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书画领军人物胡明军(9)

书画领军人物胡明军(9)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1-07 09:33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人物画形神之美的表现对线和笔墨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客观物象不具有线,线是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形象符号,是画家对物象进行抽象劳动的主观创造。中国传统民族绘画艺术,把线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从单线、面发展到“十八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所表现出形态各异的节奏感和力量感,诠释和验证着中国画的时代特征。线条和笔墨的虚实疏密,轻重疾徐,抑扬顿挫,起承转和的矛盾变化是画家思考、表现感情和实现理念的轨迹。驾驭线和笔墨的能力反映出一个画家艺术灵性、创作技能、综合修养和思想境界。线和笔墨是为描绘形象服务的,线以强烈独特的表现力和活力,赋予了形的生命运动,具体的线表现着抽象的神,不同形态的线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和人物形象。随着中国画艺术发展的多样化、个性化,线条美对形的表现和刻画神更加发挥和表现出多元化的功能和特征。线的流畅、疾徐、粗细、疏密、阻滞、刚柔、虚实、强弱等对应的表现着不同人物形象的状态、思想情绪和神韵的变化,牵动着整个画面的倾向和气氛,要求画家要按照创作对象形神刻划的实际需要慎重选择和经营各种线的组合,继而从容驾驭,落笔严谨准确,只有笔下取象不惑运线自如,才会传仪不俗。有道是“一得佳思,亟运笔墨,兔起鹘落,则形现而神足矣。”当然,在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中,常采用意到笔不到、线断神不断、趣长笔短,虽点画不周,而使意气有余的方法,可以在整体处理中加以应用。

图片11.jpg

中国人物画的设色赋彩强化着人物画的形象美。“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方法,即以物象的固有色为主导,以墨为主,墨彩交替互破,在单纯中追求丰富,在对比中追求平衡,在和谐中追求变化,在浅淡中追求厚重,整体调整关注空白,发挥“散点透视”的优势,吸取“焦点透视”的长处,同时尽力发挥宣纸渗水渲染的功能,使形象在彩墨的自然天成的交融中产生出妙不可言的效果。国画作为东方特色的世界艺术语言在中西结合的交流中,不断吸取借鉴西画的经验、技法和视觉效果,促进着中国传统造型观念的转变,开阔着中国画的表现领域,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力,使传统的国画既坚持和体现着民族艺术的尊严,又焕发出传统艺术的活力。

人物画要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它来自人物画家高度社会责任感、事业心。来自于对艺术的真诚和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在于画家自身的良好修养、造诣和画外功。与自己生活经历、平日对艺术传统的研究和继承无不相关。画家的苦心创作,最终要靠作品说话,一幅成功的人物画作品,都是具有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技巧新颖、形象生动鲜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要素,必然倾注了画家全部的感性认识,理论思考、综合技能,把感受最深的人物、事物艺术的再现为体现时代特点和民族精神,让观众为之共鸣和感动的作品,起到陶冶、启迪、激励、鼓舞人心的作用。人民是艺术的母亲,艺术的生命在人民中,因此,人物画家在形象塑造和人物神情刻划中与人民大众的换位思考至关重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人物无数,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代表和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人物画家取之不竭和刻划不尽的艺术资源。在对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特别是人物传记的学习研究中,我常常被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的民族气节、浩然正气、忧国忧民、纯厚善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强烈感染。古代没有照片,历史人物谁也没见过,参考的形象资料少,只能从学习他们的传记和主要作品中体会他们的性格、神情、气质,通过了解史实感受人物内心感情变化进行创作。四十多年来先后创作了《满江红》岳飞、《鞠躬尽瘁》诸葛亮、《苏武牧羊》、《将进酒》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香山居士长恨歌》、《史魂》司马迁、《东坡吟啸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钟馗搜妖图》、《蒲松龄著聊斋》、《王冕观荷》、《易安居士赏梅图》、武松《行者吟》、王昭君、《班昭史读》、《王充夜读》、《东坡观砚》、《西天取经》……一批精神感人、形象丰满、独具个性、受人崇敬的历史人物。我在历史人物画创作中,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学习研究历史传记和文献史实以及他们的文字作品,体会古人的形象特征、思想感情、精神内涵、个性气质进行想象和综合概括的,凡是有历史记载和流传的人物图形资料,均作为主要参考或造型的基础依据。作品中涉及的服饰、用具、佩饰、建筑等主要靠在历史博物馆里写生获取,不主观随意创造,使创作尽可能符合当时历史朝代的实际,我认为对社会、对自己、对后代负责,是一个画家良心的呼唤。描绘岳飞题材的国画《满江红》,我先后创作了两次,都是3米左右的画,第一幅是1988年画的,第二幅是1994年画的,间隔六年。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创作欲望,主要是对岳飞这位民族英雄的景仰和敬佩。小时候就常听父亲讲“精忠说岳”的故事,看描绘岳飞的小人书,后来熟读史书和《岳传》,被岳飞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感动,对人物的思想和内心活动,精忠报国、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的悲剧结局又使人想起来就不能平静。另使我感触的是,父亲危病之际,让我借来《岳传》,这本书一直伴随着他的阅读在与疾病的治疗和相持中,支撑着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路程。临终前,当我用双手平托起他骨瘦而冰冷的后背,看到炕头放的那本《岳传》时,泪水禁不住流下,他是那样的平静、坦然。、他对岳飞的崇尚强烈地影响了我。之后,我将这些写进了给父母的《祭文》。多年来,画岳飞的激情在日常的主观酝酿中不断强化,并付诸长期的创作实践。两幅岳飞的形象和神态刻划上,特别是从他的眉宇、眼神、双手的刻划及人物性格的表现各具特点,一幅体现了“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我河山”的气概,另一幅则体现了“臣子恨、何时灭”那种欲进不能、欲罢不忍的复杂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在典型环境、典型时空下的典型神韵,这幅画在省美术家画廊展出时,观者如堵,群情激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