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访谈:人文学家李汉秋谈传统节日和民族精神
著名人文学家李汉秋:中秋话团圆
人文学家李汉秋谈清明节中的人文精神
【嘉宾介绍】李汉秋,福建人。著名的人文学家、连续四届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协节会委员会主任。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代诗人杜牧有这句诗,道出了许多人相似的体验。有的版本作“卧看”,躺着看“牵牛织女星”。在这是夏末秋初,人们刚刚从酷暑中走出来,沐浴着一阵阵凉风的时候,瓜果上市了,谷收了,人们心情特别愉快。人们小时候往往有这样的经历,躺在或者是坐在天空底下。这时候有大人,或者是同伴,给我们讲天上的牛郎织女故事就感到特别的浪漫,特别的美丽,非常富有诗意,一辈子都记得非常清楚。这时就是七夕节来了。
古代先民对星星的崇拜引发各种七夕传说
七夕节是星节,对星的崇拜,是古代先民就开始的。那时候,夜里没有灯,夜里一看天上,就是星星和月亮。繁星满天在眨着眼,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人们对星星、月亮就有一种自然的崇拜的心理,一种敬畏就生出崇拜,敬畏崇拜就产生了许多传说。在银河的两岸,一边是牵牛星,就是牛郎星,一边是织女星,为什么这两星要隔着银河相望?人们会产生各种想象,传说、神话就出来了。牵牛和织女之间是什么关系?慢慢就变成了一种情侣的关系、夫妻的关系,就有许多故事出来。
比较早将牛郎织女星跟七夕联系上的是汉代。中国人对"7"这个数字,赋予它特殊的意义。大家知道"9"是阳性数字中最大的。9月9是重阳。"7"照理说也是奇数,但是中国人对于"7",往往跟阴性联系起来。太阳叫太阳,月亮叫太阴。中国人很早就观察到月亮太阴往往是以"7"和"7"的倍数作为一个周期的。潮汐是跟着月亮涨落的,据说从正常中线的位置到它涨到最高的位置是七天。从中线的位置落到最低潮的位置又是七天,这是太阴的周期。
七夕的故事、传说不同,但爱情主题不变
太阴相对地上的人就是女性,女是阴,妇女有很多周期也是以七和七的倍数作为周期的。7月7日,跟女性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汉朝的宫廷里面就过七月七,据说汉武帝的生日是七月初七。古代有一本《汉武故事》。汉武帝跟一个仙后谈恋爱,这个仙后是谁?西王母,她身边有青鸟。西王母让青鸟作为信使和他传信,而且传爱情的信,西王母通过青鸟跟汉武帝恋爱,据说西王母要来的时候,由青鸟先来报告,西王母跟汉武帝相会五次,都是在七夕。汉朝在宫廷里就过七月七,用红丝绳把手缠起来,叫连爱,把爱连起来。所以七月七从汉朝开始就突出爱情主题。
到唐朝,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很有名的诗句,七月七夕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就是七月七长生殿,夜半无人的时候讲悄悄话。讲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明皇跟杨贵妃的爱情也是放在七月七夕,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七夕还是爱情的主题。
从汉朝开始,七夕与天上的牵牛、织女就挂上钩了。提到牵牛、织女星,《诗经》里就有,但是明确牛郎织女是爱情关系的是汉朝。所以七夕节就变成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中国人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我刚才一开始就说了,它是关于星辰的传说。这种星辰的传说,跟天人之间的爱情关系联系上了,所以牛郎织女就成天人相恋的爱情关系传说了。天跟人,天女跟人间,跟人间的什么人相恋呢?不是跟汉武帝相恋,不是跟人间的帝王相恋,是跟人间很贫穷的,很卑微的普通老百姓牛郎相恋.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多种多样,但是有几个因素,有几个人物少不了。第一个人物是牛郎,在不同的传说里面,牛郎故事不一样,但是他的性格,他的形象特点是一致的,就是非常忠厚的,很厚道的,很诚实的,也很勤劳的这么一个牛郎。牛郎是农村最普通的劳动者。在传说故事里面,他有一个哥哥,哥哥讨了一个嫂子,没有分家的时候,兄弟嫂子都在一起过,嫂子不喜欢小叔子,希望独自占有家产,让小叔子自己单过,所以老想把牛郎排挤出去。
男耕女织时代牛郎织女故事蕴含着美好的爱情观
