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莱州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3)

莱州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3)

来源:网络转载 2015-02-14 05:4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林凤官 (1817—1895) 字蔼人,掖城东南隅人,清代书法四小名家之一。幼年丧父,靠孀居的母亲手工纺织供给读书成人。道光十七年(1837)选为拔贡,任工部虞衡司主事(七品京官)40多年,任劳任怨,深受上司倚重。他生性耿介廉正,不事钻营聚敛,其女儿、儿媳给鞋铺纳鞋底维持生活。晚年出任山西平阳知府,十分注意抚恤饥民,培养人才,深受百姓拥戴。林风官书法艺术独具一格,融晋、魏,唐、宋书法艺术于一体而自成一家,其字雄浑稳健,潇洒超脱,形神兼备,与何绍基、牟所、毕道远并称“清代四小名家”。还以擅画风竹、雪竹、雨竹出名。但他一生惜墨如金,不多书画,作品传世者甚少。
    翟云升 (1776—1860) 字舜堂,号文泉,掖城东南隅村人,清代著名语言学家、书法家。自幼天资过人,习作曾令“塾师避席”。童子试得第一名,嘉庆五年(1800)中举,道光二年(1822)登进士第。性情淡泊,无意仕途。中举后任黄县教谕,不久便辞职回乡。中进士后授广西知县,以母亲年迈为由辞任;相国陈文恪得知其学识渊博,推荐去京师任国子监丞,未赴。一生潜心著述。人评“说文拟严(可均)、段(玉裁),音韵比顾(炎武)、江(永),训诂等郝(懿行)、王(引之)”。他精于书法,尤工隶书。著作以《隶书大字典》名印行。他书写的东海神庙碑,笔意传神,笔力苍健,拓本流传甚广,已成为人们学习隶书的典范。
     邱丕振 (1885—1914) 名天作,以字行,掖县大珍珠村人,同盟会员,辛亥革命烈士。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入济南武备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被选派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在日本与五兄邱砥之联合部分学友共创“利群社”,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鼓动推翻清王朝。后创办“公学”,招收学生、培养革命人才;创办公司和印刷所等筹措资金,为革命做准备。辛亥革命爆发后,邱丕振偕八弟典五、九弟子厚、十弟绍尹,谒徐镜心,在烟台共同组建“共和急进会”,因形势所迫转移大连。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廿六日,邱丕振与徐镜心率队攻入驻登州清廷水师营,生俘统领王步青,光复登州,成立山东军政府。先任山东军政府司令后改登州军政分府司令。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案发后,邱丕振组“革新会”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去天津组织武装,准备大举起义,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还研究改进枪械,设计了一种新式连发枪并绘草图,还写下了《告国人书》。1914年l0月26日,在济南被袁世凯杀害,年仅29岁。
    吕海寰 (1843—1927) 字镜宇,掖城西南隅村人。清末著名外交家,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历任工、兵、外务部尚书等职。清同治六年(1867)中举,后任兵部员外郎十余年,光绪二十年(1894)任江苏常镇通海道。时逢日本强迫清政府拟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草约,他将拟稿 “洋货照完半税”改为“照完正税”,“准日人在通商口岸城镇运货设行栈”改为“通商口岸之城镇”,等等,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了补救。泰安、江阴两教案及英国轮船以在台湾被扣留检查为由要求赔偿损失一案均处理得有理有节,中外钦服,遂以善办外交闻名。光绪二十三年,李鸿章专荐吕海寰为驻德国、荷兰大臣。其凡涉及国体主权方面的事情都据理力争,毫不妥协。回国后督办津浦铁路,解决了浦口站、泺口桥两大关键问题,使铁路顺利通车。吕海寰任常镇通海道时即曾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创设保婴局、救生会,开浚船坞等。于1904年3月10日在上海组织正式成立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此为中国红十字会之始。该会属慈善性质,由中、英、美、德、法五个中立国合办,直接目的在于救护日俄交战双方伤兵及东北战地难民出境医治。日俄战争两年间,共救护46.7万余人出境。光绪帝曾发上谕“颁发内银十万两”作经费,以为褒奖。三十三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吕海寰任会长。辛亥革命爆发,他会同他人办理战地救护事宜。其间大清红十字会改为“中国红十字会”,于十月廿五日派出医疗队驰武汉、武昌一役,治疗伤者数千人,掩埋尸骸8千余具。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孙中山批准中国红十字会立案,2月正式获得承认。10月,政府以总统令形式任命吕海寰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此后,吕海寰领导红十字会在国内进行多次救灾,成绩斐然。
 早在红十字会初创时期,吕海寰即为中国加入国际红十字组织多方奔走,在吕海寰的不懈努力下,1912年1月1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式通过承认中国红十字会。1919年7月8日,中国红十字会正式加入各国红十字协会(现称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协会)。此后,吕海寰领导红十字会积极开展了国际救济活动。1920年9月,年事已高的吕海寰辞去了会长职务,仍被公推为名誉会长。此后定居天津,1927年1月病逝,享年85岁。次年归葬家乡。著有《奉使金鉴》60卷、补辑40卷,《庚子海外记事》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