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生活 > 日常保养 > 我心中的历史人物(8)

我心中的历史人物(8)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2-13 02:34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关于李煜这个人我一开始只是大约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但是对他没有了解得很深,也没有对于他的人生有很多思考。时间仓促,因此这篇文章是我在参照网上关于他的资料后写的。确实也增进了我对他的了解。可能真的有些地方有失偏颇,会对他进行深一步的研究。

 

 

伤李煜

2008级  高一·3班   陈映玉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辞强说愁。

本是才华横溢,工书善画的一代江南才子,千古词帝,本是向往归隐生活的脱俗隐士,却误入了世俗的名利罗网之中,成为了永远刻入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

少年不知愁滋味。你终日挥毫于诗词歌赋之间,神游于花鸟鱼虫之中,却丝毫没有料想到乱世之中亡国囚虏的威胁。你一心潜没于诗词书画的深海,却丝毫没有争权夺利,一统天下的心思与豪情。那雕龙画凤的皇位,捆绑住了你自由超然的心性。那雕栏玉砌的皇宫,囚禁住了你通音暗律,能诗善词的才华。

历史总是喜欢开些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让最是淡权薄利的你登上了皇位。有人说,世上若是少了一位叫李煜的君王,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波澜,但若是少了一位词人李煜,那只怕要损失了一世的美丽了。当世人都在为权势四方周旋时,你却放弃万金难换之位,歆羡渔父“万顷波中得自由。”当世人皆为名利汲汲奔走时,你却向往着“一壶酒,一竿身”的宁静与逍遥。命运弄人!你不该生在帝王之家!

亡国之君!当你背负着亡国之痛追怀前尘,竹丝新月依旧似当年,只道是物是人非,有苦难言,只有诉之笔墨,泣尽以血。你不是阿斗,无忧无虑地欢呼“此间乐,不思蜀”。你不是勾践,老谋深算地筹划着“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你想要反抗却又不知该如何反抗,你想要振兴故国却又不知该如何振兴。凭栏远望,梦里重归,“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你不是一个好皇帝。你太过仁慈,太多地向皇帝这个角色注入了你性情中人的本色。你才华横溢,却又庸驽无能;你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却又毫无一代君王的精明与霸气。在位的14年,你固守在诗词音律的一方天空,怎敌得过世人的勾心斗角?你非一代圣明君主,但却以千古词帝载入史册。你非一位精明政客,但却以才华横溢名垂千古。只叹“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生子当如孙仲谋

 

2008级  高一·3班   黄润东

他,没有曹操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气与魄里力:也没有刘备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仁义与厚德。但是,他统治中国南方地区五十三年,长达半个世纪。东吴之地在他的统治之下祥和太平,国泰民安。他——孙权孙仲谋。

他,临危受命,稳固江东。

其兄孙策英年早逝,不足而立之年的他临危受命,成为江东之主。面对外界的战乱,内部的猜疑,他坐阵不乱,运筹帏幄,稳固了局势。正如其兄所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战争年代,这是何等的难得!我看到了他沉稳的一面。

他,赤壁之战,奠定霸业。

东汉末年,曹操率八十万大军南下,执意要取下东吴。面对来势汹汹的军队,东吴内部掀起波澜。以鲁肃为主的主战派与以张昭为主的主和派争论得不可开交。正植盛年的他,血气方刚,自然不想让曹操轻易得逞。可面对在当时说服力很强的张昭与守旧的群儒们,他有些无措。战,则必将是一场恶战,付出巨大的牺牲,且结局难料:而和,却意味着把祖宗几代留下的基业拱手让人。真可谓进退维谷。终于,他还是勇敢地选择了决一死战。那怒劈下的台子的一角,诠释了他的决心。战前精心的策划与准备,战时英勇的浴血奋斗,最后,曹操丢盔弃甲,败走华容,元气大伤。东吴的将士胜利了,他成功了。他收获的不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还是东吴群臣的忠心,更是日后三足鼎立的奠基石。我看到了他刚强的一面。

他,足智多谋,善于用人。

他,重用鲁肃,稳固江东,换来东吴的富强:他,为规劝吕蒙读书,留下了《孙权劝学》古来共谈:为讨回荆州,他果断地采用了吕蒙的计谋,使得关羽中计,败走麦城。我看到了他明智的一面。

不由自主的,我想到了“中庸”这个词。这不正是对他的最好诠释吗?这种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不正是他的本色吗?沉思,相比同时期无数英雄豪杰,有的骁勇善战,以一敌百:有的神机妙算,出神入化。而他,并没有过人之处。但他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卷轴上留下如此浓的一笔呢?或许,这就是中庸之道的体现吧。稳固,扎实,脚踏实地。我肃然起敬。

正如曹操所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确。其身上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着实是一笔宝贵财富。

 

 

浅谈曹操

 

2008级  高一·3班  柳其辰

若论起浩瀚的中国历史,曹操可谓是性格最复杂的人物。他仁爱又狠毒,智慧又愚蠢,冷静又急躁,潇洒又实际,精明又大气,善于用人又时常猜忌。以至于有位史学家甚至怀疑曹操究竟有几张脸。

若论起曹操不得不提得便是两场大战官渡与赤壁之战,正是这两战的一胜一败成了曹操一生的转折点。从这两战中曹操的复杂性格便可窥一二。

先说态度,二场大战中曹操可谓差之千里。在官渡之战首战斩颜良,诛文丑后,依然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在官渡相持期中,面对缺钱少粮的危机依然不急不躁,镇定自若。在决胜期中,面对稍纵即逝的奇袭乌巢的良机也牢牢把握。反观赤壁之战,在首战没费一兵一卒就尽收荆襄三十万大军后,便志得意满,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在与孙权的书信中公然叫嚣道:“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本想以此信吓到孙吴,没想到结果适得其反,不仅使当时尚处在下风的东吴主战派一下子就占据了主导地位,也使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同时无论是东吴内部还是孙刘双方都在这时拧成了一股绳,其急躁与愚蠢可见一斑。再把握机会上曹操也是一误百误,若听从贾诩之计缓战一年,或听从程昱之计稳固荆州,在图发展本都可取胜。可曹操却一次次将机会浪费,若此战不败才可谓天理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