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习武要言
一:身手协调,不等于柔顺,柔顺在心。
二:失形为懈,退力为松。松却不是无力!
三:要练出力,而非用力练。
四:要在身上感,不要在身上求。
五:练功要争朝夕,不可朝夕发急。
六:练拳需有力,不可用力练。
七:精神领起,随顺感觉。可得自在。
八:练拳需用心,不可用心求。随遇而安,自然处处方便。
九:初则人学拳,入境拳练人。
十:向人学拳,非学其人。
十一:外能柔软 ,在心(是心柔顺);内自坚刚,在体(是体强健)。
十二:放松为了练拳,练拳非为放松。练功虽能负重,负重不是练功。
十三:是否青山依旧在(诸病不改)?任他几度夕阳红(依然故我)。
十四:有手法即无内意,无手即在境中。
十五:放松就是放下,放下即是练功。
十六:手如春风拂面(喻其柔),足似水面行舟(言其轻)。
十七:功力之用是为了打人,而非和人对打。
十八:以形练意,即是借假炼真,得意而后忘形。
十九:太极是专,靠累积以顿悟;武术是博,仰积累而渐成。
二十:身无倚靠,自然中正。
二一:心不挂物,身自无偏。
二二:虚为意之隠于彼,实为形之现于此。
二三:心净则意正,身端则神逸。
二四:动必依法合理,久则渐成自然。
二五:肢体负重,则神意轻松。
二六:松非单一无力,而是不用力。
二七:理解拳理(被动法则),才是学拳。掌握被动运行规律,才是练拳。抛弃拳架,运行神意,才是练功。
二八:万物负阴而抱阳,人体秉实而含虚。
二九:不受外力,不自生力,即得自在。
三十:有为为无为之因,无为乃有为之果。
三一:放松时无须有被动的意思,被动行功时不必有放松的念想。
三二:中:身体外形中正、内意虚灵。
三三:正:或动或静无偏斜俯仰状。
三四:安:心意自在安闲,形神自然得中。
三五:舒:意静神舒,肢体方得轻松舒展。
三六:轻:动作轻柔。往来自如。
三七:灵:能依人进退,顺风向自转。
三八:圆:一气贯串,自然圆满无间。
三九:活:灵敏而活,凡动静皆能被动、自然。
四十:外求中正之形,内得安舒之感。
6传教经历
曹树人的武术学、教生涯是从八二年正式开始,那时在随李师学习的同时,亦随李师在南阳武术馆中任教,八六年至九三年,应聘在兵工部中原技校教学;其后又在南阳理工学院武协教学至二零零五年,二零零零年前后开始任南阳陈氏太极拳研究会总教练至二零零三年。二零零七年创办南阳吴氏太极拳研究会,零四年在北京加入中国武术协会。入选《太极拳百科全书》,自此年开始,长期在湖南张家界义务教学,现任张家界太极拳协会,南阳少林拳研究会、南阳咏春拳研究会名誉会长。
7武学思想
学拳述真
学拳首要是非常喜欢这种运动风格的拳术,最好找个有传承的老师,得到方法与理论两方面的言传身教。如果当地或一时找不到,一般老师或学友都可以。对这类师友,看两点:一是是否通拳理,二是身手是否协调,二者有一样就可以,通拳理可以指导你学习,身手协调可以充当行为的榜样,不要考虑他们是否有功夫,因为没有传承的人不可能有功夫!你只要学习他们的长处来领自己上路就行。这一时期的关键在于你自己要细致入微的读背拳谱,努力明白谱中经文的意思,以便得到具体的指导。而如果有好老师,这个阶段是不用看经谱的,一切听老师的就行了,一定不要质疑老师的每一步教学,包括在心中认为老师教学:乱插花、无次第、乃至随便乱说!因为这是你一个初学未入门者的看法,你啥都知道,还来学什么?啥都不清楚,有啥发言权?重要的是:心中若有疑,必生虑,有虑即是学习中的障碍,影响接受能力,往往穷年累月用功,总是难有成就。
有个徒弟跟我学到第四年,才恍然大悟,因为他刚体会到了他来学习的第一天我要求他的:脚要离开地面不要站在地上的要求,说"这几年心里总是想:明明是站在地上,却不叫站在那,站哪儿?听不懂却又不敢问,现在感受到了,才明白老师没说错……一个问题揣了三年,若是第三天就明白了,不用三年,功夫都有了。疑问就是有疑就问,才能明白无疑;怀疑就是怀揣着糊涂装明白,糊涂加上笨,成为愚蠢。学习是两个阶段;求学和练习。要练习就得知道方法明白道理,若虽知道方法而不明白道理,也不问即俗话说的不求甚解,埋头拉车,那怎么可能有境地(功夫)呢?不过浪费时光罢了。老师是干什么的?就是讲道理(传道)教方法(授业)回答问题(解惑)的!有疑不问,要老师干啥?不用学了,直接做发明家创造一切算了。
综合起来讲,想学拳重要的两点:一是找好老师,二是当好学生!啥是好学生?不自以为是,虚心求学。不自以为是包括好些方面,比如不耍小聪明不懂装懂;有疑问一定求解答,不要在心里结成虑,关键是不要有自己的思想认识!!!这一点将伴随你这一生!一定要明白:有“我”在,“拳”就没了!“有我就是偏执!我想这样……”、“我认为……”、“我明白了……”、“我很清楚……”等等。这都是你个人的,不是拳的!真放下我,才明白拳!明白了拳,自然庆幸;幸亏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