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作为音乐人的高晓松早早就证明自己是个充满好奇心、身段灵活的门客。2000年初,互联网正火热的时候,他先后在搜狐、新浪受聘为娱乐事业发展总监和文化事业战略顾问。这两份工作都干得不久,却为他和如今的视频网站大佬张朝阳、古永锵、龚宇奠定了同事之谊。
十余年过去,现在的高晓松,担任网络脱口秀主持人和拍电影成为他的主旋律。回答工作比例问题时,不经意间会漏掉音乐部分。人们也常常忘掉他有一个比网络脱口秀主持人听上去更响亮的头衔:恒大音乐公司董事音乐总监。
位于北京三里屯对面的恒大音乐办公室,因为两三个月才出现一次,高晓松的董事音乐总监办公室已经被同事用作休息和会客的地方。
如今,当年与高晓松一起做音乐的那批人大都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高晓松是个例外。他越来越忙,忙到没有时间接其他工作,往年他还会留意一下电视台播什么类型的音乐节目,是否有人请他当评委,如今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晓松奇谈》的节目制作上。
现在的高晓松,没有艺术工作者惯有的散漫,他对工作的响应效率极高,由于不常在国内,他多数时候通过邮件、微信等手段与人沟通,努力让《晓松奇谈》在各个细节上都维持着他的个人色彩。
“那现在算是你最好的时代吗?”
“对创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时代是最好的时代,只有个人的成长时期。”高晓松说。
“创新者”罗振宇的商业试验
同是视频平台上最成功的自媒体人,罗振宇跟高晓松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他自命为互联网创新者,而不是脱口秀主持人。而这也正是他的《罗辑思维》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振宇的团队暂时没有办公室,他还处在跟上任合伙人申音分家的过渡期,只能在咖啡馆里接待各路客人,和诸多慕名而来的商务合作者。
7月3日下午4点半,罗振宇在咖啡馆里会见了当天的第5拨访客。三小时之内,他甚至顾不上喝完之前点的一杯干姜水,就已经接待了一家电商公司、一家航空公司、一位节目撰稿人、两家媒体。
眼前的场景有些类似于电影里的相亲桥段,罗振宇的屁股在咖啡馆的几张桌子前繁忙地挪动,会见不同等待跟他见面的人。
换场的间隙,他还活跃在微信上。
“罗胖,我把你拉到口袋通的微信群里,你去卖个萌。”他的合伙人李天田见缝插针嘱咐道。
“好。”说着,罗振宇开始低头认真卖萌。
口袋通是帮助商家在微信上面搭建微信商城的平台,未来,罗振宇和他的团队也许会在上面卖会员、卖月饼、卖书... ...卖什么都有可能。
2012年12月21日,一档每周五更新的知识性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上传到优酷上,第一期节目名为“末日启示向死而生”,录制地点也是在某家咖啡馆,罗振宇穿着西装,跷着二郎腿,坐在八九个人中间,围绕末日情结从历史讲到地理,再从地理讲到文学。这期节目最后在优酷的播放量达到162万,评论近1500条。
虽然比不上平均每期播放量达400多万的《晓说》,《罗辑思维》的表现还是超出了优酷上的大多数同类节目,比如相声演员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一档已经形成品牌的、在当时算得上是最受欢迎的脱口秀节目,由专业电视团队制作。相比之下,《罗辑思维》的视频制作团队只有三个人:一位刚毕业的90后摄像,一位只做过杂志、没做过视频的前媒体人,再加上罗振宇本人。
2012年底,最热的概念除了末日,还有自媒体,而罗振宇更是凭借《罗辑思维》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自媒体人。因为晚于《晓说》开播,形式主题有类似之处,人们描述《罗辑思维》时,经常会说是“一档跟《晓说》差不多的节目”。
但《罗辑思维》随即便呈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影响力。
8个月后,《罗辑思维》第一次招募会员,会费分为200元和1200元两档。6个小时内,招募到5500名会员,进账160万元。这是一个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举措,《罗辑思维》由此与其他视频节目划出一道鲜明的界限。
但收会费也不是罗振宇的最终目的,他想探寻的是更宏大的目标。
跟高晓松比起来,罗振宇不算一个太好的采访对象。高晓松能在你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带上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叙述,自动自觉地回忆出一大篇故事。而罗振宇则在不断否定和解构提问者的问题,教育对方不能以任何传统思维来理解他所做的事业。
他说,他的《罗辑思维》不是自媒体,不是纯视频,不是粉丝经济,而是一个联结诸多商业元素的社群,一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试验。
知灯者
是知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
罗振宇对自己的定位是知识搬运工,替没空看书的现代人看书,把书本上的精华在节目中转述出来。
2012年初,看到视频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崛起的苗头,他与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申音商量许久,决定一起做一档视频节目。讨论节目该怎么做的时候,他们的参照标准是《冬吴相对论》。这是一档原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和《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共同主持的商业脱口秀广播节目,节目形式相对简单,主要依靠时间积累起品牌。
于是有人提议也请一位嘉宾,坐而论道,一起聊聊商业和互联网。罗振宇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他理想中的状态,应该是一个人坐在镜头前,侃侃而谈。这样的节目不用太多场景切换,不用盯着屏幕看,观众光是听着就能够吸收到知识。
没有多少人有信心在把节目形式做得如此寡淡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播放量。在做《罗辑思维》之前,罗振宇担任过央视《对话》栏目的制片人,做过第一财经频道的主持人。行业内的人知道他有一肚子理论,善出主意。按照他的说法,那时他“讲课,做顾问,主持各种论坛,挣点银子”。
他是百搭款,经常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2009年,中国陶瓷行业新锐榜颁奖典礼,与会者全是陶瓷公司老板,他上台当演讲嘉宾,聊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发展;2010年,腾讯和360在3Q大战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罗振宇又出现在诊断腾讯的大会上,提议腾讯成立临时权力机构,进行改革... ...
尽管他在圈子里的确算是个名人,但是跳出圈子之外,要做一档面向大众的节目,那时的他似乎又没到可以独立撑场的分量。《晓说》的出现,帮助罗振宇说服申音以及团队其他人,证明一个人在镜头前说足三十分钟,也能够有百万级的播放量。
在一家咖啡馆里,对着一台摄像机,自称为罗胖,罗振宇开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