用什么故事表现牛郎的厚道、诚恳,又勤劳?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嫂子排挤他,让他去放九头牛,告诉他回来的时候必须有10头牛。牛郎就老老实实赶着九头牛,到了外面也没地方住,也没地方遮风避雨的,也没有吃的,挺可怜的。什么时候才有10头牛呢?这时候一个老头告诉他,你到伏牛山里去,山里有一头老牛病得很厉害,你把它服侍好了,它跟你回家,你不就有10头牛了吗?牛郎就听老头的话,到山中,果然找到一头病很重的老牛,一病不起的躺在在那儿。老牛饿了,牛郎首先打了草,三天三夜喂它,老牛吃了三天草,有点力气了,就告诉牛郎,我的腿受伤了,这个伤别的没法治,你要采百花的露水来给我洗,这样我的腿才能好。牛郎厚道、诚实就表现在这里,他真的到山里面,天天一早就去采,采百种花上的露水,天天帮老牛来洗伤口,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老牛病愈了.这个故事表现牛郎诚恳、厚道,他对老牛也这么好,很善良。老牛腿伤治好了,果真就跟着牛郎和另外九头牛一起回家了。
回家以后,老牛就教给牛郎许多办法,做他的顾问,教他怎么怎么样做。这里有两个人物了,一个是牛郎,一个是老牛。第三个人物是不可少的,就是天上的织女。织女是天帝的小女儿,有的说是第七个女儿,有的说是第三个女儿,反正是天帝的一个女儿。老牛实际上是从天上下凡在人间,他看牛郎这个人忠厚、老实,就教牛郎,七月七这一天,天上的仙女会在哪个湖上洗澡,你可以去追求穿绿色衣服的织女。听了老牛的教导,牛郎就去追织女,天上的仙女。仙女果然也看中了牛郎的忠厚、老实、勤劳,就跟着牛郎,做牛郎的妻子。两个人结合了,一个天上仙女,一个人间牛郎,人间天上,结成姻缘,恩爱夫妻,男耕女织,就是典型的自然经济下一个美满的小家庭.织女替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四口之家,男耕女织,虽然生活比较贫困,但是非常温馨,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使一家人生活得挺好。织女很灵巧,光靠牛郎的耕种不足以养活一家四口,织女会织布,又从天上带来蚕,教给附近的人养蚕织丝绸。织女心灵手巧,织得特别好,可以织出云锦天衣,五彩的布,加上从天上带来的蚕丝,织得就更好了。这一家过得非常美满。这是典型的自然经济时代男耕女织的美满生活。故事下半段,天帝发现自己的女儿嫁给人间的牛郎了,那么一个贫困的牛郎,天帝就发怒了,派天兵天将要把织女抓回天上去。怎么办?牛郎没有办法,这时候老牛已经年纪很大了,告诉牛郎,我很快要死了,我死了以后,如果天兵天将把织女抓回天上你怎么办?你把我的牛皮剥下来,你披上我的牛皮,有的传说是用我的牛皮做成鞋,你穿在脚上,就可以上天追织女了。果然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果然这个时候老牛已经死了,牛郎就把牛皮披在自己身上,挑了一个担子,前面一个男孩,后面一个女孩,金哥、玉姐,披着牛皮就上天去追织女,眼看要追上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从头上拨一根金簪,在天上一划,她这一划,天上出现了银河,波涛滚滚,一条大河,难住了牛郎,织女已经在河东了,牛郎还在河西,一条大河横亘在中间把他们隔开了。
后来据说天帝,有的说是王母娘娘,看这一对夫妻挺可怜的,就发了善心,让他们一年的七夕能够见一次面。七夕隔着银河怎么见面呢?没有桥怎么相会?在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传说牛郎织女的爱情不仅使王母娘娘有侧隐之心,让他们七夕相见,而且感动了喜鹊。喜鹊很有自我牺牲精神,七夕都飞来银河两岸,首尾相接,用自己的身体搭成一座桥,就叫鹊桥。让牛郎织女踏着自己的身体在鹊桥上相会,这就成了鹊桥会。牛郎织女也成了鹊桥上的神仙鹊桥仙。据说七夕那天晚上,你在天空看不到鸟了,到哪儿去了?都到银河上搭鹊桥了。到了第二天大家发现,满天飞的喜鹊,头毛都秃了,羽翼都掉了好多,就是它有自我牺牲精神,用自己的身体做桥,让牛郎织女踩着自己的身体过去相会。不惜牺牲自己的羽翼,自己的容貌,成就天上人间美好的姻缘。这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非常和谐的一种关系。
牛郎织女两座星,隔着银河,七夕相会,形成一种非常美好的佳期。古代还把他们的相会叫星期。因为牛郎织女都是星,星期相会,所以叫星期。七夕节也叫做星期。这么一个美好的故事,很有诗意,很浪漫。起源,照理说最早是人类对星的好奇,然后产生星的传说,跟人间故事相联系,就成了七夕这么一个美好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