,才被再次起用,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力主抗金不懈。
    刘长生(1147—1203) 名处玄,字通妙,以号行,莱州武官村人,金代著名的道家“全真派七真人”之一,全真道随山派创立者。金大定九年(1169)春,被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收为关门弟子,赐以名号。出家后,随师傅至昆嵛山烟霞洞、终南山修炼,王重阳羽化后。刘长生回到故乡,居武官灵虚观,创立全真道北七真派之一的随山派,收徒讲注《道德》、《黄庭》、《清静》诸经。金明昌六年(1195),刘长生与邱处机等道侣七人至崂山传道,独留太清宫。承安二年(1197)冬,金章宗派使者以隆重的礼节将刘长生召赴京都,待为上宾。数月后刘长生携旨返回故里于大基山道士谷修建先天观。刘长生精诗词书法,武官、大基山都有他的诗刻。迎祥观亦曾有其手书“蓬莱”二字。元时国戚皇姑多在此观修道,明洪武中易名青罗观。武官遇仙园碑前书“遇仙园”、碑阴书“遇仙楼”字大逾斗,笔势如龙凤翻舞。泰和三年(1203)二月六日羽化,年56岁。元至元中赠辅化明德真人。著有《道德经注》、《阴符经解》等。
    刘迎(?—1180) 字无党,号无诤居士,东莱(郡治今莱州市)人,金代著名诗人。初以荫试部椽,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大定十四年登进士第,任完颜永成邠王府记室,后改任太子司经,深得世宗和太子完颜允恭器重。“代劳者歌”是他诗作的最主要特点,这个特点在《淮安行》、《河防行》、《修城行》、《推车行》、《败车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刘迎诗文当时就很受推重。金章宗曾评论:“郝俣赋诗颇佳,旧对刘迎能之,李晏不及也。”刘迎的诗文乐府集《山林长语》曾作为金朝国学刊行。金人元好问《中州集》曾收录刘迎诗75首。今人唐圭璋编《全金元词》中,也收了刘迎词4首。在现在的教科书和试卷中都选录有他的诗词,在全国各地也都流传着他的不少诗词作品。大定二十年随皇上至凉陉,因病去世。
    毛纪(1463—1545) 字维之,掖县城里人,明代重臣,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父毛敏博学忠直,曾任杭州府教授,晚年退归,名重乡里。 毛纪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放榜解元,翌年中进士后授翰林,孝宗弘治初为检讨、侍读。曾参与纂修《孝宗实录》。后任侍学士、学士、户部侍郎,正德十年(1515)由吏部左侍郎升任礼部尚书,旋迁户部尚书,后兼东阁大学士,辅佐皇帝处理军国要务。因迎驾明世宗有功,毛纪被明世宗加为伯爵。有《鳌峰类稿》等多部著作,并纂修成第一部《莱州府志》8卷,嘉靖十四年刻印发行。逝后赠太保,谥文简。至今民间仍流传着毛阁老的许多传说,蒲松龄的《姊妹易嫁》就是其中之一。

    赵焕(1541—1619) 字文光,号吉亭,掖城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乌程知县,后调任工部主事,再改任御史。后任顺天府丞,左佥都御史。不久改任工部右侍郎,进吏部左侍郎,获准离职还乡。16年后奉召任刑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后又兼吏部尚书。时神宗怠于政事,曹暑多空,“六卿止一焕在”,身兼二任,户、礼、工三部只一侍郎,兵部连侍郎也没有。都察院已八年无正官,赵焕多次上疏要求增补官员,神宗未允。是年八月,神宗用赵焕为吏部尚书,采纳赵焕的意见,各部各任命侍郎,又考选补充给事中、御史。死后熹宗赠太子太保。
