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雷富逸的操盘下,“上海滩”品牌增加了男装和童装,在与Joanne Ooi并肩作战的几年里,上海滩的业绩开始上扬。尤其是2005年麦迪逊大街专门店的总收入上升达50%,整体业绩同比增加40%,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地区——该区域占上海滩分店总数70%。
后来,Joanne Ooi离开“上海滩”,雷富逸更加激进,他将产品线扩大到配饰、家居用品、中装定制等多项服务,2009年,“上海滩”还推出了一款“风水大师”腕表。
但最大胆的跨界还是2010年,“上海滩”在新天地开设了全球首家品牌概念餐厅“上海滩餐厅”。按照雷富逸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品牌体验延伸到味觉上”,此时的雷富逸为上海滩设立了新的定位:将上海滩由一个时尚品牌转型为一个生活方式品牌。
一连串的大动作让人应接不暇,大杂烩式的产品线也让品牌难以定型。虽然爱马仕、纪梵希[微博]等产品线也极其广泛,但这是一个在长期积累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础上,厚积薄发而成,对于一个历史仅有19年的年轻品牌而言,能否承受和消化这样的转变却有待观察。
“历峰收购上海滩后,在设计理念,包括渠道、销售、店铺的选址、品牌推广上都非常有帮助。”上海滩负责对外媒体的Steven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但Alicia Yu并不这样认为:“品牌曝光度很重要,这个原来niche(有利可图的,具有商机)的品牌,现在埋在历峰的大牌下,曝光机会少了很多。好像设计师也不知名。”
对于上海滩的业绩,雷富逸一直守口如瓶。
上海将开旗舰店,重拾中国市场
截止目前为止,上海滩在全球的店面共有42家,包括一家网上商店。其中中国29家,除去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即新加坡和吉隆坡共5家,欧洲、中东地区共5家,美国2家。过去一年减少了7家,Alicia Yu认为这说明上海滩的业绩很差。
上海滩的店铺选择很有特色,机场和星级酒店是其偏爱的店铺选址。记者根据其最新的宣传册上的店铺统计,上海位于机场的店铺为14家,另外有5家分布在五星级酒店中。
关于店铺的扩张,雷富逸早就雄心勃勃,但事实上扩张并不顺利。
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雷富逸就对外宣称要借助奥运之风,大力推广“上海滩”,目标为在2010年前,在全世界包括马德里、莫斯科、洛杉矶和迪拜等城市拥有50家分店。当时“上海滩”只有31家店。
直到现在,“上海滩”在洛杉矶、迪拜等还是没有店铺。
当国际奢侈品牌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上海滩”却逆其道而行——忽略中国,到国外宣传。但这就是雷富逸的宣传策略:“在中国市场实现销售,但将宣传的重点放到海外”。
到底效果如何?曾亲自到国外参与调研的财富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外国人确实把“上海滩”作为中国最好的品牌来认知的。另一方面,“上海滩”虽在中国开设了大部分的店铺,但在国内消费者中没有知名度的“上海滩”销量如何不得而知,其媒体公关Steven也以无权相告婉拒记者。
“这里面就是一把双刃剑了, 一方面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打开了知名度,提高了美誉度,包括历峰集团内部也给予它集团优势的支撑;但另一方面,如果不在国内推广的话,可能会失去这波消费潮,又会失去中国消费者。只能是中国消费者中的一部分很高端的人会知道它,真正的结果是少数人知道,少数人购买。虽然有一些国外的人会买它,但真正的消费主力是中国、印度、巴西这种新兴市场国家。从长远来看,会对上海滩这个品牌造成一定的伤害。”周婷表示。
幸运的是,“上海滩”可能意识到扩大中国市场宣传的必要性,6月中旬,以开设新旗舰店的方式宣告重拾中国市场。
“以前是在国外的知名度比国内高,但这几年我们会在国内推广得非常厉害,因为接下去6月份在上海新的旗舰店也会开。之前先走出去,现在重新回来,重点是在内地的宣称。”Steven表示“上海滩”一直很重视中国市场,这几年会更加重视。
对于去年一年时间“上海滩”关闭了7家店面,Steven表示不太清楚,认为可能是公司的开店策略在调整。
但在历峰集团内部,上海滩是否会成为食之无味的鸡肋?在雷富逸的带领下,上海滩究竟会走向何方?现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