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故山 > 随笔 > 散文 > 关于北京的经典散文-描写北京的散文6篇(3)

关于北京的经典散文-描写北京的散文6篇(3)

来源:网络转载 2017-02-08 13:09 编辑: www.xigushan.com 查看:

  北大关于文学哲学等学系,本来有若干基本教员,自从胡适之君到校后,声应气求,又引进了多数的同志,所以兴会较高一点。预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国学四种研究所,止有国学研究所先办起来了。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比较的困难一点。自民国九年起,自然科学诸系,请到了丁巽甫、颜任光、李润章诸君主持物理系,李仲揆君主持地质系;在化学系本有王既五、陈聘丞、丁庶为诸君,而这时候又增聘程寰西、石蘅青诸君。在生物学系本已有钟宪鬯君在东南西南各省搜罗动植物标本,有李石曾君讲授学理,而这时候又增聘谭仲逵君。于是整理各系的实验室与图书室,使学生在教员指导之下,切实用功;改造第二院礼堂与庭园,使合于讲演之用。在社会科学方面,请到王雪艇、周鲠生、皮皓白诸君;一面诚意指导提起学生好学的精神,一面广购图书杂志,给学生以自由考索的工具。丁巽甫君以物理学教授兼预科主任,提高预科程度。于是北大始达到各系平均发展的境界。

  我是素来主张男女平等的,九年,有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有人问我:“兼收女生是新法,为什么不先请教育部核准?”我说:“教育部的大学令,并没有专收男生的规定;从前女生不来要求,所以没有女生;现在女生来要求,而程度又够得上,大学就没有拒绝的理。”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后来各大学都兼收女生了。

  我是佩服章实斋先生的,那时候国史馆附设在北大,我定了一个计划,分征集纂辑两股;纂辑股又分通史,民国史两类;均从长编入手。并编历史辞典。聘屠敬山、张蔚西、薛阆仙、童亦韩、徐贻孙诸君分任征集编纂等务。后来政府忽又有国史馆独立一案,别行组织。于是张君所编的民国史,薛、童、徐诸君所编的辞典,均因篇帙无多,视同废纸;止有屠君在馆中仍编他的蒙兀儿史,躬自保存,没有散失。

  我本来很注意于美育的,北大有美学及美术史教课,除中国美术史由叶浩吾君讲授外,没有人肯讲美学,十年,我讲了十余次,因足疾进医院停止。至于美育的设备,曾设书法研究会,请沈尹默、马叔平诸君主持。设画书研究会,请贺履之、汤定之诸君教授国画;比国楷次君教授油画。设音乐研究会,请萧友梅君主持。均听学生自由选习。

  我在爱国学社时,曾断发而习兵操,对于北大学生之愿受军事训练的,常特别助成;曾集这些学生,编成学生军,聘白雄远君任教练之责,亦请蒋百里、黄膺伯诸君到场演讲。白君勤恳而有恒,历十年如一日,实为难得的军人。

  我在九年的冬季,曾往欧美考察高等教育状况,历一年回来。这期间的校长任务,是由总务长蒋君代理的。回国以后,看北京政府的情形,日坏一日,我处在与政府常有接触的地位,日想脱离。十一年冬,财政总长罗钧任君忽以金佛郎问题被逮,释放后,又因教育总长彭允彝君提议,重复收禁。我对于彭君此举,在公议上,认为是蹂躏人权献媚军阀的勾当;在私情上,罗君是我在北大的同事,而且于考察教育时为最密切的同伴,他的操守,为我所深信,我不免大抱不平。与汤尔和、邵飘萍,蒋梦麟诸君会商,均认有表示的必要。我于是一面递辞呈,一面离京。隔了几个月,贿选总统的布置,渐渐的实现;而要求我回校的代表,还是不绝,我遂于十二年七月间重往欧洲,表示决心;至十五年,始回国。那时候,京津间适有战争,不能回校一看。十六年,国民政府成立,我在大学院,试行大学区制,以北大划入北平大学区范围,于是我的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始得取销。

  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一经回忆,不胜惭悚。

  关于北京的经典散文3:北京“798”游记

  初冬的北京有些干冷,这是今年入冬以来第一次幅度较大的降温。我们从温暖的旅游大巴上下来,脸上的皮肤立即被迎面而来的寒风吹得紧巴起来,但大家依然对即将参观的“798”艺术区兴味盎然。

  “798”,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片废墟上造就的神话,神秘,也让人冲动。在主办方安排的文化采风活动中,参观“798”工厂,只有一个半小时,我们不能不快步前行,都想利用这很短的时间,对这充满神秘感的文化区域一探究竟。

  斑驳的红砖墙、空旷的厂房、废弃的烟囱、粗大的铸铁管道,废旧工厂的痕迹清晰可见。只不过如今那些斑驳的红砖墙上,多了一些不均匀的光怪陆离的涂鸦;空旷的厂房仅仅被抹了一层薄薄的白石灰水,就成了表现当代艺术的展厅,画廊,或是某种艺术门类的书店;而那些废弃的烟囱和铸铁管道则被巧妙地当作了某种装置艺术品的一个部分。这里没有多余的东西,旧的存在被包装成时尚,新的表现也恰到好处的和固有的设置对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协调,浓郁的现代文化气息无处不在。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还是一片工业区的闲置厂房,因为租金廉价,最早在1995年被中央美院一个雕塑教授租用了一块厂房作雕塑车间,这就成了如今“798”艺术区的伊始。到2002年,中外艺术家的进驻达到高峰阶段。2003年艺术区举办首届以“再造798”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从此“798”艺术区声名鹊起。如今方圆60多万平方米的艺术区,已有数百家中外文化机构进驻。有300多位包括美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中外艺术家,以及我国著名的文化人刘索位、洪晃、李宗盛、李永存等就直接居住在“798”艺术区。这些艺术家所涉的门类包括创作展示和交流、设计两大类,这成了如今“798”艺术区的主体存在,同时也带动了传播发行、书店业、工艺品销售及餐饮酒吧等边缘文化产业的兴起。

  时间短,项目多。我们对“798”艺术节区的欣赏只能是浮光掠影式的。穿过一个原来工厂的车间通道,然后走过一条街道的一段路,我只看了偌大的艺术区的一个皮毛,匆匆随意选择了几个艺术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