    刘重庆 (1579—1632) 字幼孙,号耳枝,掖城人,明末著名书法家,官至户部右侍郎。幼,家贫,居大泽山红庙石屋内苦读,无钱买纸.采来柿树叶习书不辍。后人曾赞:“挥毫大泽龙蛇舞,采向空山柿叶稀”。书法名震京师、宫廷,曾有“飞笔填点”的传说。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后升为御史,因不依附宦官魏忠贤被诬罢官。崇祯改元再任御史,上书将魏逆奸党李永贞、刘若愚、李实逮捕正法。后任大理通政,升户部右侍郎。孔有德兵变围莱,刘重庆三次上疏,陈明莱州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及莱地失守将造成“南北中梗”的严重后果,备述莱州阖城军民浴血奋战、死守孤城的壮烈情景,怒斥兵部不作为,请求皇上调边关精兵速援莱州,并自请降为御史督师赴莱,与莱州军民同生死,共存亡,情词恳切。但兵部熊明遇主抚,刘重庆主剿力争不得,郁愤成疾,崇桢五年(1632)七月初三卒,年53岁。
    朱万年 (?一1632) 宇鹤南,贵州黎平府开泰(今贵州锦屏县)人,明崇祯四年(1631)任莱州府知府。李九成、孔有德兵变时为保卫莱州城壮烈殉难(事迹见前“朱万年守城”)。至今当地七巧节提前一天,就是为了七月七日纪念朱万年。
     王应豸 (1580—1632) 字惠文,掖县王家楼村人,明代蓟门巡抚。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授户部主事。黔南战乱起,皇帝命应豸带十万帑金犒军。王应豸到后将战乱很快平复。归京后升为郎中,再升关内副使。任内劾贪官巢丕昌,深挖护城河,环山开凿几十里长的沟渠,边关面貌为之一新。崇祯改元,王应豸被任命为蓟门巡抚。他审时度势,建议皇帝将安营地由遵化改为喜峰,并增兵万余驻防龙井、大安、马兰等军事要冲,关外清军闻知各要塞明军兵精将强,戒备森严,数年不敢来犯,蓟门百姓遂得安居乐业。皇帝曾有“天下巡抚果如王应豸者,何虑天下不安”的赞语。1632年被诬陷杀害,年52岁。
     李森先 (?一1660) 字琳枝,号滟石,掖城人,清代名御史。少年时即以文章著名,明崇祯十三年中进士,官博士。李自成攻克北京后任农民军祠祭司从事,清入关后被举荐任职,顺治二年(1645)由国子学博士考选为江西道监察御史。因“耿直敢言,不避权贵”,在御史任上曾被三次罢官,两次下狱。在弹劾大学士冯铨一案中,李森先言词激烈,被多尔衮以“结党谋害”罪名革职归里。他给自家城南阁外住处取名“椒雨园”(椒雨,酒之辛者),饮酒吟诗,豪放不羁,性情离世脱俗,颇有竹林之风。其诗句“倾樽浇块垒,狂啸拔笼藩。”可看出他忧国忧民的真实心态。第三次官复原职后,到任河南巡察荒情。十六年卒于河南汝州。有《椒雨园集》、《李森先谏草》一卷、《天中记游》二卷留世。
    张士保 (1805—1879) 号菊如,掖城人,清代著名画家、学者。道光十二年(1832)选为副贡。同治初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历下李清照故居设尚志堂,遍请“齐鲁穷经之士”来济讲学,张士保“巍然居首”。光绪四年(1878)被选任临淄教谕,卒于任上,终年75岁。张土保是清末著名的书画家,其书法行、楷,篆、隶无所不精,尤以钟鼎文见长,而最享有盛名的则是他的画。他画的山水花鸟,取意旁枝别出,匠心独具,人物画更是笔道古雅,形态静穆,深得陈洪绶、崔子忠一派承宗古法的真传。其代表作有《云台二十八将图》、《罗汉图》、《古木高士图》(仿程穆倩)以及为陈晋卿作的《执砚图》和《太常仙蝶图》等,后被收入《日本现代支那名画目录》、《知鱼堂画录》和《张菊如评传》等书中。张士保还曾画过《百驴图》、《四君子》、《放爆竹》、《鹿鹤同春》、《金鱼缸》等窗花稿样。其著述有《南华指月》6册,《南华外杂篇辨伪》4册,《楞严义贯》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