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看过一个主题叫“年华似水”的雕塑展览。雕塑材料为铸铜和不锈钢。12件艺术作品,从一个男人的出生到回归,被压缩到一年的时间,每一个月代表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讲述着一段小故事,故事里包含着作者个人的情感和体会。整个作品在形式上都采用睡觉的姿态呈现,而承载人物主体的并不是床,而是一个的水泡。作者试图说明,睡觉是人生中最美的时刻,它很漫长,但又转瞬即逝,既虚幻又很现实。在恍惚间时间一点点逝去,而自己却毫无察觉,就像睡在水泡上一样,起起伏伏,飘飘荡荡------。作家试图在告诫人们,如梦,可待你梦醒时,或许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另一个展览我是被门口的一幅招贴画吸引的。一个中年女人面无表情的睡恣,招贴画上没有主题内容。进去后一看,不是通常的图片展览,而是一个短短不到一分钟的屏幕影视。影视的内容表现出的就是门口招贴画上的那个女人,从中年到青年的面部生长形状的改变。影片用回放的方式,让人们看到一个如今天红颜不再的中年女人,曾经是怎样一个青春勃发的美少女的,那定格后的中年女人表情似成熟、也似麻木、抑或无奈------。用回放的形式让你去回首过去的如花的青春岁月,不能不说作者是独具匠心的,也是残酷的。过去的,一去不复返,未来的更需去面对,苦短,青春不在,是去奋进,抑或沉沦,选择去吧。
一声轰隆的巨响,我循声而去。一个幽暗的大空间里,四幅巨大的屏幕相对环抱。影视开始,画面静止着一块巨大的石头。突然间轰隆一声,石头炸裂得四分五裂,巨大的回响在空间弥漫,屏幕上粉碎的石块和粉尘渐渐扩大,空间本就悬挂布满的大大小小石块在幽暗的灯光下闪烁,人仿佛置身太空,无依无靠,充满恐怖。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震撼着人们心灵,地球本就是一个大石头,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还没有爆炸的大石头上-------,让那些政客们在德班气候大会上讨价还价去吧,已经不堪重负的地球瞪着眼睛在看呢,他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随后我还看了几个摄影展和画廊,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有关台湾作家三毛的摄影展览。那是展览的创作者,在我国的西部某地区与同行的真实记录。身着随意服装的或大步在小街上行走,或跷着大腿坐在路边的木橙上,或口含一指香烟在随意的张望,一个异常率性、充满活力作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看了这个展览再去读的作品,也许更能认识一个真实和可爱的形象。
“798”艺术区内几乎每一个街铺门脸都有独特的设计,当代艺术也许追求的就是与众不同。遍布艺术区道路两旁的各种雕塑造型更是融汇了艺术家的智慧和独到的创意。创作者有时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艺术表达的材料,用以表达生命或时空的某种命题;有时将各种非艺术材料(比如建筑材料、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品等)巧妙的装配起来用以表达作家的某种概念;有时通过连续的物体堆积,作为一种过程艺术,用以表达某种瞬间即逝的存在。各种时尚新潮的现代艺术呈现在“798”艺术区几乎无处不在,美不胜收。那当然艺术家的所有创作都来自生活,仅以中国的艺术家为例,他们的创作素材从建国初期、整风反右、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开放的今天。只不过生活的记录被艺术家用艺术智慧给出了不同的诠释,我们所需要的当然是像“798”这样的艺术氛围,让艺术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人们在美的享受的同时,能看到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具有真知灼见的理性表达。
“798”的美,让你感觉鲜活而单纯。一群勃勃生机的艺术家们自己创造了“798”的神化。他们用自己敏锐的直觉通过改造和利用把这里废弃的厂房变成了中国当代先锋艺术和时尚文化的中心,也为城市的复兴注入了文化的别样的力量。“798”的美也是时尚和包容的,艺术家们在自己的探索和研究领域自由地发挥其艺术想像,大胆地创造自己的最新力作。这里除了各种静态的展示外,经常性的种类繁多且活泼生动的会议、讲座、电影放映与艺术家表演交相辉映,使这里成了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和体验现代艺术的平台。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携夫人参观“798”时不无感概的把这里称为“中国苏醒的标志”。据介绍,除法国总统外,瑞士、瑞典首相,德国、奥地利总理,欧盟主席都曾到访“798”。他们称这里是中国最能体现活跃思想和创造力的地方。“798”在2003年也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同年美国的《新闻周刊》将北京入选为世界上最有风格的12个首都之一,“798”的存在和发展是其重要原因。