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些战火硝烟的岁月吗?还记得那些为新中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吗?红色故地井冈山会带你走进一个令人激动而奋进的时代。井冈山地处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建立,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在这里形成,它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革命前辈在这里缅怀历史,年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随着大量游客的造访,一篇篇精彩游记在这里诞生。
1、《井冈山的早晨》
隐隐约约,仿佛在远处流动的水响,一种声音轻拍着早晨的井冈山,继而更像拍着了心灵的堤岸。这些声音包含着乡村的内容和味道。先是一两声深深浅浅、长长短短的犬吠,从某个山坳的农家小巷,幽幽乎乎地传来,再就是一串串的鸡啼点击井冈山晨夕中朦胧的雾色,一阵一阵的,似乎是传递着的歌浪。“雄鸣一唱天下白”,毛主席是听了这井冈山的雄鸡的歌唱了吧。
第一次登临井冈山,满怀新奇,满盛神圣。住的地方叫第一山宾馆。不怎么豪华,却也整洁卫生,心情自是多了几分惬意的。我先是梦里朦胧地清享到这些似乎乡村才有的乐音,继而慢慢睁开迷眼,看到被乳白色的窗帘遮住了的宽大的窗口透出了微微的亮光。我对自己说,这就是井冈山的早晨了。
胡乱地披起衣裳,站到窗前,拉开窗帘,推开铝合金窗门,清清晰晰地听到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房子的隔音效果竟是如此的好。路上全是湿的,行人都撑起了雨伞。听朋友早就有言,井冈山三分之二的时间有雨,尤其是晚上和早晨。井冈山早晨的雨下得轻轻柔柔、细细腻腻,给人细水长流的味儿。一些声音就在这雨中滋长起来,紧奏的脚步声、偶尔的汽笛声、甚或是不紧不慢的悦耳的叫卖声。
窗外的雨中,高矮各异的建筑物静静的,似乎乐意于接受雨丝的洗礼以保持一种恒久的洁净。井冈的山、井冈的林、井冈的房屋与道路,都被早晨的细雨抹洗一遍。近处的景物轮廓淋漓,仿佛是色彩鲜明的水粉妙作,总给人一尘不染的舒畅感觉。远处,刚刚还清晰可辨的翠绿山峦,陡然间就笼罩上了乳白色的雾气,被雾气罩住的山头朦胧一片;在半山腰,洁白的有如细纱的云雾缠绕着、飘缭着、舞动着;还没被浓雾覆盖的部分,仍然是绿意逼人,层次分明,令人叫绝,又让人想到那是天公随意而为的典型的中国写意。
路上的行人开始多起来,雨伞在路上流动,红色的、蓝色的、淡黄的,在想象中,定是汇成了一条条五彩缤纷的河流。热气腾腾的早餐店里,所有的餐桌都坐满了人,他们或是同一个参观团队,随意地讲着些话题,或是一人、两人,静静地用着早点。他们的口音或是各不相同,通过他们的话语可以猜测,他们来自大都市上海,或来自西域的新疆,或来自南方的广东。他们的神情里写着愉快与畅意。井冈山热闹的每一天想必都是这样开始的。
挹翠湖,这井冈山腹地的一片明丽的镜子。这时的湖面也笼罩着薄薄的白雾。湖心的拱桥,湖心的亭阁,以及桥上、亭边的游人,在薄雾中朦朦胧胧的,仿佛是天街的妙境,使人浮想联翩了。挹翠湖边的毛泽东同志旧居早已游人如织,导游讲解的声音响亮悦耳,把人们的思绪带到那远去的年代。
不知不觉,空中的雨云也消散了。湛蓝的天色显露出来,山也明了,绿更绿了。在通往黄洋界、大井的路上,在走向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的路上,行人更多起来。人们以朝圣般的心情走向心中久慕的圣地。音乐在传颂,那是红色的歌谣,那是盛开的一朵一朵的红杜鹃么?总让人想到,从井冈山的早晨醒来都会精神朗快,脚步也铿锵起来。
2、《走向那高高的井冈山》
初识井冈山,还是在我孩提时代的中学课本上。“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毛主席这首大气磅礴的《西江月·井冈山》,至今我还背诵如流。从那时起,井冈山—-便刀砍斧楔般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里;从那时起,井冈山的“燎原星火”便指引着我在人生征途上踽踽前行;从那时起,我曾千万次地憧憬:井冈山啊井冈山,你这中国革命的摇篮,你这浸透着革命志士鲜血的热土,我何时才能走近你?何时才能扑入你那温暖的怀抱呢?!
公元2012年的金秋十月,我怀揣几十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终于踏入了那片红色的土地,终于走向了那高高的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东临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
出了南昌一路西南而行,车子大约行驶了5个多小时,便进入了井冈山。车子沿着盘山公路盘旋前行,透过车窗,看到那爿爿从眼帘掠过的那带有红色印记的“红军哥饭庄”、“老表餐馆”……我周身的血液也慢慢沸腾起来!从山上往下眺望,巍巍井冈被层峦叠翠裹挟着,就像一座密不透风的巨大城堡。随行的江西省委党校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谭洪生介绍:进入“城堡”,必经双马石、桐木岭、朱砂冲、八面山、黄洋界五大哨口。这五大哨口中,最着名的要数连接湘赣边界的黄洋界哨口。黄洋界地势险要、巍峨峻拔,1928年3月30日,这里打响了着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不到一个营的兵力,硬是击退了四个团敌军的疯狂进攻,创造了我军历史上首个以少胜多的战绩。毛泽东同志闻讯后,欣喜地挥毫写下了着名的《西江月·井冈山》一词。
井冈山的十里杜鹃蜚声中外,井冈山的自然风光名闻遐迩。而令我陶醉神往的却是那巍峨群峰间,飞瀑流泉旁,100多处保存完好的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革命旧址!茨坪,坐落在崇山台间的小盆地上,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徜徉在那一间间低矮潮湿的小屋里,看着那简陋的桌凳,陈旧的灯盏……,我们仿佛领略到红军将领运筹帷幄的英姿;在茅坪“井冈绿林好汉”王佐的旧居,我们虔诚地走进毛委员居住的八角楼,仿佛又看到了八角楼射出的灯光,看到了毛委员在昏暗的灯光下,正在奋笔疾书《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不朽篇章;在小井红军烈士墓,我们向长眠在这里的130名红军伤病员,献上我们深深的哀思。墓下埋葬着1929年1月被敌人杀害的红军烈士,这些红军烈士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也只有21岁,他们中间只有20个人留下了名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我们缓步进入纪念堂,向死难烈士献上花圈瞻仰、凭吊。在毛泽东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汉白玉墙壁下,我们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据介绍,自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整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有48000多名红军将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而在纪念碑上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在纪念堂大厅正中,安放着一块汉白玉的无字碑,它寄托着人们对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同时,它也默默向人们述说着当年井冈山斗争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