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英:最近画得不多,去年画了几张新的写意画,我投向艺术市场的基本上是水墨画,工笔画就基本上没有投入到市场中去,自己心爱的东西也不愿意出手。我有两个情结,一方面喜欢工笔画,搞一些比较严肃的工笔画创作,另一方面,对水墨画,也就是所谓的写意画也是情有独钟的,因为我以前就是画写意画的。所以,我投向艺术市场的,是我从工笔画派生出来的一种叫“小写意画”的人物画,这种东西拿出来以后,大家非常喜欢,里头也有一些文化的因素,作品还是显得比较文雅,也有一些艺术境界。去年画了几张新的创作,应该讲还是比以前略有所进步。我感到很欣慰的是我并没有被艺术的市场化影响到我的作品的质量和影响我的进步,我欣慰的是我还在不断地慢慢地进步,虽然我不是一个很容易突变的人,突然间有灵感,突然变一个风格,但我在慢慢地有所领悟,有所发现,对传统的语言,对那些非常深奥的品质,每年都会有新的体会,慢慢在学习,来融入到我的画当中。
记者(冯晓伟):您刚才讲到现在常画的是通过工笔画延伸出来的一种小写意,我希望您能够介绍一幅你自己喜欢的作品,让我们了解和认识一下。
何家英:比如,去年我新画的一张小写意的作品,我画的一个《圣水湖畔》,实际上就是用传统的笔墨画了两个裸体,是一幅裸体画。前面一个姑娘是正面的,拿着一个单子遮盖一点,但是人画得就很单纯,后面还有一个人在梳头发,在水边,有一棵大树衬托着前面这个人。用的语言,我是尽量借鉴传统,尤其是元人文人画的一种笔墨因素,把那种山水画的笔墨语言用到人物画当中,线条画起来也是颤颤悠悠的,一种小桥流水的、悠闲自得的感觉,而不是像黄胄那种非常有力量的、阳刚的笔墨。我就是想表现一种非常平静的画面的感觉,找文人画的气息。这种笔墨的元素,都是文人画当中的一些特别优秀的东西,就是去追求这个特别优秀的一种笔墨趣味,比如干笔的韵律,用笔的圆润、松动,人物讲究传神、讲究人物的神态,栩栩如生,让人看起来很真切,然后又表现出一种纯净的、没有污染的感觉,虽然画的是裸体。我画的裸体画绝对看不出一种邪恶的、性欲的东西,应该讲我寻找的是一种圣洁的东西,裸体特别能表现人的圣洁,当她没有掩饰的情况下,反而变得很圣洁。这张画把背景和前头人物之间的笔墨关系、虚实关系就处理得比较得体,整个画面有一个协调的感觉。
记者(冯晓伟):刚才咱们也谈到了艺术创作、艺术作品,最后想请您谈谈您的艺术追求。
何家英:本来我们画画的,从小学习绘画,确实是对绘画的一种热爱,从小就喜欢画画,这种热爱就产生了一种理想,不断地认识这种审美的理想。审美的提高,实际上是向着我们的理想迈进,不断进步的一个过程。人在对美的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认识美的世界。就像宗教里头,要认识人世间人的生死,人世间的大的道理,宇宙的真谛,意思是一样的,这种东西也是一种道,也是自己一种像信仰一样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支撑着我们作画的根本,而不是说我的目的是卖画、卖钱。因此,主观上的这种愿望是比较纯粹一些。但是,我们学画的时代是一个封闭的时代,也就是说是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这个时候我们所见到的艺术作品是很少的。什么是艺术,对我们来讲总是一个谜,在这个迷雾当中行走,一步步地清晰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就觉得特别有意思,什么是艺术始终在困扰着我们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见到的,不论是中国的、古代的优秀的东西,还是西方优秀的东西,我们都能够慢慢见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艺术有新的发现和认识。也就是在这个迷茫、并不太成熟的情况下,对艺术的真诚导致了我们的行为,导致了创作。也就是说,你在创作一些好的东西,未必你就真的很成熟、对艺术了解得很透彻了。今天也不可能把艺术的东西说的很透彻,但是起码能说出一些东西。以前我们不知道艺术是什么,但是对艺术的执着、对艺术的热爱,导致了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一些艺术作品。所以在80年代,那是人生当中的一个黄金时代,那个时候我本来是画写意的,但是逐渐地发现工笔画的魅力,而且它能够容纳其他的艺术语言,比如西画、油画,很多语言都可以容纳到工笔画里头。尤其年轻的时候,在写意画上可能达不到的东西可以从工笔画上慢慢融进去,所以选择工笔画,而且发现也适合自己,我也有耐心,有想法,有方向,感觉到在写实的绘画当中,还有很宽的领域可以进一步再探索一下,就是把写实推到极致,起码说是自己对审美上一点新的认识和发现,起码是跟古人有所不同的。应该讲,在那种传统的基础上是有所创造的。
记者(冯晓伟):最后,希望何老师将来创作出更多自己满意的作品,创作出让大家都非常喜欢的作品。
何家英:谢谢!艺术需要艺术家的创造、需要艺术家的努力,需要艺术家拿出好作品来。同时,还需要媒体去把它推广出来,介绍给大家,使社会更多地关注我们,让我们的创作能够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人民,这样的艺术才有它的价值。中国书画名人榜正是这样的一个有意义的平台,希望中国书画名人榜能够把中国的优秀的书画家推举出来,也希望中国书画名人榜越办越好!
记者(冯晓伟):谢谢何老师!
(中国书画名人榜记者:冯晓伟 摄影:贾红利 摄像:于溯源 文字整理: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